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种特殊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丧偶家庭、离异家庭、留守家庭、主干家庭、流动家庭、无威家庭和病态家庭都会对于女的社会化进程造成不良的影响,增大其子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有犯罪现象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必然的现象。犯罪虽是一种恶 ,但它是一种必要的恶。基于错误的犯罪观 ,在解决犯罪问题的时候 ,其基本策略方法就有可能也是错误的 ,至少可以说是非理性的。首先应该确立一个比较科学辨证的犯罪观 ,引进一种广义的刑事政策观。犯罪控制的一个合理限度是使一些最严重的罪行受到必要的惩处 ,而使守法公民能享有越来越大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3.
社会变迁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犯罪行为却有增无减,并出现了低龄化、团伙化、智能化、恶性化的特征和趋势。这些违法行为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而且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且尽快找出妥帖的解决办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本文试图运用帕森斯的社会发展和变迁原理来解释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并提出加快教育发展以使社会维模系统与其他子系统协调发展等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的因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5.
要了解日本青少年犯罪的动向,首先要了解日本青少年犯罪的社会背景。要正确地分析日本青少年犯罪的现象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从量的观点上观察少年犯的动向;二是从质的观点上对少年犯的资质、家庭关系的变化和安置困难等进行观察。同时还要分析日本市民对青少年犯罪的认识;分析对青少年犯罪的报告和青少年所处的社会背景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日本青少年犯罪的动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本文就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预防建议,以期能对减少青少年犯罪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刑事" "政策"不是刑事政策,至少不是全部的刑事政策;犯罪对策不是刑事政策;社会政策不是刑事政策;公共政策在刑事领域中的体现不是刑事政策;勿需将刑事政策划分为最狭义刑事政策、狭义刑事政策和广义刑事政策。本文在否定的基础上从肯定的角度得出刑事政策的概念:刑事政策就是国家社会以人道主义为宗旨对已然犯罪人战略的宏观的和战术的微观的被动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源头上预防青少年犯罪最恰当的措施,是在全社会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预防犯罪、控制犯罪的防控体系。这就好比在悬崖顶上设置一道严密的护拦,可以预防青少年从悬崖上跌落。  相似文献   

9.
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相较在校学生样本,我国正在服刑的青少年犯具有其显著的样本群体特征,尤其是日常行为具有明显的反规范和不良性表征。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尤为重要。家庭功能、亲子关系、社区环境、同伴关系与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影响甚为深远。整体上看,相较普通学生,青少年犯的家庭功能较为欠缺、与双亲关系较差、社区周边环境一般、对同伴信任度较低、学校对其教育成效也较弱;此外,青少年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度偏低。在犯罪模式上,青少年犯罪也具有典型特征,如偏好抢劫犯罪、偏好共同犯罪、偏好街头作案等。在司法处遇上,司法机关对青少年犯的刑罚适用普遍倾向于轻缓化,但青少年犯的矫治成效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当代我国农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非常复杂,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的种种因素之间通常都存在着复杂的有机联系。按照犯罪原因结构理论,从犯罪行为发生的主体因素和主体外因素两方面来对当代我国农村青少年犯罪进行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1.
如何处置青少年犯罪者是应对青少年犯罪的一个关键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香港地区开始建立并实施警司警诫制度,对一部分青少年犯罪者进行非刑事化的处置。警司警诫制度能够有效地阻止犯罪青少年再次犯罪,使他们回归正途,可以让他们避免受到就业歧视,还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家庭整合,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司法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我国内地探索建立合适的犯罪青少年处置制度过程中,警司警诫制度可以提供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在60年代的西方青少年犯罪理论研究中具有重大影响.对当今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不能只进行简单的原因罗列,而应站在整个社会控制系统的更高的角度.当今中国青少年犯罪呈现比例逐年上升、低龄化、动机简单化等诸多特点,用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从深层分析其形成的家庭原因,都可以得到诠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数量之多,发展之快,危害之大,性质之严重,都达到了非常让人震惊的程度。他们不仅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更使很多家庭陷入痛苦之中。青少年犯罪问题要长治久安,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少年校外教育政策研究——一种文本内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参照卡伦·皮特曼等人的政策分析框架,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相继颁布的一系列旨在促进青少年校外教育健康发展的政策做了系统的解读和梳理.研究发现:在这一时期,中国的青少年校外教育政策重点强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青少年校外教育场所建设与发展规划,保障校外教育的顺利开展;(2)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加强对校外教育工作的领导;(3)加大对校外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吸收优秀人才参与校外教育工作;(4)探索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5)加强对校外社会环境的治理,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校外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校外教育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出台新的政策来加以协调和解决.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问题一直备受理论界和司法界的高度关注。以"新社会防卫论"等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外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的模式、国际原则以及国外立法例,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法律体系,设置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机构,以期对我国的未成年人司法改革提供参考模式,甚为重要而必要。  相似文献   

16.
杨征 《公安学刊》2000,(2):10-13
影响一个人社会化进程的因素主要有先天的生理条件、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等。对青少年的发展来说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作用来得更多、更快、更直接、更重要。研究社会文化环境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着重从社会文化转型与青少年社会化的矛盾、亚文化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矛盾的一面镜子。要降低青少年犯罪,需要多方参与做好青少年成长氛围的改善与维护工作,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网络环境净化等方面着手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摆正青少年成长心态,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吉海荣  孙丽华 《求索》2007,(4):91-93
本文运用“国家-社会”二元结构理论分析法,分析我国刑事政策面临的一些问题;指出目前我国犯罪防治之刑事政策应增加社会调控的力量,通过培育新型社会防治主体、推动监狱行刑社会化、扩大替代刑的适用、教育民众树立科学理性的罪刑观念,方能达致疏解社会冲突,均衡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有效控制犯罪,追求社会正义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团伙犯罪是青少年犯罪严重程度的重要坐标。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较多,青少年团伙犯罪呈现出团伙教及占全部青少年犯罪教比例双上升,团伙恶性程度趋重,流动人口青少年占多数,团伙成员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等特征。治理青少年团伙犯罪需要解决流动人口青少年就学难的问题,开展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建立健全流动人口青少年帮教组织,保持对团伙犯罪严打高压等态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研究犯罪青少年的人格特质,为预防矫治青少年犯罪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100名犯罪青少年和正常青少年分别发放"MMPI人格测试量表",进行分析对照,并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犯罪青少年与守法青少年人格特质存在着显著差异。三组差异分析表显示犯罪青少年存在着冲动、攻击性较强、情绪不稳定、肤浅多变等人格特质。结论:犯罪青少年人格特质问题应引起学校、家庭以及青少年矫治机构的高度重视,社会机构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心理疏导机制、完善心理治疗帮助等积极措施预防矫治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