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贿赂犯罪作为一种以权谋利的犯罪类型,与国家权力系统的构建、分配、行使和制约密切相关。其关联体现在:权力社会化为贿赂犯罪的生存提供了社会基础;权力异化是贿赂犯罪生成的根本原因;权力滥用是贿赂犯罪目的的实现手段。要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贿赂犯罪,必须加强权力制约,防止权力异化和滥用,这就需要构建系统的以权制权、以法治权、以舆监权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高校职务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在当前,高校职务犯罪呈现出犯罪人员职级越来越高、犯罪类型串案窝案增多、犯罪金额越来越大、犯罪潜伏期越来越长等特点,考察当前高校职务犯罪的原因主要有高校权力缺乏分解制衡和权力运行缺乏监督两方面,对高校的权力进行分解和制衡、为高校各权力主体合理配置权力、建立多方参与的外部监督机制,确立高校党委、行政、监管三个权力主体为平等制约关系,提升监督权形成对前三者的"伞"状监督模式,是预防高校职务犯罪的权力运行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权力犯罪的概念,在分析权力犯罪同职务犯罪和腐败的关系的基础上,深入论述了权力犯罪的特点、构成和类型。这对于实践中认清权力犯罪本质、打击和预防权力犯罪有着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共权力产生于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的需要,是人类集体性生活不可或缺的客现性存在。从本质上看,权力既是一种物质性力量,又体现权力主体与客体之同的关系。权力的力量本质决定了权力具有价值中立的工具本性,而其关系本质刖赋予权力一定的价值偏好,人的价值理性催生出权力的扩张性、腐蚀性、强剥性等次生属性。权力必须制约是政治生活得出的基本规律。以分权与制衡为棱心的权力制约权力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蛙变。自近代以降,权力制约权力是自由宪政捌度幸畸约权力的首要选择。也是民主制度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5.
影响力是人民警察在开展警务工作中,对警务工作对象施加影响的能力,这种能力由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两个方面构成。其中非权力性影响力较之权力性影响力具有更主动、更长远、更积极的优势。因此,增强人民警察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对警务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行政权力是一种基于强制特征的硬权力,然而强制性的权力实现方式已经导致了类"信托政府"现象,社会控制力的反向发展以及虚假的资源匮乏现象等"权力诅咒"效应。权力行使者只有通过基于吸引、诱导而非强制方式的软权力,才能达到权力效用的最大化。根据软权力的三维度来源可构造出其实现路径——以制度性权力促进政治本意与公共利益的耦合,以认同性权力促进公民自治的形成,以同化性权力来吸引公众的主动参与,进而实现权力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教授是学术权力的主体,它具有天然性、权威性与松散性的特点.教授主要通过讲座制、教授会与学术委员会等运行机制行使学术权力.目前高校对教授学术权力的理解存在误区、定位不合理、行使渠道不畅,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因此,健全教授委员会、完善学术组织机构、改革高校党委人员结构等是解决教授学术权力困境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知识是人类关于世界认知的一个信念系统,具有累积性、不确定性、多元性;权力是人类在有关自身一切的世界里所拥有的一种关乎绝对意义的力量系统,具有的超越性、压制的明确性以及单极性。事实上,知识与权力是同质异构的。甚至可以说,知识源于权力,权力源于知识,它们是一元异体性的本真存在。  相似文献   

9.
现代侦查权力本质上是一种宪法权力,宪政的基本原理决定了宪法权力是一种受宪法和权利规制的权力。因此,现代法治国家均要求侦查权力依循宪法权力的内在理路而具有规范化、程序化、可救济性等特点。规范化要求强制侦查措施贯彻法定主义和令状主义;程序化追求控辩平等与独立的程序价值,体现为比例原则和辩护原则;可救济性要求侦查权力的程序性违法行为得到相应的实体性和程序性制裁。  相似文献   

10.
权欲是人的重要本性。有权欲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权欲绝对化,演变为权力本位,就是人性的异化,就会成为权欲型犯罪的重要诱因。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权力本位盛行,我国权欲型犯罪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实践中,掌权者只要用权力本位指导自己的权力行为,就必然走上权欲型犯罪的道路,因为它将导致权力私有化,权力集权化,权力面子化和权力人治化。  相似文献   

11.
国际政治中弱者的权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韶彬 《外交评论》2007,2(3):87-96
综合实力处于弱势的国家,在具体问题领域并不必然处于同等的弱势,甚至处于优势。这种情况何以发生?本文在评述和借鉴既有的主要的权力分类基础上,基于国际权力来源的不同,提出一种关于国际政治中弱者权力的分析框架,认为自然性权力、制度性权力、派生性权力构成了弱者在具体问题领域权力的要素。具体问题领域权力的对比比总体权力对比,能够更好解释该问题领域国际政治的进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对审判权概念的深层次分析入手 ,提出了一个在审判理论中具有形式意义的概念——审判权中的行政权。然后通过对这一基础概念的理解 ,分类阐述了审判权中行政权扩张这一形态在司法实践中的表现和意义 ,并依此试图从全新的角度更深刻的理解司法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针对其提出一些看法 ,以期能为今后的司法改革的进行提供一些方向队意见。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侦查权的性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侦查权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的诉讼权能。如何认识侦查权的性质,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有着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长期以来,关于侦查权的性质一直就有行政权说和司法权说之争。事实上,侦查权的性质应是行政权,但现代侦查权又具有一定的司法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司法权虽然是近现代社会的许多国家都相继接受的政治话语之一 ,但是 ,它在各国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本文对中国和西方主要国家的司法权 ,在裁判权、救济权、法律解释权和审查权四个方面的内容差异进行了比较 ,因为分析并认识这些差异 ,既有利于避免概念的混淆与误用 ,也有可能进一步明确我国司法改革的方向 ,司法权司法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公共生活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权力产生的基础。公共权力具有公共性、权威性、腐蚀性和扩张性的特点。公共权力的滥用、悬置、缺位和错位是公共权力侵害公民权利的主要原因,对公共权力的制约是保证公共权力正确运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时代,教师权力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挑战,教师权力现状不容乐观。教师权力转型存在社会实践基础,而西方权力理论为教师权力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中的"软权力"应该成为教师权力转型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软警力与硬警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警力和硬警力是警力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对警力的这种区分,有利于走出警力发展的误区,化解长期以来困扰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的难题。就二者的关系看,硬警力是软警力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软警力是硬警力的重要支撑。21世纪的警力将有赖于这两种警力资源的有效结合与协调发展。因此,要认真研究处于不同位势的软、硬两种警力的组合状态,确定优先发展规划,使警力保持平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有些权利不可转让;有些权利可以转让,但转让后还是权利而不是权力;有些权利的行使可能“产生”权力,但此权力是“构建”而并非“转让”的;有些权利的行使“启动”了权力,但并没有转让权利给权力;有些权利的行使产生了权力的载体,但并未产生权力本身。因此权力不是来自权利的转让,而是来自权力的转让:有的公权力来自私权力的转让(如部分国家权力、社会权力来自私权力的转让):有的公权力来自公权力的转让(如国家权力与国家机关权力、国家机关权力彼此之间的转让,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之间、社会权力与社会权力之间的转让);有的私权力来自私权力的转让;有的私权力来自公权力的转让。宪法权力也不是来自宪法权利,而是来自私权力和社会权力的转让。  相似文献   

19.
行政权是行政的核心,更是行政法学的基石范畴。学界关于行政权含义的解说可归结为传统学派与现代学派两大类。通过对行政权含义诸说之评析,文章认为,行政权指行政权主体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凭籍自治或法治所拥有的、运用强制性或服务性的方式管理行政事务,旨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公共权力,蕴合社会行政权与国家行政权两种形态。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和社会的二元结构中,大学自治权是免于政府、教会或其他任何社会法人机构控制和干预的权力。这种自治权是一种社会权力,是一种融合了公权力和私权利的私权力。将高校自治权作为一种私权力的构建,自然就使国家和政府退出对高校的过分干预和控制,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