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求是》2012,(7):2
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1957年踏上共和国导弹研制的征程。在他的主持下,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实现了我国军事装备史上导弹运载技术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东风二号取得圆满成功,翻开了我国导弹发展史上自主研制的新一页;中国首  相似文献   

2.
舒平  夏东 《党史文汇》2005,(6):32-34
1999年9月18日,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饱含激情地说:"他们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远与‘两弹一星'事业的丰功伟绩融为一体,记载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同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决定,对23位"两弹一星元勋"予以表彰.在追授"两弹一星元勋奖章"的7名功臣中,有一个为许多人感到陌生的名字,那就是郭永怀.  相似文献   

3.
《当代党员》2011,(7):52-52
1934年,钱学森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硕士学位。两年后,他转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28岁时成为世界知名空气动力学家。1947年,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相似文献   

4.
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23名科技工作者每人一枚由515克纯金制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在这次表彰大会上,江泽民同志饱含激情地说:“他们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远与‘两弹一星’事业的丰功伟绩融为一体,记载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在追授“两弹一星元勋奖章”的7名功臣中,有一个名字——郭永怀让许多人感到陌生。  相似文献   

5.
几十年来几十年来,每当他仰望星空时,身后总有温暖的依靠。在他眼里,她就是他的最美嫦娥一1959年,对30岁的孙家栋来说,紧张又忙碌。一年前,他从苏联回国,因留学时品学兼优,人还未到,就已被时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的钱学森看中了。孙家栋是辽宁人,3岁时随家人迁往哈尔滨,战乱中辗转求学。  相似文献   

6.
黄子云 《广东党史》2011,(11):15-21
核武器是毁灭性武器,也正因如此,它又是最安全的武器。中国要的是生存的权力,不是战争,因此,她必须拿到这件终极武器。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说得好:“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之一,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是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的,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8.
1968年12月5日凌晨,北京上空的一次飞机失事不但让周恩来流下了眼泪,更让中国的国防科技建设受到重创。著名空气动力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之一郭永怀在这场事故中壮烈牺牲了。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23名科技工作者颁发了每枚  相似文献   

9.
王建柱 《世纪桥》2012,(6):25-32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人造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的编写过程中,曾把书稿报送钱学森同志审读。他在看过送审本后,于1999年5月23日致函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对这部著作我有发言权的只是‘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但在过去,这是高度保密的;幸而在今年5月6日,由张劲夫同志写的《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才在《科学时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解放军报》上发表,可以公开了。  相似文献   

11.
王建柱 《求贤》2006,(7):30-32
彭桓武的名字是与新中国在核反应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和基础物理上的辉煌成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人之一;他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反应堆理论与反应堆计算人才;他是核潜艇动力方案的领导者;他领导并参加了原子弹设计方案的制定、氢弹的设计试验以及我国第一次地下核试验的理论领导工作。他培养了周光召、黄祖洽等一大批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