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与完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顾杰 《理论月刊》2004,(12):5-9
在非典危机中启动的问责制,已从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走向了制度化的轨道,“可问责政府”的理念将在中国的行政改革中得到全面推行,问责正在成为中国新一轮政治改革的亮点;推行行政问责制无论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和社会进步,还是对重塑政府、优化公务员队伍、密切干群关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有着广泛的影响和意义。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必须转变理念,划清问责制与株连制的界限,划清效果论与动机论的界限,划清腐败因素与管理因素的界限,健全法律与制度,进行配套改革并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2008年以来的若干重大事故的责任人受到免职和撤职处分,再次引发了政坛关于干部压力的惊叹。诚然,问责制的推行对于习惯传统体制的干部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但问责制确实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也是我国民主政治改革的成果。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在其位,谋其政"。干部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  相似文献   

3.
政治认同是共同体成员对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政治决策的承认、认可和赞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是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历史记忆为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提供文化基因、历史底蕴和政治图景,是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现实场域。以"纲要课"教学的课堂叙事为核心,建设历史记忆的主渠道;以网络载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为重点,拓展历史记忆的新阵地;以社会展演的要素组合为契机,创设历史记忆的大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政治认同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官员问责制”与中国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官员问责制"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某种意义上,它体现了政治民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统一,也是体现"责任政府",推动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加强制度化建设,强调权、责对等,是完善"官员问责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历史与现实的政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今天的政治总能在历史的天空中找到它的踪迹,而历史也总能给今天的政治提供各种借鉴与警醒。正如英国史学家弗里曼所言:"历史就是过去的政治,政治就是当前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在漫长的进程中已逐步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政治智慧,即便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问责制战略推进的可行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问责制是行政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和效能政府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我们既要进一步深化行政问责制的基础理论研究,致力于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更要在深刻认识行政问责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我国行政问责制发展。  相似文献   

7.
武建强 《求索》2012,(2):99-101
作为国家和社会关系结构中"公共空间"理论,实质在于揭示政府与民众的政治生活,即社会通过公开的讨论与批判而形成公共舆论,从而强化国家活动的民主色彩,它反映了国家与社会力量变化状况及国家政治制度民主性,并赋予公民充分的政治参与权利及保障。中国历史上的民国时期最早进行了民主的政治实践,那么那段历史时期围绕公共事务的治理,是否具备了多主体参与政治和批判的公共场域?本文力图根据公共空间理论,剖析民国早期不同政治势力的历史活动,及有利于公共空间形成的政治条件,得出民国时期的"公共空间"雏形已经初步形成的结论,并揭示它对于民主政治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政治参与的探讨必须基于中国的政治语境。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是以"群众"概念为出发点进行构建的,因此,从"群众"的视角考察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我们研究中国政治参与的当前问题与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群众"概念在中国政治语境中的独特内涵与特征决定了中国政治参与在逻辑前提、本质特征与历史形态上的中国特色,同时,"群众"在内涵、特征上的时代性与历史性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前中国政治参与的困境。要推动中国政治参与的发展,首先需要中国共产党在"群众"理念上的创新,其次需要在具体的政治参与渠道上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9.
陈抗行  任伟礼 《小康》2008,(2):94-94
传统的政治中心起源于北方中原地区,而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角逐,也使得政治中心成为"风暴中心"。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南北对峙的历史,如三国晚期晋与吴的对峙,"五胡乱华"时期的南北朝对峙。有人研究南北土壤所能出产的粮食总量,认为双方只有将分界线置于淮河一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社会的专制统治扼杀了民众的主体意识,从而呑噬了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近代中国社会民众流离失所,失去了基本生存权,只能对政治冷漠逃避;"文革"期间的政治狂热,则是特定历史条件所促成的一种非理性行为。真正导致政治冷漠的原因在于个人没有认识到自己是独立的意志主体和权利主体,没有认识到政治恰恰是关乎个人自由权利的一种公共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是国民摆脱政治冷漠、释放政治热情的关键所在,而"以人为本"的政治参与需要法治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在民主政治已成为世界政治潮流、"民主、和谐、发展"已成为国内政治主题的今天,从民主政治的视角来审视我国的政党制度,按照民主政治的要求来加强政党制度的建设就成为新时期的重要课题.因此,以民主政治为评价标准,在政治参与视野中吸收借鉴西方政党制度中有益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因素,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基础、政党功能、核心政治结构和政治制度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中国的特色.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特色是在"世界史"和"民族史"相结合的过程当中体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及政治现状、世界各国政治文明及共性成分与实践创新的结合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必须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精华并结合中国...  相似文献   

13.
政治在现代社会是众人参与之事,虽然人有选择对政治不热情的自由,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有政治热情,但作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应有以政治担当和政治理想为支撑的政治热情.中国历史的发展有时起伏太大:如果说在数十年前的"文革"时期,某些知识分子身上曾体现出无意识的政治狂热这一极端的话,那么历史发展到今天,某些知识分子身上又体现出有意识的政治冷漠这另一极端.上世纪末有人说:"中国人爱谈政治,那是十几年前的老皇历了,因为那时中国除了政治,没有别的.现在中国人觉悟了,国内还有谁关心政治,老百姓都忙着去挣钱了,谁也不玩虚招子,都务实了.这叫否极泰来.20世纪中国是世界上最讲政治的国家之一,到头来恰恰是中国人最不关心政治."  相似文献   

14.
张义 《传承》2008,(16):76-77
罗隆基是中国现代史上专家政治论的首倡者。人权运动时期罗隆基的"专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专家政治"的含义、实行"专家政治"的必要性、如何实现"专家政治"、"专家政治"与"民主政治"的关系。他的"专家政治"思想主要受欧美专家政治思潮与实践的影响。罗隆基的"专家政治"思想有着明显的缺陷,但在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提倡的"专家政治"具有一定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15.
罗隆基是中国现代史上专家政治论的首倡者.人权运动时期罗隆基的"专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专家政治"的含义、实行"专家政治"的必要性、如何实现"专家政治"、"专家政治"与"民主政治"的关系.他的"专家政治"思想主要受欧美专家政治思潮与实践的影响.罗隆基的"专家政治"思想有着明显的缺陷,但在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提倡的"专家政治"具有一定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治发展与政制发展构成了一种互动性关联。本文从国家政制层面,对中国政治发展道路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政治解释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制架构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党制度,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二是政权制度,主要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是民主制度,主要是政治协商制度;四是自治制度,主要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五是和平统一制度,"一国两制"。这五方面,构成了中国现代化政治发展的政制架构,也是"中国特色"最本质的内容。开创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新境界,就要坚持、完善并发展这些政制架构,在更高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现代化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7.
市场外部性等因素导致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表明,单独依靠传统市场力量已无法解决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西方国家借助非市场力量即政府和第三部门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进而产生了探讨生态环境与政治关系的生态政治学说。本文立足中国生态环境问题事实,借鉴西方生态政治理论,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天人合一"思想,探讨中国化的生态政治理论,尝试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动态和谐的"天人合一"中国生态政治。  相似文献   

18.
《黄埔》2013,(4):43-46
记者:澳门特区政府推行官员问责制的特征是什么,成效怎样?今后如何进一步完善?娄胜华:从官员问责制所涉及的问责对象(责任主体)、问责范畴与责任类型看,与其它地区推行官员问责制的重点对像是政治官员,以及问责的主要形式是政治问责不同,澳门的官员问责制兼有政治问责制与行政问责制的双重混合特征。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与当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全面进步和创新发展分不开的。邓小平作为新时期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提出的"人民为本"、"建设至上"、"实施法治"等重要思想,对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道路的开辟与拓展,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论述,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