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英国法律制度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是“普通法系”的典型代表。由于历史的原因,英国的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及北爱尔兰四个地区的法律制度之间却存在较大差异。具体地说,英格兰和威尔士两地的法律制度完全同一,这也就是人们常称之谓“普通法”或“英国法(English Law)”。所以“英国法”准确地说是指“英格兰法”,与此相适应的英格兰(包括威尔士)的法律制度也有别于苏格兰或北爱尔兰的律师制度,因此,本文所述,也仅仅局限于英格兰和威尔士,而不涉及于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的律师制度。  相似文献   

2.
周振新 《时代法学》2008,6(5):40-45
居正的法律教育思想主要包括昌明法学、重视学校教育、司法者“进德修业”和普及法律知识四个方面。在昌明法学方面,他认为法学的发达依赖于与政治、经济等学科的结合,注重通过发挥法学会的功能而繁荣法学;在学校教育方面,他施行对法律院系的课程、考试进行监督的制度和对法律教育成绩突出者予以奖励的制度,扶持私立法律院校的发展;在职业培训方面,他注重法官的“进德修业”,力争使法官们既有“深刻的学问”,又有“守正不阿”的精神;在普法方面,他强调民众法律意识的培育和守法习惯的养成,主张通过让民众参与到司法实践中去的方式传播法意。  相似文献   

3.
英国是一个政治联盟之内几个法律制度并存的国家。在法律、组织和惯例方面有相当大的差异。我们习惯上所称的“英美法系”中的英国法,实际上是指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法律制度。虽然英国没有成文宪法,却是一个具有法治传统的国家,也是一个法制非常完善的国家。尽管我国与英国社会制度不同,法系各异,但是英国法制建设的一些做法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值得我们借鉴。 一、完备的市场法规体系建设及法规实施,保障市场经济的规范有效运行 英国早已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并且是世界贸易组织发起国之一。英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GDP在世界排名第四,…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破产一词源于拉丁语的“fallitux”,意思是失败。在法律上它是指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为保护多数债权人和兼顾债务人的利益,由法院对债务人的全部财产进行公平分配的一种特定程序。破产法律制度则是指用以调节和规范破产过程中法院、债权人、债务人、清算组以及其他破产当事人或参与人的具体行为和活动的法律制度。破产制度源于古代罗马,后来逐步发展。以罗马法为基础、1804年法国民法典为代表而在欧州大陆国家及其殖民地形成和发展起来一种法律体系;以英国法为传统而发展起来另一种法律体系;前苏联、东欧国家也相继制定…  相似文献   

5.
一、法制经济与法治经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入我国正处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潮中.前些时,法学界、法律界提出了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是“法制经济”的命题.这是很有针对性,很需要强调的.但我认为这还不够,还应当进一步明确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因为它不仅要求建立一整套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法律与制度,而且还在于创设使这套法律与制度和谐运行、良性发展的政治环境与社会环境;不仅要求有经济立法,还要有政治立法、社会(保障)立法;不仅要求以…  相似文献   

6.
连带责任制度论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民法皆以确认权利并保障权利的实现为其基本使命,此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由是,民事责任制度作为保护权利的一种法律机制,遂在各国民法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连带责任作为对权利保障更显周密的一种民事责任制度,亦渐为人们所关注。现代各国民法对连带责任制度或繁或简均有规定。反观我国,以《民法通则》为主体的民商事法律对连带责任也有大量规定,这种对权利不遗余力地进行保护的立法思想颇合“法学乃权利之学”的现代潮流,殊值称道。然而,由于我国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加之《民法通则》等法律起草时外部经济环境和经济…  相似文献   

7.
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制法律文化中独具特色的部分。在其漫长的历史沿革中,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其中,加强监察机构和体制建设,“以条问事”的依法监察制度,重视对监察官的选用、考核和奖惩的政策是保证监察功能发挥的成功经验;“以轻制重”的策略有得有失;“风闻言事”权忽视查证、举证,危害显见;而监察制度对皇权的依赖性则是其本质特征,亦是它无法摆脱的最大弊端和失败  相似文献   

8.
人比财产为重,这是一句大家承认的话;然而在法律上却是不然。我们随便借一个有历史的外国法——就说是英国法——来做例子,也就可以看出。法律保护一般财产比保护一般的人为周密;它在某时代保护某特种财产,尤比其他一般的财产为周密。这何以见得呢?  相似文献   

9.
一、“恤刑慎罚”观念是死刑复核制度产生的思想基础当我们论及古代社会的法律时,往往用“残酷性”来概括它的特征。这种残酷性主要表现在对罪犯的不人道方面,以肉刑和死刑为主要刑罚,以刑讯逼供为主要取证方法。  相似文献   

10.
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两大行政强制执行的基本理念及其模式 (一)行政强制执行的基本理念 由于行政法的基本理念不同,当今世界上形成了大陆法系国家的行政法和英美法系国家的行政法。一般说来,前者侧重于国家意志的表现和执行,强调公共利益绝对高于私人利益,注重维护公益。后者在历史上以“司法优先”和“法律支配”为法治主要特征,强调行政法应往重保护私益,即主要是公民的权利和利益。不言而喻,作为行政法律制度中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当然离不开各自国家所确立的法制理念。大陆法系国家(在此不包括法国)认为,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和其他法律制度一样…  相似文献   

11.
论文摘要国外刑法学界对“罪刑法定原则”(“法制原则”)有形式主义和实质主义二种理解;对这一原则的形式主义理解是大陆法系国家崇拜理性的历史传统与启蒙时期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相结合的产物,其表现形式是崇拜法律的确定性,忽视法律的内在价值,强调从技术上追求法律的尽善尽美,以达到限制司法权的目的;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实质理解反对将法律规为僵死的教条,主张通过发挥法官的主观能动性来弥补法律与社会现实之间的断裂,但过分强调直觉在法律适用过程中的作用却最终难免陷入法律应无主义的泥坑;在如何如待形式上与罪刑法定原则相…  相似文献   

12.
简论英国注重程序法的缘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与以实体法为中心的法国法不同,英国法以诉讼法为中心。英国的法官和法学家们至今仍然集中注意力于程序法,从有无救济方法出发来看待实体法的权利,即奉行“程序优先于权利”的法律原则。这是英国法的一个基本特征。因此,对于所有研究英国法的学者来说,只有掌握了英国程序法的这把重要“钥匙”,才能开启英国法律迷宫的门扉,登入其神圣殿堂。  相似文献   

13.
伍德志 《法学》2023,(1):17-31
“关系”具有情境中心主义的特征,其运作以情感为铺垫谋求工具性目的,并且容易形成超制度的义务性压力。“关系”本质上是私人性的,在制度运作过程中容易导致公私不分。“关系”以人情与脸面为影响法律运作的核心机制,人情能够产生超法律的义务压力,实现对违法行为的正当化;脸面不仅可能对法律权力进行正向与逆向再生产,还有可能将法律权威异化为脸面的维护。“关系”不仅导致了合法与非法区分的情境化,也导致了法律与私德之间界限的模糊化,并最终使法律运作在结构形象上呈现为表里不一的双层交往系统。为克服“关系”对法律运作的不当影响,需要对法律领域的“关系”实践进行全面规范与限制,确立“关系”实践与法律实践之间的制度屏障,以及树立对于法律运作“表里如一”的制度信任。  相似文献   

14.
论法律移植──法律意识角度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法律移植之必要性说明 法律移植的基本内涵可以这样进行表述:“在鉴别、认同、调适、整合的基础上.引进、吸收、采纳、提取、同化外国的法律(包括法律概念、技术、规范、原则、制度和法律观念).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本国所用。”①法律移植的原因在于各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程度有所差异.同时各国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民族特征、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各不相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法律移植起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但是从深层次意义上讲,法律移植是必然的.且非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社会进步的根本动…  相似文献   

15.
罗马法自罗马帝国占领不列颠实施统治以来,就开始对英国法发挥着作用。这种影响虽然由于英国的历史条件和政治状况及法律背景呈现出时重时轻的现象。但罗马法一直影响着英国法的历史进程,而在汲取罗马法精神的基础上,英国法也完成了自身的蜕变,成为了具有世界影响的英美法系的母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新的突破的主要体现就是:要在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的结构上取得新突破;要在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上取得新突破;要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取得新突破;要在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的其它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突破,对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仲裁等市场中介组织的法律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法律服务事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法律服务组织要紧紧围绕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突破,开拓法律服务新领域,做到经济体制改革突破到哪里,法律服务领域就要开拓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司法考试制度的创建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相顺 《中国司法》2008,(10):26-29
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建立 1978年以来,中国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分散到统一的历史过程。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提出了恢复民主法制的新目标,这对法学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进了培养法律人才的高等法学教育的恢复和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清朝是以满族贵族为主体并联合各族地主阶级建立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法律制度,渊源于明朝,其基本的体系和内容与明朝法律制度相同,即所谓“清承明制”。但是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为了巩固极端发展的君主专制制度,清朝统治者运用法律手段实行高压政策,并且全面保护满族贵族的特权,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实行空前严厉的镇压措施。这些特点构成了清朝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时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民族身份是一个重要的法律事实,不少制度性的差异安排以民族身份为分类依据。这种模式的民族制度明确和固化了族群的界限,削弱了公民个人对国家、国族和国民的认同,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构成巨大隐忧。政治与法律中的平等原则已经一再向我们昭示,种族不是实施差异对待的一个合适分类。而美国和传统中国在处理族群问题上的实践和经验都表明,成功的民族政策的 精髓就是把族群问题“非法律化”和“文化化”。因此,让民族身份逐步退出法律事实领域是一场势在必行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法律与幸福     
葛洪义在2007年12月18日的《光明日报》上著文《法律与幸福》说,法律与幸福之间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幸福感是可以通过法律提升的;法律制度的建设需要把幸福的实现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和价值。对所有社会历史问题的分析,都必须从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和生产活动开始。幸福首先和物质财富的积累相关。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正是因为法律制度的存在和发展,才导致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是法治国家;中国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就确立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可见,经济领域的成就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在利益分化、社会分层的社会,法律能够起到定份止争的作用,防止各种强势群体与民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