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林一斋 《新东方》2012,(5):58-61
笔者认为“南方谈话”着眼于战略层面,提供了一个框架和方向,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起到导向的作用。在国内层面,南方谈话开启了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并作为改革开放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最终在经济层面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在国际层面,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经济外交上,1992年南方谈话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逐步展开,其效果也开始呈现,中国经济外交也随之表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大连干部学刊》2014,(2):19-20
时间:1993年11月11~14日 会议背景: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经过十五年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正在转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展开,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年初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步伐,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经济蓬勃发展,社会政治稳定。此时,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内国际的有利时机,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如今,10年过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已初步完成。十六届三中全会主题之一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目前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还在哪些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从哪些方面来完善呢?  相似文献   

4.
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毛泽东的一个重大贡献。认真学习毛泽东的政党体制学说,加深认识和坚持实行毛绝东确立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党体制,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我国政党体制的萌芽和形成(一)中国民主党派的基本情况。1949年2月中共中央发了一个指示,对中国民主党派作出了界定,指出民主党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1948年5月1日前建立的政党;二是必须是在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中作出贡献的政党。根据这…  相似文献   

5.
试析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转型期的地位作用陈念平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此,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转型期,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原来的行政手段直接管理型经济将向市场机制直接调节型经济转...  相似文献   

6.
综观建国五十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十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之所以能够走上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道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此时期我们进行了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乃至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一、我国由实行计划经济转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程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30年代,曾经在帝国主义包围下建设社会主义的苏联发挥过积极作用。因为它在工业化初期能够集中社会资源,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立法体制具有“一元二级多层”的特点。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是我国立法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在我国立法体制中的地位,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8.
1553年,葡萄牙人始定居于澳门,此一时期,欧陆的司法制度引入澳门。除因“移民”所带来的法律移植以外,还保留了传统中国的刑事对策。由于葡萄牙殖民者“始领澳”(1553年)时正值欧洲中世纪晚期。所以,澳门葡据时期的侦查体制也承继了欧陆中世纪法律,这是殖民地侦查体制中一个独有的现象。澳门经过漫长的法制演进,逐渐形成了以“华夷分治”和“葡华分治”为代表的二元式侦查体制。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我国财税体制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传统体制下统收统支的财政包干体制,二是改革前期“分灶吃饭”的财政包干体制,三是1994年以来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在经历了由革命战争时期的分散经营到1950年的高度集中,再由高度...  相似文献   

10.
考虑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暂短和建国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再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日积月累起来的上述社会政治生活的变化.这在30年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在一个多民族的中国,在社会转型期间,在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政治上适度集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国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现代民主和法治是极为重要的。 未来13年的改革,将是改革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与构建民主政治体制双重协进。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经济转型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体制转变过程,更是一个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建国伊始,在东西方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下,中国为了实现经济赶超采取了全民动员型经济发展方式,并相应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体制转变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低端加工型经济发展方式,成功融入世界市场。面对未来,为了实现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必须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调整分权政策,实现政府转型,重构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以来,恩施市在以区代乡的行政体制下,大胆改革并不断完善区镇财政体制,强化区镇财政管理,推行了由“统收统支”到“分灶吃饭”直至向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过渡的各个阶段的改革,有效地调动了区、镇办当家理财、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性,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发展。1996年,全市ZI个区(镇)、办事处财政收入达到7800万元,比1990年的2431万元净增2.2倍,年均递增%.3%。对于一个经济基础薄弱、多年依靠上级财政补贴的山区贫困县(市)来说,这一阶段的改革,为全市财政实现自求平衡走出了致胜的一步。在贫困县(市)走出财政困境,调…  相似文献   

13.
《上海支部生活》2009,(3):32-33
问: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整改落实阶段,创新体制机制是一个重要环节,要如何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黄光礼 《福建通讯》2002,(11):20-21
站在新世纪的发展平台,一个基础夯实的闽西正迎面走来。回顾过去几年的发展历程,体制创新犹如阵阵春风吹拂在闽西大地,为闽西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20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呼之欲出。原先的政治体制是同计划经济体制相连的,如一部分的政治体制不能适应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需要。一个廉洁、高效、法治、有权威、规范的政治体制不仅是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而且决定...  相似文献   

16.
工资问题涉及到每个机关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局。新中国成立以来,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经历了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进行了三次大的改革,即1956年建立了等级工资制,1985年建立了以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1993年根据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建立了符合新形势下机关特点的职级工资制和正常增长工资机制。机关单位的工资制度是国家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原有的工资制度已不能…  相似文献   

17.
公共财政与税收的一些基本理念和原则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这无疑是一项重大的决定。不过,我国的公共财政体制还远远没有建成。一个公共财政体制需要遵循一系列原则。一是纳税人权利本位原则。根据宪政经济学,纳税人权利是政府权力的来源,维护纳税人权利是公共财政的根基。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建国快50年了,诺贝尔奖离中国究竟还有多远?中国人在智力上完全有获取诺贝尔奖的能力。获得诺贝尔奖的关键是人,是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对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国家有限的科研经费能用在刀刃上。中科院创新工程是以15年为周期,在知识经济时代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这是我们能否获得诺贝尔奖的关键。在北京,一位资深院士在弥留之际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一个国家,一般建国不超过50年就会产生至少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前苏联1917年立国,1956年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奖,用了39年的时间,捷克41年,波兰46年,巴基斯坦…  相似文献   

19.
公共服务实际上是一个比公共产品更宽泛的范畴,通过公共服务可以提供公共产品,也可以提供混合产品或私人产品。“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对公共服务提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服务建设的进展与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一共进行了五次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特别是1998年至2003年期间的改革,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改革的关键,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从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改革,是在过去5年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次改革是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九十年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与走向林尚立从本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社会全面改革至今已经历了2个时期:前一个10年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框架内的改革与发展;后一时期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改革与发展,它才刚刚开始。对于中国社会来说,市场经济的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