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新的理论概括已经被大家广泛运用。鉴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理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工作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生产。这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经济作出的科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党获得这个正确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考察党对于社会主义计划商品经济认识的历史过程,有益于吸取经验教训,加深对于社会主义计划商品经济的认识,推动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建国初期,由于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的指导,我们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得到比较顺利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既是从十几年改革开放实践中得出的必然结论,又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飞跃,是继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之后的又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4.
冯雷 《求实》1992,(12)
党的14大确定了把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一理论的提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国今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应该说,中国14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每一步都深印着走向市场经济这种求索的足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继承和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很难分开的,它们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现代商品经济也可以说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也可以认为是商品  相似文献   

5.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这是我们学习十三大报告要着重理解的一个问题,下面就此谈点粗浅的认识与体会。 (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 赵紫阳同志在《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作出的科学概  相似文献   

6.
一、确立了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了初级阶段的性质、任务、主要矛盾、基本路线和经历的时间。这是我们进行各项改革的根本依据。二、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理论,突破了过去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这是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三、肯定了发展社会主义可以有多种模式,不能把那些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必须通过全面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本文仅就其中几个问题谈点体会和认识。一、全民所有制内部是商品关系的原因和社会主义发展商品经济的必然性《决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而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总体是商品经济,而不是部分是商品经济。现在大家都承认全民所有制内部是商品关系了。但是,对全民所有制内部为什么是商品关系,认识并不一致,问题似乎并未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经济是不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过去我们的认识长期存在着误解和教条,把计划经济当作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排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曾多次突破传统观念,一次是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另一次是党的十四大再次提出和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是我党在经济理论和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创造性地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科学概念。这是在经济理论问题上带有全局性的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为了对内更大胆地搞活,对外更大胆地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振兴江西经济。我们认为,必须抓住“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关键问题。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清除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左”的思想的影响,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真正把它学懂弄通,能自觉掌握和运用。为此,本刊特开辟《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讲座》专栏,请本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的同志撰写讲座文章。读者有什么意见和要求,望告之本刊编辑室;有什么体会和见解,也望写成文章寄我们,以选择发表。《讲座》拟陆续发表以下九讲:一、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新贡献;三、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四、计划经济必须自觉地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五、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竞争;六、社会主义计划体制是统一性同灵活性相结合的体制;七、改革现行价格体系的原则及其根据;八、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九、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消费。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论断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了我国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得出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11.
一.重大的突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新的重大突破,为我国深化改革提供了新的坚实理论基础。这一重大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属于基本制度范畴,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特征的传统观念。的确,这个传统观念是根深蒂固的。人们在社会主义经济能不能使用市场经济这一概念问题上的分歧,根源也在于此。党  相似文献   

12.
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就是要根据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使企业从政府机构的附属物变成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构造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微观基础。早在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把搞活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确定下来了。我国改革以来,通过放权让利、利改税、承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我们党第一个明确提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必将对我国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人们必将  相似文献   

14.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全面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对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也是对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根据历史的经验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对我国计划体制的基本点进一步作了概括,强调指出:就总体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概括,突破了以往的传统观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对于搞好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对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再认识入手,对所有权同经营权适当分开、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增强企业活力及其相互关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为我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和商品性的统一,在理论上认清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物的性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只要有商品生产,就必然有竞争”。这一论断,是我党在商品经济理论上的又一重大突破,它将促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更加生动活泼地向前发展。 一、商品经济同竞争形影不离 过去,人们常把竞争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这显然是一种误解。诚然,在资本主义社会,竞争达到了最高峰,但是,竞争并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其主要原因,从那里讲起比较好? 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是从全民、集体两种公有制的不同因而需要进行商品交换这个主要原因去讲的。我们现在学习党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许多文章和讲义,论证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主要原因,也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讲的。一些讲义写道:“社会主义经济存在商品经济的客观原因,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多种结合形式和结合方式的特点所决定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新的提法,不仅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同时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社会三义经济的性质是什么?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是不是  相似文献   

20.
十月革命后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货币关系的思想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对于我们当前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指导经济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十月革命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束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理论变为现实.在小农占多数,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列宁面临的新的历史课题.1918年初苏维埃俄国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获得了短暂的国内和平.此时列宁撰写了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