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3Q大战中双方利用“十万水军”攻击对方以引导网络舆情乃至公共舆论的行为可以看出,互联网企业对公共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网络舆情的重要性从国外一系列网络战之前各国对网络公共舆论的控制也可见端倪。而中国主要的互联网企业几乎都被外资控制,这对公共舆论的导向有着潜在的威胁,若不对互联网加以治理,不仅会威胁到国内互联网行业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官方报纸不具备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功能。在媒介缺失的社会环境下,公众舆论是如何生成和表达的呢?通过梳理林语堂先生《中国新闻舆论史》(英文版)的脉络和观点,可以看到我国古代几次舆论高潮的发展和特点。有关中国舆情史的考察表明:如果提供合适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古代中国的政治批判精神就会兴盛,公共舆论就能够成为一种民主力量。  相似文献   

3.
在移动互联时代,突发公共事件与网络舆情往往相伴共生,如何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期间积极引导舆情成为头等重要的大事。突发公共事件中舆情引导的基本原则是信息发布及时公开和舆情引导态度开明;对信息的全方位管辖、对舆情引导的区分化管理、对负面舆情处理的人性化管控,是突发公共事件中舆情引导方式方法的一种创新;打好"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牌"、下好"自媒体主动传播棋"、用好"舆情法治惩戒大棒",是突发公共事件中引导舆情形成良好传播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特征直接影响公共舆情的发生与扩展方式,公共舆情的聚合成倍加速,公共舆论的非理性程度有所放大。假若基层治理跟着舆情跑,忽视了"恶行效应"与"善行效应"的区分,可能会导致"海蛇效应"和"公共地悲剧"。基层化解"舆情劫",须有自己的逻辑和节奏。  相似文献   

5.
张利军 《时事报告》2013,(10):27-27
当前,各地网络热点舆情频发,如何更好地掌握网络舆论场的规律特点,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一段时间以来的案例,应对的关键在于做到"五要五不要"。一要积极处置,不要推诿掩盖。对热点事件的舆论引导,事件的处置是第一位的。一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微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继新闻、论坛之后又一新兴舆论集散地。微博门槛低、速度快、互动性等特性,对铁路宣传舆论工作产生重大影响。铁路部门要认真分析"微时代"铁路宣传舆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适应微博发展,加强舆情监测,掌握民意"晴雨表";开展舆论引导,争取舆论"主动权";解决实际问题,降低舆论"关注度";加强队伍建设,培养网上"发言人",为铁路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大,网民将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暴露"在网上,各种社会力量"汇聚"到网上,形成民间舆论的集散地,社会实情与网络舆情之间的互动格局正在形成。近几年,我国突发的公共事件频繁发生,如"非典"、西藏"3·14"事件、汶川大地震、新疆"7·5"事件等。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过程中,各种难辨真伪的消息相伴而来并迅速传播,形成网络舆情危机,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和不稳定。因此,正确认识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危机,探索其治理路径,对于提升各级政府的舆情危机治理能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网络传播的衍生效应与网络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在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冲突频繁发生。人们借助网络发表意见、交流观点、聚合思想、维护权益,网络舆论日益成为当下中国社会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探讨网络舆论的生成原因、演变规律及风险演化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课题。以人民网《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和《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所列举的40件影响较大的网络舆论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网络传播的衍生效应与网络舆论生成及演变的关系形成了以下观点:网络舆论具有独特的传播技术特征与传播人际特征,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诸如"意见领袖作用凸显"、"信息控制力弱化"、"舆论场加速形成"、"议程设置全民化"等一系列衍生效应,这些衍生效应对于网络舆论的生成及演变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于家琦 《前沿》2009,(3):119-121
近年来,党中央越来越重视社会舆情。在及时准确掌握舆情动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舆情疏导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体现。同时,随着社区建设的推进,社区民间组织越来越多地在社区中发挥作用,它们的舆情疏导功能也逐渐显现。社区民间组织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来根除不良舆情产生的土壤,把不良舆情转化为良性舆情。而且由于它们具有服务社区居民各方面需求的积极作用,也使得社区民间组织在社区中的影响力逐渐强化,具备了在社区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网络涉警舆情的内蕴风险及治理方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网络涉警舆情的演变特点和潜藏风险可归纳为网上网下联动共通,共识凝聚仍需努力;"两个舆论场"不断成熟,同频共振尚需时日;新旧媒体融合传播,事件真相扑朔迷离;境内境外热点互传,舆论掌控难度加大;舆论环境趋于优化,正负能量比例不理想共五个方面。对网络涉警舆情的治理必须立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政法领域的"四个转变"和公安工作的"六个牢牢把握",贯彻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把握话语需求与调控供给、信任需求与认同供给、表达需求与规制供给、安全需求与保障供给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胡钰 《人民论坛》2020,(6):113-115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治理体系和能力形成挑战,在疫情防控体系中,信息传播体系居于重要位置,舆情应对与病情应对居于同等重要位置。好的舆情信息传播体系为公众提供作为精神必需品的“真相”,以持续滚动、多样视角、不同层次的信息来满足舆论场需求。对舆论场中的谣言要做分类处理,避免过度反应,根据不同类型谣言的特征、危害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特别要注意国际舆论中的攻击性谣言。为了调节疫情期间的社会情绪,要在全社会涵养社会理性,提高社会治理的成熟程度与人文涵养。  相似文献   

12.
黄楚新 《人民论坛》2023,(18):78-81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本文通过解读事件发生后两周的舆情数据,分析该事件舆情走势和传播特点,探寻事件背后折射的舆论失焦、舆论战博弈和信息操控等亟需关注的社会问题。此次事件的舆情演化需警惕舆论失焦导致的社会风险、日本利用舆论战“洗白”风险以及境外势力带偏舆论节奏等风险和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网站已成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聚集地。网络的开放互动性已经成为统战职能中政治参与、民主协商、利益表达、教育引导、关系协调的重要平台,网络舆情在政策制定方面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逐渐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个新途径。因此,正确认知网络舆论作用,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积极引导网络舆论的导向,科学把握主动权,着力提升新兴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统一战线门户网站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飞跃发展,既孕育着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正是诸多挑战带来"副产品"。为此,本文根据网络舆情传播特性,通过建立Lotka-Volterra模型,对网络舆情的演进过程做出了合理预测。本文考虑了政府和网民在网络舆情中的相互影响,建立两者间的竞争模型,预测竞争中可能产生的结果,寻找竞争中政府与网民间平衡点的位置,为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发展过程中的干预行为提供依据,同时为衍生舆情的产生提供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多元舆论博弈与政府舆情引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社会多元舆论场争相发声。在官民舆论场的角力、国内与国际舆论场的角力、正向信息与谣言的角力等情形下,政府应通过舆情监测、感知触点,议程设置、引导热点,系统策划、管控焦点,因情造势、融化冰点,内引外联、攻克难点,据实说理、澄清污点,在众声喧哗中让政府的声音最响亮。  相似文献   

16.
邓君韬  牛忠江 《人民论坛》2012,(20):128-129
在我国,网络日益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传播的集散地与交锋的主阵地。各级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特别是公共舆论危机的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应从转变思想观念、优化危机应对策略、完善网络舆情研判与预警机制、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及法制体系等方面入手,改善舆论引导方式,重拾话语主导权并增进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张少华 《人民公安》2013,(18):30-30
当前,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浪潮正席卷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网络行为已日渐普及并成为了各种舆论生成的策源地、舆论传播的集散地、舆论交锋的主阵地,对社会稳定产生了极大影响。如何正确看待和妥善应对社会转型期的网络博弈,积极深化发展“枫桥经验”的内涵要求,将互联网舆情巡导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积极主动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正融媒体时代,舆论导向正确、舆情治理有效,是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环节之一。在疫情防控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增强舆情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好疫情防控舆论引导、舆情治理工作,既是铁路新闻舆论战线的重要任务,也是在疫情防控中树立铁路企业形象的重要载体,更是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舆论支持的迫切需要。一、深刻理解疫情防控中的舆情特性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  相似文献   

19.
国外舆论围绕中国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势,提出了"中国责任论"、"G2论"、"中美国论"、"发达国家论"、"中国不确定论"、"中国时代论"、"国家资本主义论"等新论调。囿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国外舆论对中国国情缺乏实质性的了解,加之"西方中心主义"研究立场的固化,以致无法摆脱西方范式的窠臼,导致在认知上存在较大偏差。为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话语权,中国要把握当前国外舆论新动向,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全面审视,以正确的立场展开评析,善于宣传中国,消除"误读"或"误解",积极主动与国外舆论及其学者展开对话交流,扩大这一领域的话语权,正确引导国内外舆论。  相似文献   

20.
微博具有操作简单、互动性强、传播迅捷的特点,目前微博正逐步抢占新闻报道的制高点,影响公共舆论甚至左右公共舆论。微博中存在的大量虚假失真言论和信息,使微博无序化、暴力化倾向明显,影响网民对现实世界的理性判断,对正常社会秩序带来冲击。微博中"无直接利益冲突"渐成泛化趋势,无限制的微博网络言论导致"网络暴民"和"网络群氓",极易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应建立网上舆情实时监控机制、负面舆情风险评估机制、负面舆情引导处置机制和网络舆情长效管理机制,理性处置微博负面舆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