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演变经历了初创、成熟、变异三个阶段。初创阶段的象形文字是从岩画中脱胎产生的,以“岩喀”(或“阮可”)字为代表;成熟阶段以中甸白地字为代表;变异阶段,象形文字则出现由简变繁或由繁变简的分化现象。而白地字至今仍保持了其原生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东巴文学? 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需先弄清与之相关的几个概念。东巴教:纳西族历史上的一种多神教,具有原始巫教的自然崇拜性质——山、水、风、火……各种自然现象和自然物,均视为神灵而崇奉。它一无教主(只有传说中的始祖丁巴什罗),二无寺庙教堂,三无统一组织,四无系统的教义教规,五无特殊权势,六无传教活动,实际上还不成其为正规的宗教,现已趋于消亡。东巴:东巴教的教士(永宁纳西族称“达巴”),都是男人,多系贫寒阶层的劳  相似文献   

3.
纳西族的东巴教,是介乎原始巫教与发达宗教之间的过渡性宗教,在以信奉万物有灵,崇拜多神为主的基础上,先后融合藏族苯教、内地佛教、藏传佛教和道教的内容。用树木雕刻成的木偶,是东巴在宗教仪式中制作所用神鬼面偶时参考的模型。现藏云南民族博物馆的木雕有30多种,它们的作者大都是80多岁的老东巴,这些老东巴在近几年来陆续病故而成为最终的遗作。这些木雕生动稚朴,神态各异,注重刻划头部和面部,身体四肢则较为随意,多为坐状。内容主要是各种各样的神,有的为凝神沉思状,有的若举目远眺态,有的张口欲鸣,形貌古怪。动物造型的木雕则活泼可爱,…  相似文献   

4.
论纳西象形文东巴经《鲁般鲁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般鲁绕(以下简称鲁诗)是纳西族象形文东巴经名著之一,是后期东巴文学中的划时代的一部现实主义的优秀代表作,因此,早就引起了中外学者和作家们的注意。国内翻译整理成汉文公开出版或进行研究而有影响的作品,有赵银棠先生的长诗《鲁般鲁饶》,(1957年《边疆文艺》第10期)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丽江调查队编写的《鲁般鲁饶》,(1960年《纳西族文学史》第五章第二节)牛相奎、赵静修同志整理的长诗《鲁  相似文献   

5.
和景昊 《中国减灾》1996,6(1):38-40
纳西族东巴经中的减灾科学──“好劳里肯”习俗和景昊(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前言我国云南纳酉族有很古老的象形文字。它比甲骨文还要古老,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古文字。用此种文字书写的著作保留至今的还有1500多种,2万多册。其内容涉及宗教、历史...  相似文献   

6.
来过丽江的人都知道这里居住着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纳西族,很多人被纳西人建造的丽江古城的美折服,很多人为纳西人演奏的纳西古乐倾倒,还有很多人被纳西人书写的远古的象形文字吸引着久久不愿离去……  相似文献   

7.
东巴文古籍在哲学、历史、文学、科技和文字学等领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数量丰富的东巴文古籍目录汇编、文献译注和研究交流 ,可发掘东巴文古籍中蕴藏的深层内涵 ,为科学研究和民族经济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纳西族古典神话大部分记载在《东巴经》中。本文试图透过纳西族神话,辨析纳西族的原始家庭形态,并就原始家庭形态的几个问题略述己见,就正于专家和同好。在人类历史上,很多民族都产生过兄弟姊妹互为婚配的神话传说。恩格斯指出:“血缘家庭——这是家庭的第一阶段。”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初的社会组织形式,也是从原始群向氏族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过渡阶段。纳西族神话史诗《创世纪》(原名《崇摆统》)中,已有血缘家庭的反映:“利恩五弟兄,吉命六姊妹,结缘成配偶。”另一种神话《迎东格神》中记载;“米利董色两兄妹,结缘成一家。”崇仁利恩是纳西族神话中创世始祖,董和色是创造万物的阳神阴神。从这两则内容古老的神话中来看,纳西族在远古时曾经历过“婚姻集团是按照辈数来划分”的血缘家庭,应无疑义。  相似文献   

9.
纳西族的宗教信仰是东巴教,东巴是东巴教祭师,也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重要传承人。东巴教不同于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那样的人文宗教,也与原始宗教有所区别,而是一种原始宗教向人文宗教过渡的宗教形态。因此,它虽以神秘主义为主要特色,唯心主义为基本特征,但也保存了丰富的古老文化,对我们认识古代社会及先民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纳西族的文字情况比较复杂,除广为知晓的东巴文以外,还有哥巴文、玛丽玛萨文、阮可文,以及解放后创制的拉丁字母拼音纳西文。东巴文是一种象形表意文字,因用来书写纳西族东巴教经典而得名,共…  相似文献   

10.
11.
彝族"毕摩"与纳西族"东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薇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6):128-134
中国西南的彝族与纳西族,在民族起源与发展上有着共同的历史源头和文化联系,其传统宗教都是从古氐羌人承袭下来的,并且都受到外来宗教文化的影响.因而"毕摩"与"东巴"教有着诸多共同点和相似性.本文试从古称谓与历史源流、主要职能与传承方式及所使用法器和经书等诸方面,对彝族"毕摩"与纳西族"东巴"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纳西族木石崇拜文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大量民族学调查材料,说明古代纳西族的木石崇拜,主要是一种生殖崇拜,木石具有一种繁衍多育的象征意义。同时,木石还具有镇鬼、驱邪、除秽、取悦神灵等方面的宗教内涵。木石成为繁殖、生命、力量、永恒、吉祥等的象征,是包含有多种神秘意义的文化组合体。  相似文献   

13.
纳西族     
《今日民族》2007,(8):I0015-I0015
迪庆州的纳西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13.15%,主要聚居于香格里拉县三坝、洛吉、上江乡和金江、虎跳峡镇,维西县的塔城镇  相似文献   

14.
白庚胜 《思想战线》2001,27(5):94-96
纳西族民俗中的色彩信仰具有多元、物色浑一、重于精神表现、体系性、地方性等特征.探寻其起源及发展过程,认识其基本功能,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视纳西文化的某些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一、题解祭孰龙仪式纳西族称“孰古”。“孰”是纳西人观念中超自然世界里的精灵,汉译为“龙”。东巴经中讲,龙类与人类原是同父异母兄弟,后来,他们分管宇宙,人类只管农耕和牧畜,其他自然万物都属龙类所主宰。当初他们都各司属类,你往我来,互惠互利,和睦相处。后来,人类不断伤害龙类,龙类又对人类进行报复,双方矛盾激化,曾经东巴什罗调解,双方立下条约,以求互利互惠。人类除了农耕牧畜需要龙类帮助之外,有求于龙类的东西还多,有时候又  相似文献   

16.
在力量崇拜、英雄崇拜的驱使下,纳西族先民产生了目的在于获取猎物,促使人类繁殖和获得超自然力量的,带有身体活动性游戏性质的狩猎巫术仪式。在园圃经济、游牧经济及集约化农耕的影响下,这种巫术仪式通过宗教仪式民俗化演变成了喂默达窝仁仁狗撒尿等具有休闲体育性质的纳西族传统娱乐活动。随着纳西族先民经济生活方式的转变,狩猎文化也随之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异,放猎狗、鹰猎从众多狩猎方式中脱颖而出,演变成为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文化内涵的驯鹰、遛狗登山等休闲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7.
李劼 《思想战线》2004,30(4):64-68
文化变迁是一场纷繁复杂、生动万千的过程 ,不是某种文化在同一时间全部发生变迁。从纵向看 ,文化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快 ;从横向上看 ,文化变迁始于文化中某个成分的变化。一个民族与周围民族的交往 ,往往会打破其文化运作的均衡状态 ,又终因文化的整体性特征而形成新的平衡。由于民族间及国家间交往的频繁 ,文化变迁中的自变量越来越难以预测  相似文献   

18.
纳西族披肩     
纳西族羊皮披肩,又称“七星披肩”。纳西语称“鱼轭”,意为羊皮,是纳西族妇女传统的民族服饰。披肩由上好纯黑羊皮经鞣制等工序,以羊皮毛朝内,外留部分白皮,羊皮上端处缝有6厘米宽的黑粗呢配饰作边。羊皮披背的顶部上方左右两侧以缝两条长2米、宽3厘米左右的白布桃花图纹的系带,带头呈尖梭形,飘带尾端以黑线挑绣有古朴淡雅的单色挑花图案,上绣有人、蛙、植物等纹样。在披肩中部,羊皮上端缀缝7颗直径约9厘米的绣有日月图案的圆形丝绣七彩布垫圆盘,一字形排列;每个圆盘中央分别牵引缀一绺两条柔韧的麂皮细绳,这十四根皮绳称…  相似文献   

19.
甘雪春 《思想战线》2001,27(3):82-87
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80年代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大批西方学者得以前往丽江,对纳西文化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他们或与纳西族学者进行合作科研,或是直接进入纳西村寨进行田野调查,用西方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对纳西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如杰克逊、孟彻理以及80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西方年轻人类学家,他们在纳西族的宗教哲学、婚姻家庭、亲属关系、社会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纳西族刺绣     
<正>纳西族刺绣历史悠久,底蕴厚重,是纳西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用品和装饰品,也曾是纳西族妇女必学的一门手艺。纳西族妇女善绣,且喜淡雅、古朴、厚重,不喜大红大绿。色彩运用十分讲究,鲜艳的彩线多配以黑底或白底,使色艳而不轻浮,黑而有光泽,加上金银线和金银片点缀,达到色彩绚丽、明朗而又柔和悦目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