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序言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被英国占领。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六日,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新任外交部副部长周南和英国政府代表团团长、英国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草签文本)上签字。联合声明还有三个附件。附件一就中国政府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作了具体说明。附件二就中英两国成立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联络小组事宜作了规定。附件三就中英两国将成立土地委员会处理香港土地契约问题作了规定。此外,还有双方将在正式签署时交换的备忘录。协议将由两国依照各自的法律程序进行审议和批准。批准书应于一九八五年六月三十日前在北京互换。联合声明自互换批准书之日起生效。下面是联合声明(草签文本)及附件和备忘录的全文: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香港和大陆之间有着密切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这种关系对变方的经济发展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去年九月,中英两国政府本着友好合作和相互谅解的精神,草签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根据这项声明,香港这块历来属于中国但在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后在不平等条约下先后割让和租让给英国的土地,将回归中国,具体说来就是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中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项联合声明,已分别于今年三月和四月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和英国女王签署的有关法案的批准,并于五月二十七日在北京互换联合声明批准书,宣告生效。联合声明签署以来,香港形势很好,工商业、外贸和金融业都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与内地的经济往来和联繁也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4.
收回香港,一直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强烈愿望,现在离开祖国一百多年的这块土地,经过一个过渡时期之后,将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九月二十六日,中英两国政府草签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中国政府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将在同日把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样,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就获得了圆满解决。香港处于外国统治下的不幸历史将宣告结束。中国人民受的历史耻辱将得以洗雪。这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值得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中国各族人民热烈庆贺。  相似文献   

5.
1997年6月30日午夜时分,将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时刻。届时,中英两国政府将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二期工程大会堂前厅举行一个庄严的交接仪式,以此为标志,实现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所规定的英国政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九日,中英两国政府领导人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这个历史性的文件确认,我国政府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同时在香港实行特殊政策,以保持其长期繁荣和稳定,从而妥善地解决了香港问题,消除了中英两国关系中的一个历史性障碍,使我国在洗刷民族耻辱、实现  相似文献   

7.
英国管治香港的时间所剩不多了,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怀抱。13年前,中英两国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中国政府决定以“一国两制”方式收回香港主权。经过十几年的过渡期,香港社会稳定,经济持续繁荣。曾担心九七后香港前途而移民的港人,现在越来越多地回到香港,大量资金也随之回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国策日益深入人心,港人及国际社会对香港前景持乐观态度。1979年,邓小平在回答港督麦理浩有关香港问题时,第一次明确提出,香港主权一定要收回,但可作为一个特别地区来处理。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  相似文献   

8.
<正> 1992年10月,香港新任总督在其首次的施政报告中,提出了增加香港立法局直选议员名额,以便使香港逐步迮向英国式民主的所谓政改方案,方案甫一提出,即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动。一时间,舆论哗然。不少有识之士纷纷发表看法,认为港督的举动太过突然,特别是将在1997年收回香港主权的我国政府,更是对这一举动感到惊讶。因为这个所谓的政改方案是在完全没有同中国政府沟通和磋商的情况下提出的,它违反了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中英在香港问题上达成的一系列谅解,对此,我国政府当然不能接受。自从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经两国政府签字生效以后,香港之船一直是朝着1997年的平稳  相似文献   

9.
知识窗     
邓小平1982年9月24日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说: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1997年的15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至于说一旦中国宣布1997年要收回香港,香港就可能发生波动,我的看法是小波动不可避免,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如果在15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  相似文献   

10.
香港政治体制从港英政制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制的转型,是香港脱离英国管治、转为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重要方面,对于香港主权回归和繁荣稳定意义深远.1香港政制转型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香港政制转型不可动摇的指南.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世纪中叶以来,英国不断发动侵华战争并通过  相似文献   

11.
每月要闻     
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江泽民主席在交接仪式上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  相似文献   

1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九日,我和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分別代表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联合声明》包括三个附件,即附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板问题;再一个问题,是1997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1997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文 选》第3卷第12页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  相似文献   

14.
香港的回归与展望王书杰根据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我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现在离这一庄严的时刻仅剩一年了,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政府争取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历史作一回顾,探讨我国政府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香港...  相似文献   

15.
王俊彦 《传承》2009,(23):8-10
1984年是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1984年9月26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周南与英国驻华大使伊文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告中国政府将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  相似文献   

16.
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声明》)决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允许香港保持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这是中国政府以“一国两制”的构想对香港采取的一系列不同于中国大陆的特殊方针政策。由此看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台湾回归祖国后,这些地区将成为独立的法律区域,实行不同于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17.
知识窗     
邓小平关于对香港行使主权问题的论述 邓小平1982年9月24日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说: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主要有三个问题。其中一个是主权问题。他说,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  相似文献   

18.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将收回被英国侵占一百多年的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作为本世纪末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将使香港本身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同时对海峡两岸关系乃至中国领土的最终完成统一都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香港主权顺利收回对解决台湾问题起到良好示范中国收回香港是在邓小平“一国两制” 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一国两制” 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构想,但先用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领导人在北京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同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世纪伟人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如今已变成辉煌的现实。回想起从1980年到1997年,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剧种川剧先后七次赴港演出交流,每次都在香港刮起“川剧热”和“川剧旋风”,从而在川港之间架起了一道亲情交递的文化通道。川剧来香港了自1980年起,四川省川剧院、成都市J根临三团及一、二联合团、新都县芙蓉花川剧团,先后七次赴港演出了帕蛇传》、《芙蓉花仙》、《卧虎令》、…  相似文献   

20.
10多年前,在中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中英两国开始就解决香港问题进行谈判时,英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夸张渲染所谓"九七大浪",断言香港回归祖国将出现信心丧失、资金外流、社会动乱,"东方之珠"将黯然失色。他们以这样的论调企图影响港人对香港回归祖国的信心。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制度的不同,更由于长期处于画方意识形态的主导和影响下,当年确有一些港人对"九七"前后香港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前景有所担心。然而,广大香港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在历史上曾一再举行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不屈斗争。他们热爱香港,也热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