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抽取海南省曾经发生过群体性事件的两个村和被评为海南省2014年10大最美小镇中的各两个村共326名18~35岁村民,采用问卷方式对他们的社会情绪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海南省农村青年社会情绪整体状况良好,但对务工就业、子女教育、家庭收入、社会地位和看病就业等方面不够满意。另外部分农村青年主要依靠上访和联合亲友对抗这样的方式来解决不公正事件。建议各级政府多方面采取措施,预防和疏导消极社会情绪的出现和扩散: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调整利益分配,保证公平公正;二是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三是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完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最后是落实医疗卫生和养老等社会保障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制度始于建国初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特别是企业改革的深入,这种社会保障制度不但覆盖范围窄,而且在实施几十年后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应该加以改革和完善。以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不断完善社会救济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优抚制度、社会互助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意旨在建立一个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社会生活提供一个“安全网”,以保证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真正实现社会公平和市场效率有机的结合,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邵志俊 《中国工运》2011,(10):20-20
一是发挥协调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是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泰兴市总工会注重发挥社会利益的“调节器”作用,坚持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推动企业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双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以劳动关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主动参与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社会政策研究制定,充分表达和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董力 《中国工运》2007,(10):7-11
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随着以社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这一制度在推动发展、深化改革、促进稳定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5.
建立完善社会公正保障体系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文章结合党的十七大精神与工会十五大精神,从社会公正的目标与保障体系,改革完善分配制度,推进民主建设,扩大公共服务等角度,阐述对中国工会使命与作用的认识,中国工会必然要在建立完善社会公正保障体制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承担起历史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制度事关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但现行的社会保障办法消极因素很多。本文提出了征收社会保障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书讯     
《社会保障学》全书26万字,包括社会保障的基本原理、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等6个部分。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从我国国情和现实社会保障需要出发,在总结我国4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保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各方面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努力探索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各种矛盾及其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运》2010,(4):10-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已初步确立,制度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基金收支规模持续增长,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在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化解经济改革中的风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在经济改革实践中,虽经历了政治和经济转轨的剧烈震荡和巨大阵痛,但社会却保持了相对稳定,究其原因,原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功不可没。俄罗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利弊得失,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向纵深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谢青 《工友》2003,(10)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民加速向城市流动,这一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传统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没有对他们做出安排,建立与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势在必行。任何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都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与国情相结合。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可能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惯例”为标准,面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安排在现阶段也不可能与城镇职工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劳动者权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保障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益,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对于劳动者权益保护有着重大的意义.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背景不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缺失在一定程度上还很严重,这对经济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亟需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最大的寿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国寿)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推动公司在支持经济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辅助社会管理三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使广东国寿实现了承担社会责任、助推社会和谐和服务支持幸福广东建设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3.
建立健全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也是在新的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已基本确立,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到2002年底,全国11128万职工和3608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9400万人参加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其中职工为6926万,其余为退休人员;10182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4406万人参加了工伤保险;3488万人参加了生育保险。城镇居民最低…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权是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国家和社会给予物质帮助的权利.社会保障权既是社会权利、经济权利,更是宪法权利、基本权利.确立社会保障权的宪法地位对于发挥其保障作用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许多弊端和不完善之处 ,与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还相差甚远。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维护社会稳定并促进改革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现状与政策取向郑功成在《社保财务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1期撰文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现状与政策取向。近2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受经济、社会、政治乃至历史传统因素的影响,社会保障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一是保障不足,大多数国民未被纳入社保制度之中;二是责任不清;三是立法滞后;四是新制度的有效性不高。参保率低、资金不足只是上述问题的表象。从中长期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在公平的建制理念指导下,让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定型并成为全体国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在维护…  相似文献   

17.
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基础.但由于"金字塔"的社会结构形态、缺乏合理的社会流动和有效的社会整合,使转型期的社会出现了诸多不公正的现象,需要通过塑造信息对称的环境,确保规则平等和程序公正;制定合理有效的社会政策,建立畅顺的社会流动等对策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8.
系统梳理概括了国际劳工组织百年发展中的五大贡献,研究表明,几乎每个改变社会和劳动的事件都与国际劳工组织密切相关,在关键的历史时刻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的联系源远流长。中国政府和工会、雇主组织在劳动立法、就业促进和社会保障的价值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吸收了国际劳工组织和国际劳工标准的有益经验和积极影响,履行了国际劳工组织成员国的义务。因此,无论是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还是致力于积极参与国际劳动治理,都需要加强对国际劳工组织和国际劳工标准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以便不断加强我国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为促进体面劳动,实现社会正义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特别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和“十五”计划期间,已经基本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社会保障制度正在完善之中。社会保障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短时期内难以改变,农村的社会保障刚刚起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依然是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在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覆盖面窄,资金紧张,立法滞后,制度设计有待改进。在现阶段,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就应当从解决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上着手。一、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窄,制度衔…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在各国实现情况差别较大社会保障是一项基本人权,是实现体面劳动的重要内容,在全球80%的人群没有充足的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建立充足的社会保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联合国和国际劳工组织关于社会保障的决议,不论是1944年的《费城宣言》、1952年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1966年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2008年以社会正义实现公平全球化的宣言、2009年的全球就业约定,还是《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即102号公约),均认为实现社会保障的低水平、广覆盖应当是政府公共服务的底线。目前社会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水平距离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在大部分地区尚有差距,特别是在亚洲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