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董勇是近几年影视坛升起的一颗新星,他在《警坛风云》、《重案六组》、《黑洞》等收视率极高的影视剧中塑造的警察形象,浑身浸透着一股冷峻、威武、阳刚之气,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面对鲜花、掌声,董勇总在心里默念:“姐姐啊,你是引我走上明星之路的幕后英雄。”然而,就在他打算为姐姐的生日献上一份惊喜的时候,姐姐却溘然而逝。2002年金秋,硬汉董勇在接受笔者的独家采访时,讲述了一个柔情似水、催人泪下的故事……一我从小是伴着大我9岁的姐姐长大的。姐姐16岁进浙江话剧团,我特别喜欢看她演出。有一回我偷偷溜进剧场看…  相似文献   

2.
据《新京报》报道.吉林省长春市公安局一位姓吕的警察.妻子患了重病无钱医治.他想卖肾为妻筹钱治病。谈起自己为何出此下策时.他说因为警察的身份不敢向社会求助。对这位深爱自己妻子的年轻警察来说.身份竟然成了他一个沉重的包袱。  相似文献   

3.
去年年底,国内几个大型网站相继出现了题为《SOS紧急呼救:流浪的弃儿,偷来的“警察爸爸”在等你回家》的文章。文章讲述了一名流浪弃儿因为偷窃一名警察的家,而和这位警察相识,警察留养弃儿,弃儿在发觉自己给“警察爸爸”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委屈后,毅然出走,“警察爸爸”天涯寻找的故事。文章最后写道:“中华民族是一个血液中流淌着善良和情爱的民族,希望知情人能和主人公联络,让流浪的弃儿早日回家,回到牵挂他的“警察爸爸”身边,回到他应该出现的校园里……”日前,笔者赶到黑龙江省萝北县,见到了文章中提到的“警察爸爸”…  相似文献   

4.
漫画与幽默     
有人找你一位正在巡视果园的农民,在一棵苹果树上发现一个偷苹果的小男孩。“好小子!”他喊了起来,“你瞧着,我去叫你爸爸来。”小男孩抬头看着树上说:“爸爸,有一位先生要找你说话。”年轻的乞丐一个年轻的乞丐常在街上行乞。一天,一位贵夫人走过去对他说:“你这...  相似文献   

5.
看了《人民公安》杂志第10期上的文章《有一种声音叫感动》,感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诚然,社会上有关警察的不良现象屡有发生,可相对于160万警察大军来说,那些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海水之一滴。也正是本着这样的思想,文章的作者从正面讴歌了人民警察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塑造出警察的光辉形象。无论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从个人的角度,这些都是无可挑剔、无可非议的。可是就在为警察喝彩的同时,一种苍凉的悲哀也油然而生。在文中,作者这样写道:“这时,老太太已气喘吁吁跑了过来:‘警察同志,那边有个年轻伢子突然倒…  相似文献   

6.
《创造》2008,(5):48-57
2008年5月13日,四川北川,一位从废墟中生还的小男孩向解放军叔叔行礼表示感谢——《绵阳晚报》摄影记者杨卫华拍摄的这张照片发表后,这个小男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个年仅3岁的孩子名叫朗铮,是北川县曲山幼儿园的小朋友。  相似文献   

7.
随风而逝     
一个冰雪消融的星期天下午,我到郑州丹尼斯购物。丹尼斯路对面是河南省中医院,熙熙攘攘的人流与大大小小的车流汇在一起,拥挤难行。一个年轻的警察站在人流车流中指挥着交通。当他一转过身,却见他两腮各糊着一大块白药布。不少人从他身边走过时,都要好奇地看着他。有人问:“你咋了?”他说:“没事儿,害炸腮。”   “咋不请病假?”   “人手少,排不开。”   一位 70多岁的老太太从医院走出,手里提着一个小布包,在路边残冰处差点滑倒。   年轻警察忙跑过去搀住了老人。   “您这么大岁数了,看病咋不让人陪着?”年轻…  相似文献   

8.
六年前,在我就读公安学院的一次基层见习中,一次街头巡逻。帽檐下,我双眼注视着过往的行人,捕捉着可能出现的“不安定因素”。   “爸爸……警察叔叔 !”悦耳的童音突然传来,磁石般吸引着我。顺着声音,只见在不远处的一家童装店的摊位前,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睁大闪亮的眼睛,正伸着指头指着我。而在小男孩的身后,一位中年男子正弯着腰给小男孩试穿一件夹克衫。男子不耐烦地使劲拉回小男孩伸出的胳膊,套上一只袖子:“警察有什么好看的,没出息。”“不对 !”小男孩嘟着嘴,猛地挣脱父亲的摆弄:“警察叔叔会抓坏蛋 !”边说边飞…  相似文献   

9.
西风 《人民公安》2009,(7):18-18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的眼前出现了两篇文章。一篇是不久前看到的警察网转载凤凰网友同时也是一个警察的论坛帖子《你为什么骂警察》,另一篇就是本刊刊发的这篇通讯。说实话,那个警察网友在文章中流露的困惑也曾让我长时间不得其解:“扳着手指头点了点论坛上几篇关于警察的文章,不论是指责警察的还是为警察辩护的,除了个别不是警察的网友站在理智的立场上为警察说几旬公道话之外,其余的总是对警察口诛笔伐。上论坛久了,  相似文献   

10.
《山东人大工作》2006,(8):63-63
据《京华时报》报道,沈阳警方多名警官日前相继被有关调查组调查,据悉这些警察被调查缘于一名叫宋鹏飞的涉毒犯罪嫌疑人在广尔落网。  相似文献   

11.
倾心之念     
秋天,是伤感别离的季节,更何况,今年的秋天是与他的永别。窗外雨声淅沥,如泣如诉,想必上天亦知人间的悲哀吧。久久未敢落笔,只怕泪水会汹涌而来…… 一   人生的缘分好像冥冥中注定,而又不知要在何处相识,然机缘一来,总觉美丽万分。   一年前的今天,我和一位年轻的警察在一个笔会上相识。   我看过他写的散文,还有诗歌。单从瘦削的外表、白皙的面孔,还有文章中细腻的笔触,你绝想不到他是一位警察,而且还是与犯罪直面交锋的治安警。警察是他的身份,但在我的意识中,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这个漂亮单薄的男孩与冰凉的枪与手铐…  相似文献   

12.
一阳春三月,乍暖还寒。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城郊的一个简易电话亭刚开门,早已等候在外的小伙子陈华便一头闯了迸去,他急切地问女店主:“有我姐姐的电话吗?”女店主笑了笑说:“讶啊,一个星期来你天天守在我的电话机旁,有没有你姐姐的电话,你比我更清楚哇。”“对对对,我是急糊涂了。”陈华正说着,电话铃响了,他迅速抓起话筒,马上又失望地递给了女店主。陈华的姐姐名叫陈菊,今年21岁,原在荆州市一家纺织厂上班。今年春节过后她突然辞职,说是在外地找了个金饭碗,月薪2000多元。但是不知为什么,陈菊却一直将外出打工的事瞒着父母…  相似文献   

13.
如果你看过好莱坞大片《机械战警》,一定会对片中的机械警察印象深刻。毕竟在现实生活中,要抓获凶狠狡猾的罪犯是很难的。不过,英国日前“诞生”了一名超级警察。此人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抓获了309名嫌犯,打破了305名嫌犯的纪录。这位名叫迪德里克·库切的原南非警察,真可谓现实生活中的机械战警。48岁的库切是英国诺丁汉郡曼斯菲尔德地区的一名警察。到11月2日止,他在今年已经逮捕了309名嫌疑犯,不仅打破了之前由诺森比亚一名警员创下的一年捕获305名嫌犯的纪录,同时也超过了诺丁汉郡他的同事最高捕获242名嫌犯的纪录。库切在曼斯菲尔德警局已…  相似文献   

14.
关于头发     
我不是一个喜欢看电视剧的人,但偶尔瞥见客厅电视屏幕上有警察的身影,便稍驻足,这一驻足却让我生出一点关于头发的感慨。因为我是一名警察,所以才会对屏幕上警察身影这么敏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亲切感)。我的一点感慨来自于其中两名漂亮女警,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一名叫季洁,一名叫白羚,而这部电视剧的剧名叫《重案六组》。看来,这是一部反映一群刑警英雄形象题材的连续剧,情节应该会跌宕起伏,但我看着却越来越觉得别扭———两名女警都染了一头棕红色的头发。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刮起了一股染发风,染发的另一种说法叫火局油。…  相似文献   

15.
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雕刻家,名叫皮格马利翁。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女神的雕像,并把雕像当成是有生命的美丽女郎,日夜倾诉着自己的期望。在雕塑家的期望和爱护下,雕像果然变成真人,与他共浴爱河。 10多年前,美国有一本很畅销的书,书名叫《课堂里的皮格马利翁》,内  相似文献   

16.
20多年前,一个高中毕业的年轻后生背着个布兜兜,从作家路遥曾在《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小说中描写过的陕北黄土高原的沟沟岔岔里走出,来到飞机城西安阎良,在平凡的世界里度过了一个警察不平凡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正是六月石榴红悼一位警察男友徐向田石榴是他的小名。初次认识石榴时,他还不是警察。那一年初夏,我随调动工作的父母一起,迁来这座小城并插入了小城的一所高中读二年级。大约是一个月后的一天,我收到了省城一家文学期刊编辑部寄来的一本载有自己一篇名为《石榴咏》散...  相似文献   

18.
我遇到的外国警察张一弓1.在墨西哥我保存着一张照片,是1985年9月在墨西哥街头与一位年轻警察的合影。他矮墩墩的身材,穿黑色警服,胳膊搭在我的肩上,面庞映着热带的阳光,笑着,像一个憨厚的乡下人,背景是参差错落的楼房和一株高大的棕榈树。我就是在那棵棕榈...  相似文献   

19.
认识郭凯敏是看他主演的成名作《庐山恋》和《小街》,印象中银幕上的他总是穿一套肥大的军装,里里外外透着一股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憨气。那时,他那份不经意的潇洒不知迷倒过多少少男少女。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他,显得成熟、稳重,脸上挂着中年人特有的宽厚笑容。   2001年 3月 8日,记者在郑州的烈日酒吧见到了他,下面是和他关于安全的对话。   记者:最近,你执导、主演了不少影片,像《天伦》、《非常民警》、《追踪 309》等,你从什么时候对警察题材或者警察感兴趣的?   郭凯敏:那还是 1984年,上海发生了一起碎尸案,正好公…  相似文献   

20.
爱情和无爱的婚姻○畅通作为故事主人翁的他,是我的一位同事,也是一位很要好的朋友。他1959年出生,身高1.80米,十分英武。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到部队做了军人,转业后又当了警察,并且是一种在局外人看来既神圣又神秘的警种:刑警。他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男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