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培才  章聪 《湘潮》2016,(4):324-327
陶承被人们亲切的称为革命的老妈妈。由她口述的《我的一家》[1]在新中国建立后,成为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优秀读物,陶承儿子欧阳立安的英勇事迹和献身精神,成为激励人们奋斗的精神力量。然而,今时今日知道这一家事迹的年轻人却是少之又少,相关的历史资料和人物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笔者从陶承品格、陶承家风及传承两个方面解读这个革命的家庭,希望可以使人知所趋附。一、陶承的品格  相似文献   

2.
以革命回忆录《我的一家》(后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改编成电影《革命家庭》)影响了一代青年而被广大读者尊称为“陶妈妈”、“革命老妈妈”的革命老前辈陶承,没有正式上过学。她于1911年结婚后,曾师从丈夫、战友欧阳梅生学过诗。她说:梅生教书的那个地主家,  相似文献   

3.
我有一位令我非常尊敬的老友,她就是《北京晚报》的创始人之一、解放前我党培养的第一批地下革命电台译电员——方亭同志。和我有着50年友情的方亭今年已经88岁了,但是她头脑清晰、心态平和。看着这位衣着朴素的老太太,谁都想象不出来,她的青年时代就如同《潜伏》《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影视剧中描述的我党地下工作者的情景。方亭经常和我说起她当年的革命经历。  相似文献   

4.
孙中华 《世纪桥》2012,(12):43-48
刘少奇对报刊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从1929年到1934年5年时间内,刘少奇担任了中共中央机关报《布尔什维克》编辑委员会委员,创办顺直省委刊物《出路》、指导进步刊物《冰花》、在《工运指南》发表系列文章,指导并关心《苏区工人》。这些为宣传我党政策、统一党员认识、推动革命发展、纠正“左倾”错误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一家先后共有6位亲人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6位亲人是: 一、亲密战友、夫人杨开慧。她是我党最早的优秀女共产党员。1901年9月26日生于长沙东乡板仓。1920年与毛泽东结为革命伴侣。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0月在家乡进行革命活动时,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同年11月14日在长沙浏  相似文献   

6.
杨飞  王成会 《党史纵横》2012,(10):30-33
1959年2月,陈毅元帅在《回忆三年游击战争》一文中,曾高度赞扬一名我党和我人民军队的优秀干部,他就是李天柱。李天柱作战勇敢、文武双全,先后担任耒阳县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共湘赣省委候补委员兼独立第一师师长、红八军军长、中共湘赣省委军委书记等职。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及五次反“围剿”,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卓著功勋。  相似文献   

7.
孙中华 《党史纵横》2012,(10):56-59
刘少奇历来重视报刊舆论的宣传作用,对报刊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情结。从1929年到1934年5年时间,刘少奇担任了中共中央机关报《布尔什维克》编辑委员会委员,参与创办了顺直省委刊物《出路》、指导进步刊物《冰花》。他还在《工运指南》发表系列文章,指导进步刊物《苏区工人》,为宣传我党政策、统一党员认识、推动革命发展、纠正“左”倾错误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我的一家     
福建省老区办顾问、省政协常委陈贵芳同志,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于一九八六年一月五日不幸逝世,终年六十七岁。陈贵芳同志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四年参加工农红军,一九三六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区委书记、县委书记、特委代理书记、闽浙赣省委常委、闽浙赣游击纵队副司令兼参谋长。解放后,他先后担任建阳地委书记、福州市委副市长,宁德地委常委、省老区办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等职。在革命战争年代,陈贵芳同志一家三代,有七人为革命壮烈牺牲。为缅怀陈贵芳同志及其一家七位革命烈士,也为编写陈贵芳同志传记提供资料,我刊发表了陈贵芳同志的遗作《我的一家》。  相似文献   

9.
1942年秋,党组织把我从云阳调到重庆《新华日报》当校对,当时只有18岁。调我到《新华日报》工作时,中共南方局组织部秘书于江震叮嘱我:到报社以后,除了当好校对外,还要利用报社的环境认真学习整风文件,努力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党性。我按照于江震的叮嘱,严格要求自己,在《新华日报》工作和生活了一年多时间。在这期间,我亲自聆听过南方局周恩来、董必武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教诲,提高了思想,增长了对党的认识。同时,生活在这个革命的集体里,对上下级和同志之间那种亲密无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情景,倍感温暖和鼓舞。由于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我于1943年底离开了报社到地方工作。光阴荏苒,尽管已经过去60多年了,但我对在《新华日报》工作的这段日子,对南方局周恩来、董必武和报社领导人章汉夫、潘梓年等同志的身影,对许多往事,至今还历历在目,十分鲜活,真是终生难忘啊!我从1938年入党时就订阅了重庆《新华日报》,从此它就成为了我学习文化和政治理论的教科书。在阅读《新华日报》时,常读到周恩来写的代论,说服力极强,非常喜爱,于是我就向引导我参加革命的指路人李唯请教,要求他告诉我关于周恩来的革命事迹。他对我说:“周恩来是我党的领导人,文武全才。他领导...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拜读吕芳文先生所著《陈为人传》(以下简称《陈传》,1997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感到这是研究中共满洲省委第一任书记历史的一部力作。《陈传》有以下几个特点1.史料翔实,丰富全面。(陈传)是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的。陈为人是我党早期著名革命活动家。传文较详细地记述了传主从五四运动后期就在陈独秀、李大创身边接受马克思主义宣传和影响,迅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的过程及在京、沪、鲁等地从事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活动,特别是对东北地区党组织的建立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的情形。传文中披露了传主先后同直、皖、奉系军阀进行直接…  相似文献   

11.
大革命时期创立的衡山县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是我党历史上最早的农民银行。关于这家银行的史料,已见诸不少书籍、报刊。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5月出版的《经济大辞典·金融卷》(147页)说:“我国各革命根据地曾先后建立三十多家银行,以1962年10月在湖南衡  相似文献   

12.
我与陈刚同志相识相交相知27年。1940年初,我从中央文委调中央社会部任调研科长,从兰家坪到了枣园,认识了陈刚同志。此后彼此就一直保持着联系和友谊。新中国成立,陈刚同志和我先后回四川,又一起在川南区工作。他任内江地委书记,我任泸州地委书记。四川合省后,陈刚同志和我又先后调四川省委工作,且先后分管工业。一直到1967年,陈刚同志不幸逝世。从相识到永别,27年间,陈刚同志是我的良师、兄长和朋友———因为我们共同的革命信念、共同的思想见解,也因为我们不同的革命起点和性情秉赋。陈刚同志是我党第一代革命家…  相似文献   

13.
贾巨川 《党的建设》2010,(11):59-60
1950年1月20日,当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刚刚过了百日之际,《群众日报》《人民日报》先后以《人民的忠实勤务员——习仲勋》为题,发表了介绍习仲勋革命经历和优秀品质的文章。转瞬50余年,习仲勋在与自己的祖国一道走过了半个世纪的沧桑岁月后也已经离世。他的人生经历和业绩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主、自由、幸福的历史进程密切相连,尤其与西北地区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有着不解情缘。  相似文献   

14.
1926年,李大钊根据北京大学订购的美国英文期刊《工人月刊》翻译了马克思专论中国的首篇文章《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先后发表了《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马克思的中国民族革命观》《中山主义的国民革命与世界革命》等译述文章。其中,刊有全译文的《马克思的中国民族革命观》,从1939年至2013年,经历了由简单收录到配有注释的不断完善过程。比较这三篇文章和《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七个汉译本,可以发现,译述《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在李大钊思想史和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新时代推进对李大钊等中共先驱人物及其思想的纵深研究,必须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基于国际跨学科微观考证分析的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深耕文献的挖掘和阐释。  相似文献   

15.
博览     
《正气》2001,(7)
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最   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宣传“十月革命”的领导同志:李大钊。李大钊在 1918年- 1919年,先后发表了《法俄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于 19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1台播放了六集连续剧《哦,王稼祥》.作为一名党史工作者,我至为关注,以极大的兴趣追随着主人公的足迹.观后,感到安徽电视台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一部高品位的上乘佳作.《哦,王稼祥》,真是拍得棒.——选材好,且突出了史料性、思想性、教育性和可观性.本剧选择了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寻找具有中国特色革命道  相似文献   

17.
王尽美同志是我党一大的代表,山东省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位知名的无产阶级革命活动家,对教育问题也颇有见地。他1920年10月11日和11月2日,先后在《泺源新刊》第7号、第10号上,发表了《乡村教育大半如此》和《我对师范教育根本的怀疑》两篇教育论文。1921年1月1日,《山东的师范教育与乡村教育》一文又在《励新》第1卷第2期上发表。他生前正式  相似文献   

18.
今年我办订阅了《湖南党史月刊》,有幸了解贵刊。我个人认为,《月刊》有如下几方面特色: 一、党的历史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党史是“昨天”的往事,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但党史必须与“今天”的现实相结合,否则,失去了党史的社会效益。《月刊》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既有我党  相似文献   

19.
红土见证     
《福建党史月刊》2011,(11):8-15
马克思主义在福建的传播 随着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福建省内也逐渐出现了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进步报刊。如"新闽学书局"公开出售《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革命书刊,并先后创办《闽星》半周刊、《闽星》日刊、《自治》半月刊。这是福建最早对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介绍。  相似文献   

20.
《新长征》2011,(12):F0004-F0004
长影集团的前身长春电影制片厂从1945年10月1日成立至今,作为我党最早创建的电影生产基地,拍摄了大量的革命优秀电影,如《白毛女》、《甲午风云》、《刘三姐》、《董存瑞》、《五朵金花》等。其中《保密局的枪声》创造了六亿人观影的历史记录。长影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聚集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业务骨干,被誉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