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敬爱的小平同志离我们而去了。但他关心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的耿耿情怀却永远铭记在家乡人民的心中,激励着家乡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的遗志,把广安建设好。 1904年8月22日(农历甲辰年7月12日),小平同志诞生在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1918年下半年,小平同志离开广安,1920年自重庆去法国勤工俭学,追求富民富国之路,这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年表     
从牌坊村到天安门 (1904-1949) 1904年8月22日生于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取名邓先圣. 1909年进私塾读书,学名邓希贤. 1910年入协兴乡初级小学学习.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旧居坐落在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这是一所南方传统的三合院,清一色的农家瓦舍,共有16间房子。1904年8月22日(农历7月12),邓小平同志在这里诞生。读私塾、上小学、进中学,度过16个春秋之后,他于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并逐步走上革命道路。从此,小平同志再没有回过老家。  相似文献   

4.
小平故土情深曾邦才小平同志关心家乡建设的耿耿情怀永远铭记在家乡人民心中,激励着家乡人民继承他的遗志,把广安建设好。1904年8月22日(农历甲辰年7月12日),小平同志诞生在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1918年下半年,离开广安,1920年自重庆去法国勤工俭...  相似文献   

5.
资料卡片     
伟人足迹邓小平生平大事年表(一) 1904年8月22日,生于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取名邓先圣。 1909年,进私塾读书,学名邓希贤。 1910年,入协兴乡初级小学学习。 1915年,入广安县高等小学学习。 1918年,入广安县立中学学习。 1919年秋,考入重庆留法预备学校。 1920年10月,抵达法国,不久入诺曼底区巴耶男子中学学习。  相似文献   

6.
1920年邓小平同志远涉重洋赴法国留学,去寻求救国之道,从此一离七十余载,再也没重踏故乡的土地。邓小平于1994年8月22日诞生在广安县姚坪里(今协兴乡牌坊村)一个旺族家里。辈名邓先圣,别名邓希贤,乳名贤娃尔,小平是他1927年在武汉作地下工作时用的化名。小平童年、少年都是在家乡广安度过的。1910年6岁的小平正式入私塾发蒙读书,次年进入协兴场上的北山小学学习,1915年插班在广安高等小学堂读书。1918年考入广安县中  相似文献   

7.
1904年8月22日,即农历七月十二日,邓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他的出生,对于一个三代单传的家庭来说,自然是件非常喜庆的事。于是父亲邓绍昌按照邓氏家族谱系的字辈,给儿子取名邓先圣,后来又取学名邓希贤,希望他能够建功立业,超过先祖成为贤才、人圣。20多年后,他投身于革命事业,为适应秘密工作的需要,于1927年自己改名为邓小平。  相似文献   

8.
今年 8月 2 2日 ,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的纪念日。我们和第十四期局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怀着崇敬的心情到伟人的故乡广安考察学习 ,并对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从中“受到了教育 ,得到了启发”。一、概况广安市位于四川省东部 ,与重庆西北部接壤。 1993年设立地区 ,1998年撤地建市 ,辖广安区、武胜县、岳池县、邻水县、代原华蓥市 ,幅员面积 6 344平方公里 ,总人口 4 5 0万。190 4年 8月 2 2日 ,邓小平同志诞生在广安协兴牌坊村 ,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 ,15岁离开家乡 ,远…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生于四川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5岁进私塾发蒙.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安中学.1919年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从此接受马克思主义而走上革命道路,并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对自己的家乡四川这片美丽的沃土也十分热爱和关心.建国后,连同主政西南地区一起计算,他十次回四川,满腔热情地关心、支持四川的革命、建设和改革.  相似文献   

10.
晓燕 《党史文苑》2004,(1):28-29
一百年前,也就是1904年的8月22日,一位日后对中国现代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在中国西南内陆省份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降生,父亲给他取名为邓先圣,学名邓希贤。他,就是邓小平。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正因如此,邓小平上下求索,历经磨难而不停其为祖国和人民奋斗的步伐。他的一生因此充满传奇色彩,他也因此而成为中国现代史上与毛泽东齐名的一代伟人——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站了起来,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富裕起来。 百年后的今天,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人民正朝着全面小康的目标奋力前行。饮水思源。在2004年到来之际,我们选择了邓小平人生的12个侧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六期展示给读者,以此来纪念小平百年诞辰,表达我们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1.
100年前,也就是1904年8月22日,一位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与孙中山、毛泽东起到同等作用的历史巨人,在中国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降生,父亲给他取名为邓先圣,学名邓希贤。他就是邓小平。 20年前,也就是1984年2月7日,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风尘仆仆地从广东省来到厦门,在视察了解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进展情况后,作出了“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重要指示。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岛,并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进一步赋予厦门特殊政策、灵活措施。 20年来,改革开放的号角响彻鹭岛内地,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当年邓小平亲手栽下的樟树,已经枝繁叶茂、绿茵如盖。睹物思人,饮水思源,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特地选登邓小平视察厦门的一组照片,再现其当年视察活动的历史过程,以此来深切缅怀其伟绩丰功。  相似文献   

12.
车出广安市,沿大道西行十几里,便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故里——协兴镇牌坊村。何为牌坊村?据说明末清初时这里出过一个翰林,全村老百姓便为,他立了一个牌坊,这位翰林姓邓,故而这个村庄又称“牌坊邓村”。  相似文献   

13.
<正>2007年7月18日,传来童小鹏在北京去世的消息,老人走完他93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无比热爱的事业。尽管我们知道这一天终会来临,但仍然被震惊得悲痛不已。回想起多年前的那次探访,不禁感慨万千。2005年4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的前夕,我借出差北京的机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早年曾留学法国、俄国,乃海内外皆知的经历.然而,邓小平还有一个颇具读书、写字、作文价值的启蒙学校——塾馆,却不闻于世.清代光绪三十七年七月十二日(公元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诞生在四川广安州协兴场姚坪里(今广安县协兴镇牌坊村),父亲邓绍昌按邓氏家谱字辈为长子邓小平取名邓先圣.1909年农历正月十五刚过,邓绍昌严肃地对不满5岁的邓小平说:贤娃儿,你已经是个大孩子了,今天送你去发蒙.从现在起就要发愤读书,好好听先生的训导.  相似文献   

15.
今年8月22日,是小平同志的百年诞辰。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小平故居管理办公室略显陈旧的储物柜里,存放着99册写满了参观者留言的留言簿,而目前放在前厅供人们留言的,是第100本。并没有人刻意去规划这个数目,只是历年来不停地换着各式各样厚薄不一的留言簿,最后,在小平99岁时,人们发现居然恰好是99册。1984年,小平故居对游人开放时,只有一个工作人员,他把当时大队记工分的报表包上旧报纸,用粗棉线一针一线地订成了留言簿,这样的手工简装本一共有19册。后来,换成了从乡场供销社买回来的正式一点儿的硬皮抄,100多页,封面是蓝色和红色。1…  相似文献   

16.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举国上下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于2月24日召开座谈会,深切缅怀小平同志对中国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贡献,决心化悲痛为力量,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继承小平同志的遗志,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开创党史研究的新局面。下面是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威:小平同志逝世的消息传来后,心里很难过。在悲痛中,想了很多。在我们党诞生7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我觉得有三位最杰出的伟大人物应该永载史册。一位是毛主席。是他缔造了新中国,使中国…  相似文献   

17.
正1904年8月22日,在中国四川广安的牌坊村,诞生了一名男婴,父亲邓绍昌为他取名为邓希贤。在川东北这个小村子里,邓希贤度过了他简单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那时的中国苦难深重,民不聊生,仁人志士们怀揣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抱负,一次又一次与旧世界进行着抗争。在这样的大风潮大背景下,年仅16岁的邓希贤离开了故土,开始走向一条新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旧居坐落在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是一所南方传统的三合院.到邓小平旧居瞻仰的人们常在小平旧居横堂屋门前驻足,动情吟诵一副五百字长联.这副长联曾荣获全国老同志言志征联大赛一等奖第一名.作者是今年六十七岁的四川楹联学会会员刘利,长联于1994年初悬挂在邓小平旧居堂屋门楹左右,用四块云南红松木精雕细刻而成,红底白字,璀璨夺目,气势壮观.  相似文献   

19.
正"要让牌坊村脱贫致富,村民过上好日子。到2017年,实现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200元以上的奋斗目标。"这是肖代福驻村后许下的诺言。针对牌坊村的实际情况,肖代福对症下药,突出重点环节,带领村"两委"班子大力实施驻村帮扶15字方案:"兴产业、修路、建场所,帮残、强班子、扶困",充分发挥党员  相似文献   

20.
正他把忠诚注入灵魂,他把为民融入血脉,他把公正当作追求,他把清廉视为生命。即使猝然倒下,却把丰碑在人们的心中高高树起。2017年12月1日清晨,吕建江因病去世的消息刷爆了石家庄的微信朋友圈,我更是无比震惊、悲痛不已。就在前一天,他还在微信中回答了我的咨询,转眼间天人永隔。追悼会那天,我高举着他生前的照片,与上千名群众一起含泪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