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长叶挺率众浴血奋战,勇猛抵抗,但终因敌众我寡,死伤惨重,未能突围。遵照党中央指示,叶挺前去与国民党军谈判,遭非法扣留,先后被囚禁于上饶、桂林、重庆、恩施等地,时间长达五年零二个月。叶挺被囚禁期间,幸得李济深将军全力保护,其间他与顽固派展开针锋相对地斗争,痛斥蒋介石反共阴谋,不失革命军人英雄本色。而叶、李两人情同手足、生死共患的情结更让世人感动。  相似文献   

2.
黄瑶 《党史博览》2018,(8):40-43
正毛泽东提出和平建国路线图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1日,毛泽东在重庆同国民党谈判。这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会面11次,直接面对面长谈三四次,有时谈话时只有他们二人在场。经过这些超近距离的接触,毛泽东对蒋介石的观感是:我看蒋介石凶得很,又怕事得很。他没有重心——民主或独裁,和或战。最近几个月,我看他没有路线了。只有我们有路线,我们清楚地表示要和平。  相似文献   

3.
叶挺将军在皖南事变中被无理扣押,此后,被押往上饶、重庆、恩施、桂林等地,囚禁长达5年零两个月。其间,蒋介石、陈诚、顾祝同多次劝降,要他发表反共声明,就任国民党高级军职,都被叶挺严辞拒绝。在上饶李村的墙壁上,他写下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名句。 1941年7月,叶挺被押往桂林,囚禁在七星岩的一个山洞里。1942年1月,又被解往重庆。5月12日,蒋介石亲自出马,召见叶挺,进行劝降。叶挺自被捕后,就一直以新四军全体将士的释放作  相似文献   

4.
正1941年1月,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军长叶挺与国民党军谈判时,被非法扣押,在上饶、息烽、重庆、桂林和恩施等地度过5年又2个月的囚禁岁月。其中,曾两度被囚禁于恩施,历时达2年又5个月,是他被囚禁时间最长的地方。在囚禁恩施的日子里,面对国民党当局的威逼利诱,他始终不屈不移,以铮铮铁骨践行了"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的钢铁誓言。  相似文献   

5.
一、特殊授命1935年3月24日,在中央红军四渡赤水,两次攻占遵义,巧妙转战于黔北与川南期间,蒋介石亲临贵阳布置对中央红军的"追剿"。紧急军务中,蒋介石特电召远在江西德安的莫雄到贵阳面授要务。当莫雄在南昌借了张学良的私人座机飞抵贵阳后,蒋介石立即召见了莫雄。见面时没有任何客套与铺垫,蒋介石开门见山地向莫雄交待了任务,令他将  相似文献   

6.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去重庆谈判,44天中与蒋介石会谈了10次。事后,陈布雷问起毛泽东,蒋介石说:“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据说一天要抽五十支烟。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会谈期间,竟然绝不抽一支烟,我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  相似文献   

7.
蒋介石这一辈子,无数次地听到贺龙,无数次地说到贺龙,见面却只有唯一的一次,以后虽然还有见面的机会,他都是把手一摆:“我不要见他.”蒋介石为何不敢见贺龙?还得从他们唯—一次见面谈起—抗战开始后,1938年1月 17日,蒋介石在一间小客厅接待了贺龙.一见贺龙,蒋介石非常纳闷,为什么出类拔萃的将领都叫共产党拉去了.蒋介石眼皮慢慢眨动两下,忽然把眉目一皱,望着贺龙问:“民国16年,你为什么好端端的军长不当,跑去参加共产党的南  相似文献   

8.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到南京,旋即遭到蒋介石的扣押,开始了长期的被囚生涯。1937年1月13日,张学良被转囚至蒋介石的老家浙江奉化溪口镇。1月29日,于凤至到来后,两人又被迁至山陡沟深的雪窦山中国旅行社,由一批精干的军统特务严加看管。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蒋介石的几次下野大都与桂系有关.蒋介石与桂系首领李宗仁之间向来是貌合神离.互存戒心.暗自较量.1948年3月,国民党第一届国民大会之后.两人的矛盾便公开化了.当初,按照蒋介石的打算,想利用这次“行宪国大”推举孙科为副总统,使孙科变成自己的亲信.但李宗仁却不买帐,与蒋唱对台戏,公然宣布将与孙科竞选副总统一职.李宗仁使出浑身解数,竟然以微弱优势奇迹般地取胜,当上了副总统.这无疑惹怒了蒋介石,从此埋下了祸根.尤其在1948年至1949年1月间,蒋介石的百万精锐之师,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血本无归.国民党内部对蒋介石怨声载道.而身为副总统的李宗仁更是“趁火打劫”.急调自己的谪系桂军迅速聚集到南京附近,又命桂系将领白崇禧布防长江沿岸.此举意图十分明显,就是直逼蒋介石将总统宝座让出.蒋介石对此忍无可忍,但又感到力不从心.这时,他脑子里闪现出一个阴险狠毒的念头:秘密干掉李宗仁.他很快将时任保密局局长的毛人凤召至官邸,向毛人凤亮出底牌,要他尽快除掉李宗仁.并再三叮嘱此事必须严格保密.一切由他亲自指挥.蒋介石询问毛人凤:“准备叫谁直接负责这次行动?”  相似文献   

10.
正1943年8月23日,一大早,蒋介石从黄山官邸下山,至军事委员会主持"孙中山先生纪念周"活动。会客10余人后,于10点半返回。途中,空袭警报响起,蒋介石等人来不及返回官邸,就近避袭。在蒋介石的印象中,这是最近两年以来敌机对重庆的首次空袭。而且,也是抗战期间敌机对重庆主城区最后一次轰炸。重返白市驿1940年9月13日璧山空战后,由于没有可以与日本零式战斗机抗衡的作战飞机,中国空军被迫采取"避战"策略,驻渝部  相似文献   

11.
叶挺将军在恩施赵冬菊叶挺将军在1941年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扣押,先后被囚禁、软禁于江西上绕、贵州息烽、广西桂林、四川重庆等地。面对蒋介石的亲自劝降,叶挺不为高官厚禄所动,坚持斗争。此时,在恩施主政的湖北省政府主席和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长官陈诚秉承...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月,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至1月21日,蒋介石在一片质疑声中无奈宣布下野,并有文告称:“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其职权。”而在这一时期上台的李宗仁明白:自己只不过是一个“象征“罢了,和蒋介石共事多年,他深谙蒋介石“虚让实控”的政治伎俩。于是,李宗仁后来借口体恙就医,远走美国。5年后(即1954年),李宗仁被蒋介石免去副总统职务,成为一介平民。  相似文献   

13.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长叶挺率众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未能突围。叶挺前去与国民党谈判,却遭非法扣留,先后被囚于上饶、桂林、重庆、恩施等地,前后长达5年零2个月。叶挺被囚期间,幸得国民党爱国将领李济深将军保护  相似文献   

14.
翁元1930年出生于浙江寿昌县。中学肆业后,于1946年报考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卫士。随从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先后担任蒋介石内勤侍卫、贴身侍从副官;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又任蒋经国贴身侍从副官,一直到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后退休。他为蒋家服务40余年,耗费了他大半生宝贵时间,他见证了蒋家在台湾由强势到衰微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重庆谈判入虎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从14日至23日不到10天的时间里,远在重庆的蒋介石接连向毛泽东发出了三份电报,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家大计”。24日,毛泽东复电蒋介石,表示愿意与他会见,共商和平大计。2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对时局问题的宣言》,确定了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全党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1945年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曾六次高呼"毛主席万岁!"这充分体现了他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据有关人员透露,站在台阶前迎接的蒋介石一见毛泽东进了官邸,就高喊"毛主席万岁!"喊了三次,而后他跟毛泽东会谈。蒋介石日记里面写到,他很佩服毛泽东,毛泽东  相似文献   

17.
雷锋,1940年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7岁成了孤儿。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他读完高小后参加工作。1960年1月参军,同年11月入党,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 雷锋在沈阳军区工程兵某部服役期间,就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并当选为抚顺市人大代表。军区《前进报》曾以两个整版的篇幅,套红宣传他的先进事迹,雷锋的名字开始在东北大地传播。他牺牲后,辽宁等地的群众自发开展学雷锋  相似文献   

18.
正塔元庄,冀中平原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因为一份沉甸甸的约定,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在华夏大地上留下美名。1982年至1985年,习近平同志担任正定县委副书记和书记期间,经常骑着自行车来这里调研。2008年1月和2013年7月,他又两次来这里考察,塔元庄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老书记"。塔元庄干部群众始终牢记  相似文献   

19.
在解放战争战略追击阶段,由第四野战军发起、第二野战军配合,以歼灭宋希濂集团主力、解放鄂西地区为目的的鄂西战役,是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先声。 未雨绸缪 宜沙战役后,宋希濂集团10万余人退守长江以南之鄂西地区,其湘鄂边区绥署改为川湘鄂边区绥署,并将华中军政长官公署改归西南军政长官公署指挥,总部驻湖北恩施。 面对解放军的强大攻势,宋希濂自知无法与之抗衡。为求长久之策,宋于1949年8月飞赴汉中,与胡宗南商量,将西南地区的国民党军主力撤至滇缅边界地区。由于宋希濂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参加过入缅作战,对该地区的情况较熟,因而认为这样进可攻退可守,能够与解放军长期周旋。胡宗南支持宋的这一方案,双方约定待8月下旬蒋介石在重庆召开军事会议时向蒋当面提出。然而,这一方案遭到蒋介石的拒绝。蒋认为这无异于将整个西南拱手让给共产党、宋希濂无奈,回到恩施后只得硬着头皮依据蒋的部署,沿巫山、武陵山组织“川湘鄂防线”,以便北与孙震的川东绥署、南与何绍周第19兵团的“黔东防线”相接,阻止解放军西进,拱卫四川盆地。为此,宋希濂以钟彬第14兵团第124军位于巴东野三关地区,第79军位于五峰地区,第122军残部3000余人位于恩施以  相似文献   

20.
钟河 《廉政瞭望》2006,(9):54-54
自今年3月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正式对外公开蒋介石1918年至1931年的日记起,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天石教授就在潜心研究——早年神往苏联,曾学马恩著作蒋介石早年对苏联非常神往。早在1919年,蒋介石就萌生了赴俄考察的愿望。当年1月1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近年拟学习俄语,预备赴俄考察一番,将来做些事业。”此后,他经常研究俄国形势,注意俄国革命的消息,把俄国革命看成是“一个新纪元”,并且还说过“如果有人攻击俄国革命,必与之力争;如有人攻击共产党,必竭力为之辩护。”1923年蒋介石终于圆了访苏梦,作为孙逸仙代表团的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