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论行政指导与法治行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指导作为政府的新型行政行为,是现代国家发展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环境保护等事业的有效行政手段。现代政府更多地通过服务行政来实现其功能并体现其存在价值,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福利。实质法治的目标与现代行政的目标是一致的。政府没有权力借口无行为法的依据而放弃其行政管理,在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政府亦应当依据法律原则、法治精神施以指导,这是由现代政府职责与法治行政要求所决定的。行政指导应当体现责任行政。  相似文献   

2.
实施依法治国方针、推进依法行政进程、建设法治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就治国理政工作作出的战略部署。为落实前述战略部署,包括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上海市各级政府和部门于2000年起,围绕成为"全国行政效能最高、新政透明度最高、行政收费最少的行政区之一"的总体要求,持续改革和完善行政审批,其内容包括集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压缩行政审批收费,  相似文献   

3.
服务型政府与行政法转型——基于“善治”理念的行政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服务型政府无论是从理念还是从制度上都向行政法提出了挑战。服务型政府之服务的内涵包括作为服务之核心的"生存照顾"、基于生存前提下的个人发展和借用私法的方式履行服务职能三个层次。我们可以通过对"依法行政"原则之重新解释来为服务方式的多样性提供合法性依据。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法需要从给付行政、参与行政和透明行政等三个方面实现观念和制度之转型,以确保政府能够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实现"善治"。  相似文献   

4.
在理论上,人们普遍认为,政府或行政的行政权是一种公共权力,是政府发号施令的权力,是主权者意志的转换形式。但自20世纪以来,政府行政却表现为两个明显特征:一方面,政府行政权力强化,行政领域扩大,行政职能增加,即所谓扩张行政;另一方面,行政强制弱化,行政法关系主体平等化及双方行为关系从命令与服从转变为服务与合作,相对人配合与参与程序的普遍化和法制化,即所谓有限行政。这种现象似乎自相矛盾,实则是根据社会的发展,事物的变化而对18、19世纪政府行政之矫正、扬弃、发展,并在理念上实现了根本的转变。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5.
高小平 《中国监察》2009,(10):42-42
围绕政府管理机制创新,建立与人事管理、绩效管理等制度相配套的行政问责制。首先,行政问责制与行政文化有关。建立行政问责制需要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责任意识,要通过加强政府机关日常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有利于增强时代感、责任感、使命感的行政文化。其次,行政问责制与政府人事管理制度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责任行政与诚信政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诚信政府是与依法行政、责任行政原则密切关连的。根据行政法治基本要求、行政治理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行政责任的目标,规定了现代行政机关必须做到行政合法、行政合理,实现责任行政与诚信政府。  相似文献   

7.
钱琳 《法制与社会》2011,(36):138-139
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而行政管理方式创新相对而言更为稳妥,更适合作为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突破口。因此,在实践中需要大力推进以行政指导为代表的行政管理方式创新,但目前行政指导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其完善途径,从而更好地实现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周实  关静 《行政与法》2005,18(5):43-45
建立行政评价法制度是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法发展的新趋势。行政评价法的概念在各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中逐步明确化。行政评价法制度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根据公众满意程度评价行政绩效,具有公共性的基本内涵;程序性是行政评价法的根本属性。在我国导入行政评价法,对于实现政府行政决策科学化,使财政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提高行政效率以及遏制腐败等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行政评价法制度应以效率、成果概念为核心,注重效率与质量、效率与程序的平衡;行政公开是行政评价的本质要求和显著特征,行政评价能够推动公开的深化,促使政府主动公开信息;行政服务向民营化转变是行政评价法制度的目标之一;行政评价法制度的宗旨是实现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9.
实现宪政目标下的中国行政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坤 《法学论坛》2005,20(2):43-53
世纪之交逐渐兴起的宪政风云值得每一个宪法学人认真对待。宪政目标要求行政法治的发展应当以保障公民权利实现为根本 ,以完善行政权力控制为重点 ,以增进社会公平为目标 ,以社会自治与自由促进为基础。中国行政法治与宪政的发展是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的 ,中国行政法治应采取一种后发的综合的行政法治模式 ,并以宪政目标为指引有重点地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1)以发展完善行政救济制度为核心实现行政法治 ;(2 )以规范审查抽象行政行为为保障实现行政法治 ;(3 )以建立健全行政程序制度为重点实现行政法治 ;(4 )以理性监控行政自由裁量权力为特征实现行政法治 ;(5 )以寻求指导行政相对人参与合作为手段实现行政法治 ;(6)以普遍推行行政公开制度为前提实现行政法治 ;(7)以确立普及政府守法观念为条件实现行政法治。  相似文献   

10.
裁量权基准制度在我国法治政府建立中日显重要,而行政裁量基准制度本身存在局限性不利于行政的实质正义,不能实现行政效率。因此为完善这项制度应明确行政裁量基准主体、行政裁量说明理由制度、行政裁量先例制度、行政裁量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11.
论行政协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渊 《行政法学研究》2006,(3):43-50,104
与行政合同不同的是,行政协议本质上是一种对等性行政契约。它的缔结,主要是合作各方的事,中央政府无法越俎代庖。但行政协议法这一制度平台是地方政府无能为力的,只能由中央政府来构筑和提供。只有制定行政协议法,中央政府才能对地方政府的协作实现法律监控,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也才能稳固和得到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行政自制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自制是指行政主体自发地约束其所实施的行政行为,使其行政权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运行的一种自主行为,即行政主体对自身违法或不当行为的自我控制。在现代政府理念和行为方式之下,惠民理念的兴起、行政权的规范行使、行政主体和行政方式的多元化趋势等为行政自制的实现提供了充分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地把司法行政工作放在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中来思考、谋划、推进,既是司法行政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又是具体指导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司法行政事业实现科学跨越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司法行政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职能作用的进一步彰显,司法行政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效果有了显著提升。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剧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4.
行政自制理念的实践机制:行政内部分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自制是旨在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和谐发展,强调政府自我控制的一种行政法理论。行政内部分权作为行政自制理念实践机制的理由在于它既符合行政自制的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又有利于预防和遏制行使行政权的盲目与专断。深圳市试行的"行政三分制"是我国行政内部分权的一次有益尝试。行政内部分权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坚持适度分权原则,以保证行政部门之间能进行必要限度的合作;权力划分与部门设置要合理,以实现相互监督与制衡;资源分配要合理,以保证行政内部分权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一个"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所要实现的目标.政府行政执行力的强弱对能否实现该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政府行政执行力的建设,注重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强化领导成员的责任意识,培养公务员的执法能力,培育健康的行政执行力文化,对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国家行政拓展为公共行政 ,实现了行政民主化和社会化 ,凸现第三部门的社会价值。行政模式转换导致了监督行政领域的相应变化 :第三部门介入监督行政领域 ,导致监督主体的增加和监督方式的变革 ;非强制行政方式的出现 ,拓宽了监督行政领域 ,强化了行政相对人对政府行政监督的独立价值 ;行政不作为诉讼将成为监督行政的有效方式 ;行政公益诉讼为监督行政提供了新型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17.
行政的现代化与行政程序制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建立公正科学的行政程序制度是行政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首先,行政现代化意味着行政民主,而行政民主必须通过行政程序制度实现,例如公众参与行政管理,公众获知行政管理信息,公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实施监督等都必须借助行政程序制度实现;其次,行政现代化意味着科学管理,而在行政领域推行科学管理亦有赖于行政程序制度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8.
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通过了<行政许可法>,表明我国正逐步推进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在行政活动多样化的今天,行政许可的立法,有助于政府的职能转换和转移,有效限制政府的权力,保障人民的自由.而禁止和许可是意思相反的两个词,行政禁止的作用却常常被忽视.笔者认为行政许可实际是和行政禁止相统一在行政法结构中的,两者的独立关系更是实现行政法权利(力)结构均衡性的对策.本文届以行政许可为出发点,论述行政禁止的特点、存在的必要以及对建立行政禁止制度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鄢德奎 《法学评论》2024,(2):158-171
通过对154份生态补偿制度的地方立法文本和规范性文件进行统计分析,描述了生态补偿制度实践的时空分布、政府层级与补偿类别。在此基础上,围绕着“谁补偿谁”归纳总结出2大类、4中类、10小类三个层次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显示度的生态补偿制度实践类型,涉及行政发包制、目标责任制、项目制等三种内部行政行为和同级政府间的行政合同、政府与私主体间的行政合同、损失补偿、发展机会限制补偿、环境行政收费等五种外部行政行为。从逻辑上来说,包括生态补偿在内的任何一个制度都难以涵盖上述八种迥异的法律行为。为此,亟需对生态补偿制度的实践做法进行评估,考察和优化有益于生态补偿制度目的实现的实践类型。现阶段可以遵循生态补偿制度的国家立法思路,生态补偿是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受益者对生态保护者的补偿,依据的是因承担政府确定的生态保护责任和履行相关主体协商约定的生态保护义务。长远来看,生态补偿制度应当回归“补偿”,生态补偿是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受益者对因生态环境保护而使经济发展机会受到严重限制的公民、法人和有关组织给予补偿的活动,理论基础为平等发展权保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点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维度深刻审视政府行政管理能力提高途径问题,找出政府行政能力现实建设中的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对政府行政能力的提高进行宏现思考,以便找到确实有效的途径来提高政府行政能力,以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