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么固执分裂,要么完成跨越从《跨越》一书包装上来说,柯达的色彩超过了柯达大中华区总裁叶莺的色彩,叶莺的色彩超过了作者袁卫东的色彩,而中国最强势的出版商中信的色彩却被淡化,这对于中国出版业龙头的中信出版社是难以想象的。能够做到这样的只有叶莺,我从不怀疑她有如此魅力,就像只有她能完成一个跨国公司与中国一个行业的合资,如今这个跨国公司占据中国胶卷冲印市场的大半壁江山,并坐拥中国排名第一的连锁渠道。正是她带领柯达在中国完成了一个纯西方公司在东方市场的完美跨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1,(7):87-87
2010年12月30日,《张学友1/2世纪演唱会》上海站拉开帷幕。据悉,本次巡回演唱会将贯穿2011年,在中国内地40余座城市举办50余场。而作为本次演唱会中国内地巡演唯一全程指定汽车品牌,上海大众斯柯达将为张学友及其团队的出行提供全程护航。百年品牌斯柯达进入中国时间虽然不长,但稳扎稳打推出的三大车系明锐、晶锐、昊锐均以产品实力见长,是各自细分市场的高端精品车型,在终端消费市场逐步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而从明锐到晶锐再到昊锐,斯柯达品牌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1,(13):89-89
自2009年8月上市以来,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旗舰车型SKODA昊锐凭借出众的产品实力,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认可。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SKODA昊锐是中高级轿车市场的一个全新面孔,然而,站在斯柯达品牌百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SKODA昊锐却是一款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经典车型。可以说,SKODA昊锐是大众汽车集团先进技术与斯柯达品牌百年豪华车造车传统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14,(5):45-45
<正>从传奇的西藏香巴拉一路激情拓展至魅力的现代都会,上海大众斯柯达高性能纯正德系SUV-Yeti野帝自2013年11月18日上市以来,不仅完成了极富挑战性的跨越32城、跋涉12000公里的"纵贯中国行",更实力助阵放飞万千梦想的"中国达人秀",以其独有的划时代开拓形象直抵人心。用挑战极地,印证如履平地的实力作为南极科考队的专用SUV,大海大众斯柯达Yeti野帝将面临零下10-20度,甚至更低温的考验,这对车辆的动力、电力及机械系而言,无疑都是严峻的挑战,而极地频繁的大风天气对Yeti野帝的驾控性能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10月31日,柯达全球主席、首席执行官邓凯达访华。距其上次访华仅4个月。起飞前,美国柯达公司的坏消息不断传来:再次宣布裁员4000人,从而使柯达今年的裁员总数上升为7500人;第四季度柯达盈利将为每股0.15美元,较市场每股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0,(26):77-77
日前,中国质量协会公布了"2010年中国汽车用户满意度测评(CACSI)"结果,上海大众斯柯达旗下明锐和昊锐均以82分的佳绩分别摘得15-20万元中型车和20-25万元中大型车两个细分市场的用户满意度冠军,远超78分的行业平均分。全国汽车用户满意度测评(CACSI)是每年一次的满意度检测调研,由中国质量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0,(24):61-61
上海大众斯柯达Superb昊锐引领中高级轿车消费新潮流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各大汽车品牌纷纷致力于追求在动力性和节能环保性之间实现更好的平衡。其中,大众汽车集团推出的TSI发动机正是新一轮消费潮流的引领者。2007年,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首款车型明锐率先将1.8TSI发动机带入中国,备受好评;而去年推出的旗舰车型昊锐更是全系搭载了TSI发动机,凭借出色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全面刷新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13,(4):69-69
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大众斯柯达明锐2012年全年实现销量131,657辆,同比增长4.22%。而进入中国市场5年多来,凭借卓越的产品品质、出色的用户口碑以及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成为高端A级车市场名副其实的明星车型。作为百年斯柯达品牌拓展中国市场的先锋车型,明锐的出色表现不仅为斯柯达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稳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精劲的实力更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了贴心可靠的用车体验。作为上海大众斯柯达的首款战略车型,明锐于2007年6月正式上市,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2,(19):35-35
2009年8月18日,上海大众斯柯达旗舰车型Superb昊锐正式上市,由此吹响了上海大众斯柯达进军中高级车市场的号角。三年来,斯柯达昊锐不仅以其成熟优雅的造型设计、宽大舒适的空间享受、全面顶尖的科技配置备受业界和消费者赞誉,更凭借其七十余年的历史传承、全方位的精准营销、无处不在的贴心关爱树立起卓越的产品形象,向超过12万车主展示了美好至真车生活的动人魅力。七十余年历史传承,镌刻经典魅力"真爱"需要时间的磨砺方显珍贵,而"经典"同样需要时间的洗礼方显荣耀。作为百年斯柯达品牌的旗舰  相似文献   

10.
请你按下快门,其他的事由我们来做。”这是,“柯达第一号”小盒型照相机面市时采用的广告词。照相机,在它面世之初是被当作精密复杂的机器来看的,一般大众与它没有缘分。但是,乔治·伊士曼——纽约罗彻斯特镇一家小银行的事务员却认定:“照相机应象铅笔一样简单,谁都可以使用。”1881年,伊士曼用5500美元开办了干板摄影器材公司,这就是今天名闻世界的柯达公司的前身。1888年6月,伊士曼把“柯达第一号”送进了市场。1963年,当柯达公司在27个国家同时推出大众化的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关于乐凯作为中国感光材料领域硕果仅存的民族旗帜,怎样继续飘扬的争论不绝于耳。在终于与柯达结盟之后,乐凯的未来是否注定被整合进跨国公司低端产品的低成本生产链条?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4,(22):65-65
<正>斯柯达进入中国已有七年,旗下Octavia全新明锐口碑出众,已经陪伴超过70万的车主不断前行。传承着斯柯达百年造车精华及大众汽车集团的领先科技实力,承载着无数车主与家庭的梦想,Octavia全新明锐不断革新升级,始终前行不止。  相似文献   

13.
近几个月来,乐凯胶片公司在与柯达公司商洽合资的谈判桌上,首先要面对一道难题:该让柯达控股吗? 执中国感光材料牛耳的乐凯胶片公司曾在国内拥有巨大的市场份额,而且在国际市场也有不错的口碑。  相似文献   

14.
2001年一开始,财经记者们就从一组“嘉年华”会中闻到了火药的味道。从2000年底到2001年春节前,柯达和富士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举行了数次传统意义上的酬谢经销商的“嘉年华”会议。虽然从跨国公司的老总们嘴里说出来的话总是那么谦和礼貌,但是人们还是不难从会议高额度的奖品、高规格的领导和两个公司对新品的极力推荐中明  相似文献   

15.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程,完成了从空想到科学的演变,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期间有高歌猛进,也有低回跌宕。在以往国际国内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0,(25):61-61
<正>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各大汽车品牌纷纷致力于追求在动力性和节能环保性之问实现更好的平衡。其中,大众汽车集团推出的TSI发动机正是新一轮消费潮流的引领者。2007年,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首款车型明锐率先将1.8TSI发动机带入中国,备受好评;而去年推出的旗舰车型昊锐更是全系搭载了TSI发动机,凭借出色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全面刷新了中高级轿车的消费体验。由此,B级车市场也进入了一个节能环保的消费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1,(12):73-73
市场是产品的验金石。经过一年多的市场开拓,Superb吴锐作为中国中高级车市竞争的新加入者已经迅速积累起了良好的市场口碑,以独特的产品魅力和扎实过硬的品质真正打动了消费者。而基于此,其未来也更值得期待。随着车主群体的不断壮大,Superb昊锐在中高级轿车市场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短短一年多时间,这款全能B级座驾已经成功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口碑,成为诸多实力派人士的购车首选。对几家上海大众斯柯达4S店和部分Superb昊锐车主进行调查发现,Superb昊锐在科技实力、做工品质、人性化配备方面赢得了一致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18.
将一个跨越30年的历史时段作为一个时间的节点去纪念,这在人类的历史上也不多见。今年12月22日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纪念日,从30年前的那个日子开始,中国进入到了全面改革开放的年代,30年,弹指一挥间。纪念,是有理由的。30年,中国的变化举世瞩目,以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那,这变化在哪里?它的意义是什么?本刊特开辟这个纪念性的栏目,以管中窥豹的方式和读者一起回顾改革开放30年。纪念,是扬弃和继承。我们马上要开始的是一个历史的新节点,不是改革开放的结束。中国,必定是向前行的。开栏语  相似文献   

19.
如果你有心观察,会发现近两年柯达在中国赢场上是过关靳将,势不可挡,从两年前把国内感光企业“逐一吃尽”,到目前以每天新增3~4家连锁店的速度疯狂扩张,都叫人望而生畏。而国内唯一的幸存者“乐觊”,是将在悲壮中引退,还是浴血奋战,杀出一条生路?它的问题究竟在哪里,谁能最后拯救乐觊?  相似文献   

20.
2004年9月,华裔谭中教授建议我编一本中国如何看印度的书,作为他主编并于1998年出版的《跨越喜马拉雅鸿沟———印度试图了解中国》(Across the Himalayan Gap—An Indian Quest for Understanding China)的回应。谭教授的这本书是受印度英·甘地国立艺术中心主管瓦赞嫣博士(D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