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们的民族一直把诚实守信看为做人的基本原则,人无信不立。可是,当我们走进需要以诚信为条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的世界经济大体系时,我们却变得尴尬起来:不但别人,就连我们自己都为我们的信用问题感到担忧!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家长和老师给我们提出的第一条做人原则是“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少年时的我们,在读了许多诸如“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般让人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后,也曾把“立谈中,生死同,一诺千金重”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可是长大后的我们,做人处事所用的原则,却往往是小时候为我们最不齿的曹孟德的“…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人是没有尾巴的,而多数动物是有尾巴的。据说,人类的祖先──类人猿也是有尾巴的,只是在向人类进化、演变过程中,其尾巴逐渐退化、隐去,直至最后消失。有形的尾巴在人的身上消失了,“无形的尾巴”却在人们的身上滋长起来。比如,当一个人有了成绩就骄傲自满,趾高气扬,别人就会说他“翘尾巴”了;当一个人干了些“门角落里阉狗”──见不得人的事,别人就会说他鬼鬼祟祟,藏头缩尾;当一个人做了坏事被人家批住不放时,别人就会说他尾巴被揪住了,等等。对于这“无形的尾巴”,我们必须正视它。正视的目的是为了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3.
寻找星星     
慧泽 《党建文汇》2001,(9):41-41
“每天淘汰你自己”,这是我时时刻刻告诫自己的一句话。事实上。我们所处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无限压缩。70年代的时候。欧美一些未来学家曾经预言:“当人类跨入21世纪时。每周的工作时间将压缩到36小时,人们将会有更多的时间休闲娱乐,用来提升自我。”但当历史真的迈入21世纪时,人们却惊讶地发现,相当多的人每周工作时间在无限延伸,甚至超过了72小时,  相似文献   

4.
“我们误读了世界,却还说它欺骗了我们。”泰戈尔当年的提醒在今天的中国依然有着特殊的意义。当“世界误读中国”为国人义愤填膺时,人们却可能忽略了自己也在某种程度上误读着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5.
宣金学 《学习导报》2013,(20):47-47
对很多人来讲,早晨起床时总是要在两个“时钟”之间挣扎、煎熬一番。一个是吵了一遍又一遍、甚至可以当催眠曲听的闹钟,另外一个,则是听不见、摸不着,却能感觉到的“生物钟”。  相似文献   

6.
笔者曾遇到这样一件事。前不久,到一个村搞调研。当我们的车驶入村子时,惊散了好几桌玩牌打麻将的人。下车后,那些惊魂初定的乡亲们对我们说:“还以为是抓赌博的来了呢!”虽说中央到地方都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但在农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却很少能真正落实。有...  相似文献   

7.
“苏施”,在彝语中为“优秀青年人才”之意。当彝族青年罗开云从“苏施”党支部书记余春文那里得知自己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时,他在喜悦之余,也极为感慨。罗开云是凉山州盐源县棉桠乡人,4年前他曾既次向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却一‘真没有着落。如今,“苏施”党支部却让他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8.
他不是诗人,却写出了传诵至今的青春诗行;他不是画家,却留下了永不褪色的经典画面;他不是哲学家,却无比透彻地阐释了什么叫做“有限”与“无限”。60多年前,当他驾驶拖拉机犁开团山湖农场的肥沃土地时,也许不会想到,他开垦的不是一方土地,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地:当他为保护公家财产抱出棉被、脱下棉袄时,也许不会想到,他温暖的不是一堆水泥,而是几代中国人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极力赞扬牛奶的丰功伟绩时,却有一部分人只能“望奶兴叹”。这些人在喝了牛奶以后,很快就会产生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的肠道内缺乏足够的乳糖酶。  相似文献   

10.
读过斯诺《西行漫记》的人,一定会记得那个机灵可爱的小红军“山西娃娃”的照片,还有那段描写——“他是个圆滚滚的胖孩子,长着一张娃娃脸,只有十二岁,但他已经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了……我向他问为什么当红军,他回答说‘红军为穷人打仗,是抗日的,谁不想当一名红军战士’!”光阴荏苒,“山西娃娃”已成故人,但他走过的峥嵘岁月却令我们铭记。  相似文献   

11.
《廉政瞭望》2012,(18):50-50
当你张开嘴想跟人讲理,想用事实和逻辑说服对方,却发现你面对的都是“只想感受扔板砖的快感”、你说什么都会回一句“脑残”的人时,你会觉得,理智、讲理的品质,在这个社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鄙视、驱逐和羞辱。  相似文献   

12.
最近,北京大学的姚洋教授谈到“中国模式”时强调,回顾30年的历程,中国同时完成了两件事:高速增长和经济转型,这两者的结合让更多的人脱贫,而社会又保持稳定。这一切归根结底在于我们的政府是一个中性的政府。当我们提到“中性政府”时非常有意思,它涉及到怎么覆盖更大多数人的利益,怎么为更多的人创造更好的环境,而这一切,实际上离不开“制度理性”。  相似文献   

13.
(续上期)任弼时雅号“骆驼”。任弼时身患严重高血压,却长期抱病坚持繁重工作。当同志们劝他休息时,他却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肩负着革命的重任,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  相似文献   

14.
企业家们在实践“以人为本”的理论时,往往把“人”看作是“群体”,关心人、重视人被笼统地理解为关心、重视作为整体的“员工”的利益。当“员工”被当作是一个整体时,“员工的价值”、“企业的利益”也就等同了。但是,员工们在追求利益时大多是以个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不可忽视每个员工的个人利益我们常常会听到企业管理者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我们公司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全体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表面看起来冠冕堂皇,管理者承认公司的成绩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努力,肯定员工在企业中的决定作用。但事实上,这些企业管理者内心仅…  相似文献   

15.
在家教领域,有一个十分流行的观点,即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在赞同这个观点的同时,又觉得它不够全面。我们的观点是:好孩子是“宠”出来的。我们的孩子确实是“宠”出来的。当别的家长强迫着孩子挑灯夜战时,我们却催着女儿早点睡觉;当别的家长打骂孩子恨铁不成钢时,  相似文献   

16.
让谁开心     
开心是快乐的意思。辽宁省省长薄熙来在大连市任市长时曾有一句名言:“老百姓开心是我们政坛追求的最高境界。”此话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令人深思。但自古以来,所有贪官污吏没有一个人把“老百姓开心”放在心上,他们奉行的人生哲学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之追求的“最高境界”乃是自己的开心也。古希腊哲学家伊鸠鲁曾说:“当我们说快乐是一个主要的善时,我们并不是指放荡者的快乐或肉体享受的快乐……我们所谓的快乐,是指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可惜那些巨贪大蠹们愚蠢无知之至,根本不懂“开心”的内涵与真谛。他们…  相似文献   

17.
在寒冷的冬日里,当记者见到华伦的“少帅”吴基玉时,他正在调整生产进度。“速度要快,一定要保证质量。”吴基玉说,“没办法,订单太多,存货都卖完了,我们只有加班加点。”在周围厂家都“吃不饱”时,华伦却逆市飘红。吴基玉爽朗地说:“华伦成功的秘诀只有两个字:创新。”  相似文献   

18.
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福利体系变革与创新的时代!当走出国门的中国人还在惊叹于西方发达国家从出生到坟墓的高福利之时,身为“穷人天堂”的福利国家却因其副产品“低效率”症而在谋求改革了,虽然他们的步履蹒跚。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这是发人深省的提问。“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这是振聋发聩的回答。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明确的这个问题,是文艺创作的根本问题。当70年后的今天追忆这段历史时,  相似文献   

20.
宗合 《党建文汇》2009,(6):54-54
那天的统计课讲的是“可能性”。教授说,当我们发现一个人或一件事有A或B的可能性时,概率要比同时具备A、B的可能性更大。然后他举了个例子:“现在我们来做个试验。题目是,什么样的男人是完美的?换句话说,你们最想嫁什么样的男人?来看看在多少男人里可以发现一个这样完美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