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理层收购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目前尚无专门规范管理层收购的法律,完全意义上的管理层收购的合法性还不能确定。不久前,财政部也因此紧急叫停了管理层收购,今后要充分发挥这种制度的作用,必须要在其中引进信托机制,加强它的信息披露与监管,并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2.
MBO(ManagementBuy-Outs)即管理层融资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行为。MBO是LBO(LeveragedBuy-Outs)即杠杆收购的一种,当运用杠杆收购的主体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时,LBO就演变为MBO。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管理层收购法律障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四奇 《法学》2004,(10):95-101
管理层收购固然具有相对的制度比较优势 ,但在探讨该模式时 ,更应从中国的本土法律规则之资源出发 ,以明了我国管理层收购的法律障碍及所存在的法律风险。否则 ,就可能导致该制度既定功能与价值的缺位。鉴于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中 ,法律规则创新存在有极大的滞后性 ,因此为了确保管理层收购的公正性、价值性与透明性 ,就有必要将其纳入法治的轨道 ,对阻滞管理层收购的法律规则进行反思 ,并进行相应的矫正。  相似文献   

4.
MBO是英文ManagementBuy—outs的简称,中文通常译为“管理层收购”,是指企业或公司的管理层通过购买他们所经营管理的企业或公司的股份,以改变企业或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的一种收购行为。就我国MBO的法律规制而言,大体可以区分为一般法律规制和特别法律规制两部分。所谓我国MBO的一般法律规制,是指有关规制或调整MBO的一般法律规范或普通法律规范。按照法的效力等级,有关规制或调整MB0的一股法律规范包括所有有关MBO的法律(如《公司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信托法》、《民法通则》、《合同法》、《工会法》、《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MBO的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BO和ESOP(员工持股计划 )、ESO(经理股票期权 )一样 ,具有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功能。在上市公司中推行MBO ,符合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需要 ,有利于解决国企改革中的产权明晰问题 ,可以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但是应当明确 ,MBO自始至终是管理层进行自我激励的一种手段。在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 ,有必要在鼓励和支持上市公司管理层推行MBO前 ,针对实施MBO的诸环节完善相应的法律环境 ,既要从制度上为推行上市公司MBO排除障碍 ,又要防止MBO的运作因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而被上市公司管理层恶意地滥用。  相似文献   

6.
从国家管理的角度来看,管理层收购由于是内部人购买,收购者可以利用信息的不对称侵害其他人的权益,所以必须制定专门的法律制度加以规范。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在制定有关管理层收购的法律规定时重点保护以下两方面的利益:一是防止在管理层收购中管理层利用其职权优势低价买入国有股权,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二是要防止管理层利用信息不对称损害社会公众持股人的利益。在管理层收购中,国家将会通过制定法律法规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7.
MBO(ManagementBuy-out)即“管理层收购”,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现阶段,在以《公司法》和《证券法》为主干所设定的公司股份收购的制度框架下,MBO是实现产权结构变动、完善资源配置颇为有效的方式。但也存在一些法律障碍,作为现代市场经济重要的金融工具之一,信托引入MBO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由于MBO信托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有别于传统的MBO方式,它可以克服传统的MBO方式所不能克服的法律障碍,有鉴于此,本文作者对MBO信托做了一系统的探讨,对相关的制度完善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收购行为是MBO的核心,一是代表买方的管理层,在战略投资者的资金保障下,兼顾企业员工利益等方面采取收购行为;另一是所有者为代表的卖方MBO目标企业,通过中介机构(如财务顾问、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进行策划、法律咨询、企业价值评估等经济活动,但实际收购中经常由于管理层内部人优势,中介机构基本上是从管理层利益出发开展评估工作的。目标公司所有者背后还有对目标公司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地方政府。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法律缺位,造成MBO的定价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目标企业管理层和对企业资产有直接控制力的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9.
实施MBO中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邬俊 《法学》2002,(11)
管理层收购有利于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但是在我国,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制度规范,在实施管理层收购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要真正实现管理层收购的最终目的,就必须有规范而理性的法律制度来引导约束管理层收购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将通过分析美国都乐食品公司MBO成功案例,有针对性的揭露我国国有企业实施MBO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运用管理层收购方式实现我国国有股、法人股的减持以及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的呼声日益高涨。然而,目前我国公司管理层收购在实践中面临管理层收购的适用对象、收购主体、收购方式、收购价格、融资方式、管理层持股期限、信息披露以及对中小股东和职工利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障碍与问题。对上述法律问题的成因和症结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我国公司管理层收购的法制化、规范化以及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健康推广运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管理层收购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管理层收购是对传统公司理念的反叛 ,它具有股权激励和理清产权的双重功能。这种收购方式在西方国家十分流行。我国于 1999年引入这种收购方式。但对这种新的收购方式缺乏应有的法律规范 ,它的运行存在诸多的法律障碍。为了保障管理层收购的健康运行 ,有必要从法律上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14.
张楠 《法制与社会》2012,(3):198-199
管理层收购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英国,其产生的动力源于国有企业私有化、企业集团多元化资产剥离等。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萌芽契机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但其并非作为一种概念明确提出,而是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索方式之一。管理层收购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利益与道德风险,因此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国家开始规范管理层收购的主体资格。本分通过分析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现行法律机制,从宏观的角度进一步探讨我国应对管理层收购实施主体限制的机制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并购浪潮中的MBO(管理层收购),近年来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一个最热门的话题。2000年至2004年间我国国有企业股权的改革过程中大胆启用了该制度。然而,由于我国对杠杆并购在理解上存在的误区、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以及交易过程中国有股权价格计算的不规范,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事件频频发生。2005年4月15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公布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禁止国有企业进行管理层收购。本文通过比较和实证分析认为,MBO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所起的促进作用是不可质疑的,它将会是未来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手段。针对现在国有企业改革中MBO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尝试从法律制度、融资、定价等方面分析对策,以促进MBO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信托制度的特点使其在MBO实施过程中具有传统融资工具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得信托成为MBO融资中更加有效的金融工具。MBO信托使资本和融资相结合,联系资本市场和产业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现有法律制度的约束。本文指出在当前市场体制下,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信托立法,促进信托信用机制的形成,对信托业进行深刻整顿治理,使信托公司在我国的管理层收购实施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管理层收购大都采取了变通的方式 ,TCL的管理层收购在实际运作中灵活规避了其面临的发展障碍 ,显示出了自身的特色。文章通过剖析TCL集团的管理层收购案例 ,发现TCL在MBO中有些技术的处理仍然具备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彪  张蕾 《政法学刊》2005,22(6):15-19
MBO信托是现代企业收购制度之一,与传统的管理层收购相比,MBO信托具有许多先天的优势,能够很好地解决管理层收购制度面临的法律困境。在实施MBO信托时,必须以严格遵循MBO的价值评判标准,注意相关的配套制度,尤其是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曹凤岐:比股权分置改革、《证券法》、《公司法》更有战略意义的是国九条。赵旭东:最重要的问题当属法律的实施问题。史际春:法≠法条,法治水平不可能因为若干法条的变化而在短时间内获得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杨悦新 《法人》2005,(5):74-74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国有大 型企业不准搞MBO,国有中小企业可以 探索”,并出台了相关的规章,这在某种 程度上为一段时间以来激烈的国企MBO 之争论划上了一个句号。但从MBO法律 规制的角度来讲,则还有太多的问题要 思考、破解。 这一争论是在去年由香港中文大学 教授郎咸平先生撰文引发的。郎咸平点 名指出某些公司在“国退民进”过程中 席卷国家财富,并强烈建议停止以民营 化为导向的产权改革,其中主要是国企 MBO。国内学界对他的说法存在很大的 争议,国企MBO是去是留?是用法律手 段还是行政办法去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