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小川 《农村青年》2013,(4):18-21
“她背起药箱,他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这是2013年2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上的一段颁奖辞。获此殊荣的是重庆市北碚区一对特殊夫妇,妻子周月华因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残疾,终身无法正常行走,  相似文献   

2.
《农村青年》2007,(7):43-44
我是一名师范生,进校不久就和本班一个女生相爱了。可最近她提出要和我分手,原来她又有了新的男朋友。我知道感情不可强求,可我的确很喜欢她,更不能忍受扮演这种由“第一者”变成“第三者”的角色。我虽然也知道学生的天职是学习,男子汉应该以事业为重,但我对她的那份感情却怎么也抹杀不了。我开始变得自卑,恨她移情别恋,抱怨命运对我不公平。为此我非常痛苦,  相似文献   

3.
宿淇 《农村青年》2011,(10):28-31
人世间,没有比这更残忍的事:正值青春妙龄,身体却日渐扭曲变形,无法直立。重庆女孩吴晓芳便摊上这桩怪事,被人称为“弯腰女孩”。晓芳自卑辍学,来到几百里外的重庆打工。她爱美,也有一副好嗓子,她渴望爱情,却封闭自己。  相似文献   

4.
王彬 《农村青年》2006,(7):49-51
因为这起案件的当事人未满18岁,所以,我们称她为“兰”。 在采访中,最让我们感到震惊的并非案件本身,而是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法院少年庭提供的“被告人的情况说明”。在这份两页纸的表格上,如实记录了“兰”对自己的描述。 她恨父母、恨家庭。因为父母的离异使她的人生出现逆转;因为幼时遭受的虐待使她产生报复的欲望。 作为监护人,她的父母显然不合格。直到当地妇联和村委会出面干预,她的父亲才停止对她的虐待。而后,她的爷爷奶奶行使实际上的监护权,也以失败告终。 发生的一切恐怕不全是她的错。但是,她因为故意杀人未遂,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相似文献   

5.
陈军 《农村青年》2014,(10):37-39
她既不是村官,也不是企业家,但村里人都管她叫“一把手”。因为她确确实实只有一只手,但她的这一只手,不仅建起了种、养相结合的循环农场,还带动周边三个乡镇的106户农民致富。一个年销售额高达四百多万的“明星人物”。她的个人年收入不过4万元。  相似文献   

6.
《农村青年》2008,(3):41-41
我最近总在为不会拒绝别人而烦恼,先说几个例子吧。前几天,有一个好久没有联系的同学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帮他的男友翻译一份产品说明书。我知道,产品说明书有许多专业词汇,是很不好翻译的。自己工作又很忙,心里非常想拒绝她。但碍于情面,我还是答应了。事后,一边翻译,一边埋怨,心里很不高兴。还有一次,好友的外甥女到我所在城市来打工,因为我是一个人租了一间房子,所以她便央求我收留她的外甥女暂住几天。  相似文献   

7.
潘荷花 《工友》2010,(1):44-45
有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丈夫顾家,事业发展也如日中天,女儿既懂事又可爱,对于今年才25岁的王晶来说,老天已经很眷顾她了。但王晶的心里仍然有个疙瘩:丈夫是家里的独子,虽然经常安慰王晶说“男孩女孩一个样”,他无所谓,但王晶看得出来,公公婆婆心里不舒坦啊。  相似文献   

8.
仁心 《农村青年》2014,(8):26-29
10多年前,她喜欢上了一位憨厚、朴实的青年,父母却因为她选定的意中人有个患“颜面萎缩症”的丑弟弟而阻止他们结合。她也很清楚以后会因为给小叔子的治疗付出巨大代价,却依然顶着父母的压力出嫁.婚后,她和丈夫带着小叔子到北京打工求医,为小叔子治病倾尽心力,她对亲人的挚爱感动了医护人员,医院为她的小叔子免除了50万元的手术费用。经过近三十次的手术治疗,小叔子颜面逐渐恢复,如今,她正在为小叔子早日娶妻成家奔波着、她叫文碧华,网友们都称她为“中国好嫂子”——  相似文献   

9.
南山 《农村青年》2013,(4):39-42
一个患有先天性眼疾、10岁完全失明的乡下女孩,伴着电台长大的她萌生出将来做一名播音员的梦想。为此,她放弃了月薪3000元按摩师的工作,只身到京城开启新的人生。天资过人的她在有上万名选手参加的“夏青杯”普通话大赛中,荣获总分第四名。然而,她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时,却因为“没有先例”被拒之门外,她用法律怒讨“考试权”,为视障人士争得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王瑞红 《农村青年》2011,(12):33-35
杨安容是重庆市涪陵区龙潭镇大寨村一名普通村民。曾经因为残疾,她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写下了遗书,打算告别这个世界。在死亡线上溜达一圈回来后,她收获了一个有关“树”的梦想和陪她实现这个梦想的爱人。之后,靠着这个梦想,她又收获了财富,找到了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德军 《农村青年》2010,(9):56-58
她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因为在温总理面前说真话而引发了全国“讨薪风暴”,她也因此而一夜成名。她就是重庆市云阳县人熊德明。成名之后的熊德明远赴城里打工,然而却并不如意,最后她决定创业,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百余个项目……那么,几年过去了,“什么都不懂”的熊德明的创业经历了哪些曲折?她能成功吗?她的创业之路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相似文献   

12.
阳光女孩动了“养育”之心2002年9月7日傍晚,在成都市城北万福桥旁的一处草坪里,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正在呼呼大睡,过往的行人中善良的人间或会投去关怀的一瞥,但更多的人却对之无暇顾及。“这个小弟弟怎么啦?他为什么躺在潮湿的地上?”彭雨看到这一幕,心里酸酸的,她索性从包里拿出20元钱来递了过去:“小弟弟,你拿这点钱去买东西吃吧。”“不,阿姨,你给我的钱太多了,我小能要……”那个小男孩说,“因为这么多钱我没地方放……”彭雨是四川省商业服务学校饭店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去年刚满16岁。彭雨的家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烹坝乡1村1组,她到成都读书非常不易,家里想尽一切办法东挪西借也没有凑足学费,如今她已读到二年级了,仍差学校1000多元钱学费未交清。在学校的日子她过着最低生活水平,穿得最朴素。因为经历过贫困和饥寒交迫的日子,她特有同情心。  相似文献   

13.
早起的太阳     
郑峰 《福建工运》2000,(10):33-35
彭燕华是周宁县环卫所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有人称她为“马路天使”,更多的群众称她是“山城美容师”,因为她十多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每天踏着晨光出,顶着月亮归,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无私奉献精神,每天都用手中的扫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把清洁和美好带给人间。  相似文献   

14.
罗保菊 《工友》2008,(10):60-60
第一眼看见她的时候,她正婷婷地立在花店的玻璃门外。那是一个萧瑟的秋日,她那拳头般大小的明艳血红的花儿和依然油绿葱茏的茎叶,与户外灰蒙蒙的天际和苍凉悲劲的秋风形成极烈的反差,当时心里就被震撼了。印象中只记得菊花是耐得住孤清与寂寞的,却不知这种花儿也能傲峙秋霜。问了花店主人,才知道她叫“扶桑”。又见她如小树一般,亭亭玉立,不蔓不依,极像舒婷笔下的“木棉”,于是心生感动把她带回了办公室。  相似文献   

15.
留得青山在     
于慧已记不清自己是多少次跨入人才交流市场这扇宽大而透明的玻璃门了。面对嘈杂混乱的人群,经历了几轮应聘而未能找到合适工作的她,心里生出一种莫名的怅惘。“女人三十豆腐渣”,年逾三十的于慧,此时却不得不发出伤心的喟叹。  相似文献   

16.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薇拉小姐教的。”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她识读了26个字母,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诉状递上之后,在内华达…  相似文献   

17.
一位普通下岗女工,因不甘向命运屈服,奇迹般地在盐碱滩中种出优质大米,一跃成为辽亍省最牛的种粮大户,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等多种荣誉;因为一次错误的投资,赔光500多万家产的她深陷自闭的泥沼;一种被同行公认为“废料”的小牡蛎,却让她“点废成金”成为千万富姐。  相似文献   

18.
49岁的田金珍是一位湘西苗家妇女,曾经收破烂的经历.让她接触到很多“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对亲情的渴盼刺痛了田金珍的心,她卖掉家里最值钱的大肥猪,倾尽心血拍出电视剧《千里寻母记》,感动了许许多多在外打工的父母。此外,田金珍还发动村民办起了“留守儿童自强班”,并筹钱建起“科技示范园”,以吸引在外打工的父母返乡创业。因为对“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群体的关注以及所作的贡献,小学没有毕业的田金珍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她表示要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带到十八大会场,呼吁党中央更加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并帮助他们的父母解决在家门口的就业——  相似文献   

19.
《工友》2008,(10):42-43
鞍山市国税局原局长刘光明很是出名,一则因为她是一个巨贪,还是女的,在介绍她一文字中,一般总会标明“女局长”;再则就是据说她拥有一个鞍山市“最美丽的屁股”,什么样的呢?“饱饱的,翘翘的,让男人看上一眼就忘不掉。”这样香艳的传说,很是吸引一般人的眼球。9月22日,郑州纪委王书记在给派驻各单位纪检监察机构的负责人上培训课时,  相似文献   

20.
称眼前这位女性为“鸽女”并不足奇,因为仅仅两年多的时间,这位普通的农家女就依靠自身的拼搏从养殖肉鸽的“门外汉”一下成长为三里五乡养鸽方面的“土专家”,她不仅将所学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一些养殖户,而且通过饲养肉鸽增加了收入,养鸽两年来她每年的经济收入都达到了10万元。是怎样的动力促使她在肉鸽养殖方面得以迅速发展?一种强烈的好奇心促使笔者对这位被群众亲切称为“农家鸽女”的入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