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刘秀品 《唯实》2011,(2):96-96
有消息称,现今竟有五成的知识分子、六成的白领自称是"弱势群体",甚至还有45.1%的公务员也自视是"弱势群体"。而2010年11月的那次公务员考试,竞争比例最高的前六个职位,考录比均达到3000比1以上,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一职以4728比1的竞争比例高居热门职位榜首。在考公务员比科举考试中状元还难的现实情况下,  相似文献   

2.
1937年8月,八路军出师华北,担任副总司令的彭德怀除负责分管军事外,还受朱德总司令之托,负责八路军的经费供给和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工作。八路军在华北建立根据地后,力量不断壮大,军费需求也大幅增加,这可成了彭德怀心里的一件大事。于是,行军旅途中,彭德怀常常思考八路军的经费问题。他喜欢向老农打听年景如何、群众的负担怎样,物价是高是低,冀南票是否受群众欢迎等等。这一时期,他为华北敌后八路军的战时经济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让我们从中看到了"彭大将军"的另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3.
1935年,年仅18岁的他踏上了革命道路。1941年,他被党组织派往前苏联红军军事学院学习,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学成回国后,他受党委派到敌占区单独执行潜伏任务,从此开始了他的红色特工生涯。解放后,因组织和形势需要,他留在河南省新乡、郑州等地继续"潜伏"。直到1968年,他才结束了27年的特工生涯,公开身份,重新回到阳光下。在隐蔽战线长达20多年的工作中,他功绩卓著,屡立奇功,他提供的一条情报曾挽救了上百名战士的生命,他身份百变,灵活机动,难辨真假,曾利用假身份战斗在敌人的"心脏",解放后,他更以"敌特"身份挫败了敌人的越狱暴动……他究竟是谁?  相似文献   

4.
袁刚 《当代贵州》2011,(10):42-43
面对"十二五",江口县踏上了又一个五年奋战的征程。我们虽然面临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但也面临既要"转",又要"赶"的双重压力。对此,我们将以误不得的使命感、等不得的责任感、慢不得的紧迫感,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努力推动江口经济社会新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5.
柯云  为校 《党史纵横》2011,(4):16-20
新中国成立后,美帝国主义贼心不死,妄想把新生的红色政权扼杀在摇篮中,多次派遣间谍和武装特务搜集窃取我方政治、经济、军事情报,挑起战端。对此,毛泽东的态度非常明确:一是不怕,二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美帝国主义尽管在朝鲜战场上尝到了毛泽东和中国人民的厉害,但仍不肯服输,反而加速与在台湾的蒋介石勾结,密谋策划了一个险恶的"刺毛计划",即在1969年10月1日,中国国庆二十周年之际,趁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与贵宾见面握手时,引爆定时炸弹,刺杀毛泽东。这个邪恶计划因此也被称为"69101"密杀令。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站在时代巅峰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同时又是个性突出的普通人,他为人处事,接人待物具有极其鲜明的个人特色。因为一块肉就绝交——"以后再不同这个家伙见面了"1913年到1918年五年间,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求学。全国解放后,毛泽东曾对他的同学周士钊说:我没有正式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外国留过学,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一师是所好学校。  相似文献   

7.
1935年6月中旬,红一方面军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在四川懋功县(今小金县)东南达维镇一带,同从岷江地区西进的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师。"经过八个月万里征战、历尽艰难困苦、有三万人左右的红一方面军,同有八万之众的红四方面军会合,大大增强了红军的力量,使两个方面军的指战员都感到十分兴奋。"(《朱德传》)  相似文献   

8.
1950年初秋,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姚溱,亲自交给上海市文化局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处处长沈之瑜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为了明年迎接建党30周年,市委根据中央的指示,决定寻找当年召开中共"一大"的地方,此事属"社会文化事业管理"范畴,所以要他这位处长挂帅,承担起这项重任。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比陈毅大八岁,一个是湖南人,一个是四川人,从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相识,直到1972年1月6日陈毅逝世,在长达44年交往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但是在多年的交往中,他们也发生过不愉快,对于其中的原因,曾有许多研究者认为,毛泽东的个性是"天马行空",陈毅的个性是比较独立坚持,最终导致二人产生误会。其实,真正导致二人不愉快的是1929年6月22日,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陈毅对毛泽东的"夺权"。这件事情不仅极大地伤害了毛泽东,并且最终令毛泽东出走。  相似文献   

10.
陈敏 《党史纵横》2011,(4):52-52
在取得执政地位之前,由于工作需要,我党早期的党员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开身份的党员,一种是不公开身份的党员。不公开身份的党员常常被称为地下党员、秘密党员。前"龙潭三杰"(即李克农、钱壮飞、胡底)和后"龙潭三杰"(即熊向晖、申健、陈忠经)以及白崇禧身边的机要秘书谢和赓等都是秘密党员中的佼佼者。这些秘密党员和上级都是单线联系,有的直至病逝或牺牲,人们都不知道他是中共党员的真实身份。  相似文献   

11.
1935年9月下旬到10月中旬,西北革命根据地,包括陕甘边和陕北两部分,发生了严重的"左"倾错误肃反。中共北方代表和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通过不同的途径得到西北革命根据地"问题严重"的报告,遂派遣朱理治、聂洪钧等人赴西北解决问题,加强领导。  相似文献   

12.
1954年,毛主席会见英国工党领袖、前首相艾德礼时,身穿的是一条屁股上扎满了罗纹补丁、膝盖等处磨得发白的裤子。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外宾要见我毛泽东,还是要看我穿的啥?”通过毛主席的“补丁裤”,我们能够深深体会到毛主席在外交接待中一贯保持的艰苦朴素的作风和务实实效的精神。这也为我们的公务接待定了一个很好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萧克、李达反党集团",是1958年"反教条主义运动"中制造的一起冤案。此案早已平反,但近来有文章涉及此次运动,其中不乏失实之处。为正本清源,笔者曾撰写《"反教条主义运动"中的刘伯承》一文,但限于篇幅,对此案未及其详,今再作专文以还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4.
渠冉 《党史纵横》2011,(4):53-54
陈赓大将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斗争中,他南征北战、戎马倥偬,无数次浴血沙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陈赓将军为人大气爽朗,英雄气十足,干的也都是革命、征战的大事情,做"红娘"这样的小事,似乎跟他挨不上边儿。  相似文献   

15.
胡耀邦对家人和亲朋的要求很严格,他有"二不准":一是不准亲友上京找他办事;二是不准亲友打着他的招牌办事。直到胡耀邦逝世,他在浏阳的亲属没有一个人转为城市户口、安排工作的,全都是普通农民。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留"美髯"是其在革命斗争中改变和隐蔽自己面貌特征的重要手段。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传》中提到,周恩来是敌人抓捕和暗杀的主要目标,特别是认识他的人很多,因此"他通常装扮成商人,后来又留起了大胡子,所以党内许多人叫他‘胡公’。"西安事变具备秘密战线的所有特征,周恩来的"美髯"也是一条重要线索,反映了周恩来刚到西安的活动,也折射出当时共产党与张学良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17.
鲁南 《党史纵横》2011,(3):56-57
1928年5月3日,正当南京国民政府对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际,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保住已从北洋军阀手中取得的巨大权益,不让国民党军队染指东北三省,因而千方百计阻挠北伐军前进的步伐,甚至不惜在北伐军队经过山东济南时,大肆屠杀了6123名中国军民及外交官员,制造了举世震惊的济南"五三惨案"。惨案发生后,由于蒋介石当局奉行对日妥协政策,致使这桩惨案最后竟然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中期,学者郭湛波在其专著《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中,论及李大钊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位置时说:"李先生是研究历史最有成绩的人,也是唯物史观最彻底最先倡导的人;今日中国辩证法、唯物论、唯物史观的思潮这样澎湃,可说都是李先生立其基,导其先河。"  相似文献   

19.
李鹏 《党史文汇》2011,(7):58-62
"三支两军"是"文革"期间人民解放军奉命执行的支持"左派"群众、支援农业生产、支援工业生产、对要害和核心部门及地区进行军事管制、对大中专院校师生实行军政训练任务的简称。它是人民解放军全面介入"文革"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时间在悄然流逝,不经意中,阔别家乡已六年有余了。然而,我对故乡的怀念情愫却与日俱增,犹如深冬冰封的河流,总有绵绵无尽的思乡之情在心底酝酿流动……那天走在街上,手机突然出现一个陌生的号码。我拨过去,原来是家乡的峰哥打来的电话。虽然多年没有联系,可乡音依然让我振奋。峰哥一次又一次地叮嘱:"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