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极“左”思想大行其道,在美术教学和创作领域出现了忽视和否定艺术规律的愚昧做法,十分之可笑。1964年5月.主管全国意识形态的中央领导人康生在一份《关于使用模特儿问题》的报告上批示:“这个问题现在必须解决。用女模特儿是不是洋教条?可不可以废除?  相似文献   

2.
王歌雅 《北方法学》2011,5(6):62-72
无论在公共领域,还是在私人领域,均存在着性别排挤与平等追求的博奕。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文明之后,这种博奕集中表现为女性劳动权益保障和男性家庭责任承担的博奕。女性劳动权益保障在公共领域直接表现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在私人领域则直接表现为男性家庭责任的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在于女性劳动权益的救济——强化男女平等精神,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强化劳动保障意识、强化社会监管体系。男性家庭责任的承担在于女性家庭权益的救济——强化社会性别意识、强化性别平等观念、强化发展资源共享。当女性劳动权益保障与男性家庭责任承担紧密共融、相互促进之时,就是男女两性的实质平等和男女两性的充分解放之时。  相似文献   

3.
社会性别是学术界分析问题的有效工具,引入这一视角对于人们性别意识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社会性别视角,阐释当代女性参政问题,来透视当代中国女性参政中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马彧 《金陵法律评论》2006,4(1):156-160
在男女平等的表象下,延安时期的女性写作和她们笔下的女性形象依然表明,女性仍然处于依附者地位。她们不仅从外形上失去女性特征,还被剥夺了女性私密空间。她们的婚姻并未实现真正的平等,反而加速了被物化的过程。同时根据需要,她们不断调整奉献给革命的方式,即便在此过程中遭遇了巨大的身体苦难。  相似文献   

5.
生育权的性别冲突与男性生育权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作华  徐小娟 《法律科学》2007,25(2):129-136
生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也应该是自然人一项具体的民事权利.生育权立法与司法中存在性别歧视.男性生育权的权利内容受到诸多限制;男性生育权的实现依赖于女性生育权.男性的积极生育权与女性的消极生育权的冲突需要协调.处于强势地位的婚内女性生育权需要法律加以适当制衡,以便男性生育权能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涌现中许多致力于改变女性受压迫现象的学派-自由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这四个学派的共同之处在于承认受压迫且重视这一现象,都在追问女性受压迫问题是如何产生以及怎样才能消除女性受压迫现象,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学派相较其它几种学派起步较晚,大约是在70年代,建立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也吸取激进女权主义和自由女权主义理论的精华,其理论更完善,更科学。本文就是立于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的角度和立场来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女性受压迫的问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7.
由迪 《法制与社会》2010,(7):237-238
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中,女性主义艺术在此契机下开始其起源。本文从性别意识形态的社会学角度,通过对男性艺术家和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鲜明对比以及对近现代几位具代表性的女性艺术作品的剖析,阐述和说明了女性艺术的发展历程与性别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阅读完贵刊今年2月(下)期中的《女扮男嫌犯的错位人生》一文,关于男性服刑人员对家庭的影响问题,感想颇多,犹如骨鲠在喉,不得不说。  相似文献   

9.
尽管在不同的国家语境下"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含义可能并不一致,文章主要考察当代挪威针对有儿童的家庭的各种政策方案,同时对家庭如何适应这些政策进行实证研究。虽然从正式文本上来看这些政策项目是无涉性别的,但与男性群体相比,妇女在很大程度上更为积极地响应并适应这些政策项目,从标题就可以看出这一结论。论文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挪威当前人口与就业模式的概况;第二部分总结了面向拥有儿童的家庭的各种政策项目,并且会进一步把这些政策项目与一些更为广泛的福利国家政策问题及"生活与工作平衡"的主题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之上,论文的第三部分及最后一个部分考察了正式的政策目标与实际政策调适和更为普遍理论意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饶智  亚思明 《政府法制》2007,(11):38-39
中国女性地位正呈现出暧昧交错的形态:一方面是职场女“白骨精”的大量出现;另一方面,是多数女性主体意识的日益弱化和丧失。  相似文献   

11.
解读当代女性中性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形象已经悄然的发生改变,传统的阴柔、脆弱、被动的女性形象正在向阳刚、坚强、主动的形象转变,女性中性化现象越来越普遍。本文从时代背景、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女性中性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指出这种女性形象转变的趋势绝非一种偶然,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应客观的看待女性中性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女性网站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很有必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全新的思考,以引导女性网站更进一步适应女性的发展需求,塑造女性的独立、自信形象,促进女性网站的良性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女性的解放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解放,但纵观女性生存状况,其一直受到外在的樊笼和内在的樊笼的禁锢,导致女性的"声音"、"认知"和"价值"受到压制,女性生存被象征性的消灭。为此,本文试图分析女性生存樊笼的禁锢,以便有利于女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14.
多角审视性别失衡与"缺失的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河北法学》2008,26(1):62-69
性别失衡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性别失衡表现为人口不安全或人口自身状态恶化等危机的出现,而人口安全则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形成性别失衡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中深层原因是父系继承和女儿外嫁的隐性制度,根本原因是重男轻女,生男偏好的传统文化伦理因素,直接原因是产前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手段的滥用。如果不及时预防和有效遏止,它引发未来的男性婚姻挤压和女性严重短缺等诸多社会矛盾,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甚至动乱及危害国家人口安全等严重后果。对此,我们须通过多途径多手段提前干预和规制,如完善有关立法现有责任主体和相关责任追究制度、宣传倡导新型科学的生育文化、构建人口安全预警系统等,努力降低未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和缓解我国男性婚姻挤压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景春兰 《河北法学》2011,29(6):146-150
延续计划条件下的特殊保护模式和忽视家庭责任分担的立法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限制女性职业发展和造成性别歧视的制度性因素,同时也与当今世界范围内女性工作权的立法趋势和发展理念相悖。特殊保护的立法模式强化了传统的分工模式;而法律在家庭责任分担上的缺席则强化了男性支配女性的现实。中国女性工作权立法的重构必须检讨性别本质主义的影响,切实把社会性别平等纳入女性平等工作权的立法过程。  相似文献   

16.
当代杂志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业文化席卷全球的今天,大众传媒的繁盛是有目共睹的。在这个大众与传媒联袂狂欢中,女性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女性的性别意识、文化观念、话语权、以什么样的方式体现?大众传媒中的性别角色在何种程度上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大众文化所传播的性别文化观念又怎样对受众产生影响?本文拟从当代杂志这种主要的大众传媒入手,揭示潜藏于其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并就相关社会效应以及女性形象的重塑展开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7.
女性作家的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从小说到影视作品,前者通常有一个女性立场,表现出一种鲜明的女性意识.而后者则代之以或"隐"或"显"的男性视角,女性立场往往被消解了,具有时代进步色彩的女性意识被抹煞了.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以男权文化为底蕴的大众审美心理和接受视野的存在,是造成这一文化现象的根本原因.21世纪的中国影视创作,理应反映出时代的审美理想和女性意识的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人的文学"的一个标志,女性以"人"的形象出现在1920年代的小说中.但是男性作家的女性想象,尤其是性爱问题中的女性想象,还很难挣脱父权制意识形态的束缚,他们对女性的想象还不脱物化的窠臼.从其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比较中可以发现,对男性性别无意识的自觉与否是决定他们虚构性爱中的女性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邢雪  王硕 《政府法制》2013,(18):22-23
在当时人们的意识中,长裤和套裤是男性特有的服装.尤其在法国上流社会中,女性穿裤子更被视作惊世骇俗之举。典型的无套裤党人头戴红色的圆锥形自由帽,穿着衬衫,身着长裤,脚上一双厚木屐。而革命期间,虽然法国男性不反对女性参加革命。但基本上不支持女性穿裤子,为此还出现过禁止女性穿长裤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周安平的专著《性别与法律——性别平等法律进路》从解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二元结构入手,分析了性别平等的结构性障碍,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性别平等的法律进路。但是,周著对于性别平等尽管从理论上提出所谓的法律进路,却仍然无力解决性别平等的现实难题。颇有深度地解构与重构反映了周安平教授这一著作所具有的学术意义,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学术功力。同时,对性别平等的现实难题未能提供的切实可行的答案也反映了其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意义与不足总是同在,这也许就是学术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