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有一张珍贵的照片,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那是1939年冬天,新四军秘书长李一氓在军部驻地罗里村一座小桥上,给我们拍摄的。这座小桥是叶挺军长为方便群众过河,发动大家修造的,当时群众称它为“叶挺桥”。照片上有5个人,惟一的男同志是秘书兼机要科  相似文献   

2.
一幅珍贵的照片,讲述着周恩来的故事 1939年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为确定新四军战略方针,促进全民抗战工作,受党中央、毛主席的委派,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从重庆出发,辗转来到安徽歙县岩寺--原新四军军部.周恩来在岩寺活动一天后,由新四军军长叶挺陪同,来到黄山.在黄山期间,周恩来看望了在疗养所养伤的新四军战士.当他途经小补桥时,叶挺军长为周恩来摄下了一幅珍贵的照片.  相似文献   

3.
1989年第3期的《四川师大学报》载朱峰文认为,叶挺是被俘而不是被扣。据新四军军部保存的档案《皖南事变要报》记载,“叶挺军长亦负伤被俘”。周恩来于1941年1月19日写的《新四军皖南部队被围歼真相》谈到叶挺情况时说:“打伤了他的臂后,捉起来加以污辱。”陈毅在《论皖南事变及新四军的态度》中,更多次提到“叶挺军长负重伤被擒”。国民党军52师上报也说:“156团第二营第四连十四日十六时搜剿鹿角山以西山冲中,将叶挺俘获。”顾祝同第三战区少将参谋处长岳星明和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参谋处长武之棻在解放后写的文章,也都说叶挺是被捕。事实是:叶挺为挽救危局,主动下山与国民党军108师谈判,但还没来得及下山,就被敌人的搜山队俘虏了。  相似文献   

4.
朱东旭 《党史纵览》2003,(10):44-46
安徽省泾县是60多年前叶挺军长及新四军战斗过的地方.当年,叶挺军长在这里与泾县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留下许多动人故事.如今,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以下称军部旧址纪念馆)珍藏和保护的三件文物,就真切地反映了叶挺关爱民众、与民共生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5.
在抗日战争中,我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推进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表现了中共与国民党合作抗日的诚意。由北伐名将叶挺担任军长的新四军,是以南方红军游击队组建而成的,它是驰骋在大江南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支主要的武装力量。新四军是深得民众欢迎和支持的人民军队,从组建到发展壮大,她与上海、上海人民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聚焦这一关系,作历史诠释。  相似文献   

6.
参加新四军组建敌工部 1937年8月,国共双方达成共识,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38年元月,周子昆率中共中央派往新四军的干部30余人抵达江西南昌,新四军军部在江西南昌成立。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林植夫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前往江西南昌参加新四军,初任叶挺秘书,协助叶挺做了许多新四军组建等早期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军长叶挺下山与国民党军队谈判被扣押。为“感化”羁押新四军被捕人员,国民党顽固派在江西上饶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集中营。1941年1月17日,叶挺由一个排的宪兵押解,囚于三战区长官司令部驻地上饶皂头附近的李村监狱。随叶挺同批被押送  相似文献   

8.
1939年4月底,新四军军长叶挺携邓子恢、赖传珠、罗炳辉等一行,跨越长江至江北巡视部队,巡视期间,叶挺的足迹遍及江淮大地,整顿部队,激励新四军将士东进抗日,宣传抗战,鼓舞士气,至8月初历时三个多月,叶挺才踏上归途.叶挺巡视江北,是新四军军史上的重要一页,但是,叶挺巡视江北的行程起止和具体情形,至今仍有一些情况不为人知,实为憾事.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就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达成共识,决定由叶挺担任军长,在武汉组建新四军军部。于是,叶挺来到武汉,并全身心地投入新四军的筹建工作。  相似文献   

10.
叶挺将军,北伐名将.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出任新四军军长.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叶挺为保全新四军军部在转移途中遭围攻的全体将士,主动下山与国民党谈判,竟被国民党当局无理扣押,身陷囹圄.后被辗转押往重庆郊外歌乐山下红炉厂秘密囚禁.  相似文献   

11.
孟俭红 《党史博采》2023,(2):47-51+65
<正>作为新四军的首任和第二任军长,叶挺和陈毅发生交集始于南昌起义,叶挺是起义领导者,陈毅是追随者。南昌起义后,陈毅引兵上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缔造红军,共同革命;叶挺赴广州再谋起义,遭受错误处理后流浪海外十年并脱党。全面抗战爆发后,叶挺成为唯一被国共双方都能接受的新四军军长,工作中却处处不顺;陈毅为新四军第1支队支队长,支持叶挺,共谋新四军向东、向北发展。皖南事变后,叶挺遭国民党扣押,身陷囹圄五年多;陈毅出任新四军代军长,打开华中新局面。1946年叶挺出狱,不幸遇难;陈毅征战鲁苏,沉痛哀悼。  相似文献   

12.
魏奕雄 《党史博采》2002,(12):27-28
“七七事变”后,流亡西欧和澳门十载的叶挺与隐居日本十年的郭沫若,先后回国报效,1938年1月相聚于武汉.当时国共第二次合作,叶挺正在筹建新四军,郭沫若即将出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三厅厅长。叶挺邀郭沫若住到汉口太和街26号新四军办事处,并请他题词留念。郭沫若欣然命笔,书写了《论语》中的两句:“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是叶挺最喜欢的名言,他连声叫好,请人精心装裱,此后三年转战大江南北,一直随身携带,挂在自己的住房里,作为座右  相似文献   

13.
今天,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广州新四军研究会在这里举行学术研讨会,研究叶挺将军的生平与思想,深切缅怀叶挺的光辉业绩。在此,我代表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向与会的新四军老首长、老同志、叶挺的亲属和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14.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孔子勉励学生子罕的话。抗战初期,叶挺与项英等在武汉筹组新四军时,同睽违已久的郭沫若相遇。别后重逢,他们感慨万端。应叶挺之请,郭沫若借用孔子的话,为他书题了“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12字的条幅。这便成为叶挺的座右铭。他处处以此规范自己,激励自己……  相似文献   

15.
《当代党员》2011,(7):45-45
1918年,叶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参与组建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第四军独立团,任团长。l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他率部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部被称为“叶挺独立团”,为四军赢得“铁军”称号。南昌起义时,担任前敌总指挥。广州起义首次打出了“红军”旗号,叶挺任工农红军总司令,“第一任总司令”之说由此得名。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  相似文献   

16.
正1939年4月底,新四军军长叶挺携邓子恢、赖传珠、罗炳辉等一行,跨越长江至江北巡视部队,巡视期间,叶挺的足迹遍及江淮大地,整顿部队,激励新四军将士东进抗日,宣传抗战,鼓舞士气,至8月初历时三个多月,叶挺才踏上归途。叶挺巡视江北,是新四军军史上的重要一页,但是,叶挺巡视江北的行程起止和具体情形,至今仍有一些情况不为人知,实为憾事。限于篇幅,本文仅就叶挺在1939年5月中旬是  相似文献   

17.
叶挺在重庆     
初到重庆1939年春天,新四军军长叶挺到了山城重庆,住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兼新四军办事处的机房街70号,这是他第一次到重庆,主要是负责同国民党最高军政当局的联系和交涉,为新四军募集物资和招聘人员等。事隔不久,这年的秋天,叶挺为解决新四军江北部队的编制和全军经费问题再次来到陪都重庆,进行了更为艰辛的联络与交涉,每每往返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和重庆红岩八路军办事处之间。他曾向李济深表示:我们在前方浴血奋战,国民党的老爷却攻击我们“游而不击”。在这种“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的情况下,深感有愧于抗日初衷。我不能忍受这种摩擦,…  相似文献   

18.
1937年,正当神州大地熊熊燃起抗日斗争烽火的时候,北伐名将叶挺毅然结束长达十年之久的流亡生活,离开澳门回到祖国大陆,勇敢地肩负起中国共产党的重托,出任新四军军长,率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键儿奔赴大江南北,为坚持华中敌后抗战,为新四军的成长壮大,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立下了卓著的功勋.本文试对叶挺在新四军创建初期的历史功绩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先锋队》2000,(1)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的军长叶挺将军长期被国民党无理扣押,直到“重庆谈判”后,才获释放。当时,国民党的被囚将领获得释放后,一出监狱便急于与家人团聚,吃喝庆祝。军统特务沈醉对于叶挺这样一个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将军十分注重。临出狱前,他走到叶挺跟前,笑嘻嘻地问:“叶?..  相似文献   

20.
提起叶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中国近现代众多的历史风云人物中,他像一颗璀璨的明星一样耀眼夺目,光彩照人.叶挺从军旅起家,在北伐中成名,是南昌起义的主将,广州起义的总指挥.抗日战争爆发后,又被任命为新四军军长,成为蜚声中外的一代名将.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叶挺赴敌营谈判,被国民党无理扣押,蒋介石下令将其交“军法审判”.从此,叶挺身陷囹圄.这些几为众所周知.然而,叶挺被囚以后,其境况如何,了解的人却并不多.历史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每每念起这位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不朽功勋的一代名将,不由得就要向人们倾诉那令人肃然起敬而又让人扼腕长叹的一幕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