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略论证券欺诈犯罪的几个法律问题何能高一、关于设立证券欺诈罪的立法建议在我国,由于《证券法》还没有出台,现行的刑法也没有设立证券欺诈罪这个罪名罪状,而仅仅是在1993年9月2日由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中笼统地规定:“对违...  相似文献   

2.
增设证券犯罪的立法构想荣晓宏国务院于1993牛8月15日批准并发布的《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第26条明确规定:“对违反本办法的证券管理、监督人员,除依照本办法予以处罚外,证监会(即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有权要求或者建议有...  相似文献   

3.
浅谈增设操纵证券市场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增设操纵证券市场罪樊成连,桂富新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日趋活跃,为了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管理,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国务院国家证券委员会先后颁布了《股票发行和管理暂行条例》(下称《暂行条例》)、《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199...  相似文献   

4.
案情介绍: 1993年9月16日晚,某信托投资公司证券营业部与某保健用品公司,双方业务人员洽谈业务时谈及保健用品公司将大量购入延中股票的内容。证券营业部在得知这一内幕消息后,即于9月17日至27日分3次自营购入延中股票62.73万股,中国证监会在对某集团上海公司大量购入延中股票一事进行调查时,发现此情况。经证监会审查,认为该证券营业部的行为已构成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3条、第4条第1款、第2款和第6条第4款所称的内幕行为。根据有关证券法规,证券营业部在…  相似文献   

5.
惩治证券市场上欺诈客户行为的刑法思考刘宪权时下在证券的发行和交易中,证券犯罪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尤以欺诈客户的犯罪行为较为突出。为此,在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禁止证券欺诈暂行办法》中,专门作了惩治欺诈客户行为的具体规定,本文仅就欺诈客户犯罪...  相似文献   

6.
股票内幕交易使少数掌握内幕信息的人员迅速而非法地致富,破坏了证券交易的公平、公开原则,扰乱和危害了交易秩序,因此,近年来,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均对其加强监控措施并加重了处罚(包括刑罚)。1993年9月2日,我国国务院证券委也颁布了《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明确禁止内幕交易。但由于这种行为常在幕后进行,且需判断行为人主观上是否知情,故它是一种难以侦察和证明的行为,在认定时有许多困难。理论和实务界也  相似文献   

7.
从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到“十四大”确定市场经济发展目标,我国股份制改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证券市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不可否认我国证券市场尚不成熟,规范证券市场的法律还未健全,出现了很多证券欺诈行为.这些行为扰乱了正常的证券市场秩序,使投资者蒙受损失,严重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信心.而证券市场要有效、有序运转,就必须贯彻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禁止证券欺诈行为,以维护证券交易的公平性和安全性,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为此,我国目前也陆续出台了一部分证券方面的法律,如国务院1993年4月22日发布的《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9月2日国家证券委员会发布的《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公司法等,但这些法律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不断发  相似文献   

8.
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案件的赔偿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法院在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时,必须确定赔偿范围和投资者的损失,这是证券市场侵权民事救济的核心问题。欲解决该难题,首先需明确我国证券市场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目的和价值取向,其次需正确认定投资损失与虚假陈述之间的因果关系。一、民事赔偿的目的和价值取向中国证券市场建立11年来,尽管1993年国务院批准和发布的《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及1997年颁布的证券法均不乏侵权民事责任条款,但由于这些条款过于原则、不具操作性和不全面,故因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  相似文献   

9.
投资基金法之理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基金法之理论浅析□高良1997年11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正式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这是我国首次发布的证券投资基金方面的法规性文件。它的发布施行,将有关基金设立、募集与交易、基金托管人与基金...  相似文献   

10.
论律师的证券法律业务工作孙毅刚国务院1993年4目发布的《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股票条例》),刘律师参与证券法律事务工作作了明确规定。经过一年来对这顶律师新业务的实践和研究,笔者认为,自下列几个右面的问题值得探讨。一、关于律师证券法...  相似文献   

11.
日本证券交易法的最新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作者马太广原为辽宁省阜新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现在日本神户大学法学研究科攻读博士后课程。他给本刊寄稿并附信说,我国的《法制日报》1998年11月5日和12日两次发表“在各国现行证券法律制度中———三大违法交易行为如何被禁止”的专栏中,主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消费者保护法上的欺诈行为与惩罚性赔偿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中国消费者保护法上的欺诈行为与惩罚性赔偿●王卫国一、前言自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费者保护法”)于1993年10月颁布以来,有关消费者保护的诉讼和非诉讼案件急剧增加。据报道,1996年,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受理的消费者投诉案件总计...  相似文献   

13.
《政法学刊》2019,(6):35-42
证券交易具有投机性。证券法在规制非法投机和正常交易二者之间游走,力图确定正常交易中投机行为的边界。而边界的厘定,不仅仰仗对类型化反欺诈规则的解读,还有赖于反欺诈一般条款的研究。遵从"规范解释——漏洞补充——价值填充"的法解释学路径,对恒大"否认收购"行为的规制依据进行方法论上的检视得出:我国采类型化规则模式对证券欺诈行为进行规制,虽具体化程度高,但易导致遗漏。在规制证券欺诈行为的适应性和安定性之间寻求均衡,需要构建一套一般原则与具体规则相结合的、周延的反欺诈规范体系。基于此,建议《证券法》将第五条修改为:在证券的发行、交易及其相关活动中,不得有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市场操纵、欺诈客户等证券欺诈行为,若上述行为发生在我国境内或对我国产生了可预见的实质性影响,行为人应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现行证券立法总体评析   我国证券市场逐步向前发展的过程,也是证券法律体系逐渐构建的过程。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证券立法已初具规模:从形式上看,既有《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又有《国库券条例》、《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还有《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等行政规章,以及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规则、交易规则等行业自律规范;从内容上看,上述法律法规广泛涉及证券市场主体、证券市场客体、证券市场行为、证券市场监管等,基本涵盖证券市场的方方面面;从结构上看,证券市场基本法…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关于禁止内幕交易的刑事立法 《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72条规定,内幕人员和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内幕信息的其他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泄露内幕信息、根据内幕信息买卖股票或者他人提出买卖股票的建议的,根据不同情况,没收非法获取的股票和其他非法所得,并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第78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13条规定,内幕人员和以不正当手段或其他途径获得内幕信息的其他人员违反本办法,泄露内幕信息、根据内幕信息买卖证券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证券的,根据不同情况,没收非法获取的款项和其他非法所得,并处五万  相似文献   

16.
试析证券交易中欺诈行为的刑事责任缪忻山一、证券交易中欺诈行为的表现形式证券交易中的欺诈行为,是指证券发行机构、经营机构、监督管理机构、服务机构、投资基金管理机构,证券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投资人员以及其他人员,在证券交易及相关活动中,采用内幕交易、操纵...  相似文献   

17.
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为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又开辟了一条新路.然而,随着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证券欺诈行为也有了滋生的土壤.如何惩治证券欺诈犯罪,保证证券市场的法律秩序问题,成为法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略论证券欺诈行为的几个问题》和《关于惩治我们证券欺诈犯罪的法律思考》两文针对我国目前证券市场欺诈行为的几种类型,借鉴国外刑事立法对证券欺诈犯罪惩罚的规定,提出我国关于惩治证券欺诈犯罪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8.
金融消费者刍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4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不仅对基于虚假陈述的证券发行行为明确规定了民事责任,而且对内幕交易行为、操纵市场行为、欺诈客户行为也全面规定了民事赔偿责任。这一举措开始改变我国长期以来金融立法以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替代民事责任的做法。2006年12月,中国银监会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9.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1993年9月2日颁布并于同年12月1日施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明文规定禁止假冒注册商标、禁止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禁止伪造产地、禁止假冒知名商品和服务标志、保护商业秘密,对知识产权提供了进一步的法律保护。如果从研究《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入手,探寻《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操作办法,无疑既具理论意义、更具实践价值。一、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我们知道,在我国已经参加的几个重要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中,都把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划归知识产权的范畴。《成立…  相似文献   

20.
《商务与法律》2005,(3):40-41
央行2005年6月17日公布实施《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规则》和人民银行对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登记、托管、交易和结算等行为的规范。上述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1)信贷资产证券的受托机构每期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额不能少于人民币2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