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根本上说,地缘政治是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来考察和策划国家发展的战略,大国崛起的成功同地缘政治的娴熟运用密不可分。在美国崛起的实践中,以马汉、斯皮克曼和布热津斯基为代表的地缘政治理论,为美国的成功崛起和世界霸权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南。而这一点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无疑具有更深远的蕴涵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4,(34)
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的一部分,它根据各种地理因素和政治格局,分析与预测世界战略形势和相关国家政治行为的一门科学,该理论最大的现实性意义在于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南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东南亚国家特别是越南、菲律宾以及马来西亚依靠国土邻近之便开始占领南海诸岛屿,并对所占岛屿周边海域进行了能源开发。本论文以南海争端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研究南海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从而探究其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使地缘政治理论的海陆两分结构和毗邻国家为敌的区域结构逐渐失去解释力,传统理论对海陆两极差异性和区域内国家关系的悲观解释随着全球化和相互依赖进程的发展呈现出逐渐消解的状态,这使地缘因素中的合作倾向得以释放和发展。全球化时代需要新的地缘政治结构模式,这种理论应该否定以往地缘政治学中的冲突性观念,谋求在联合性的地缘政治观念主导下构建以合作与联合为主题的地缘政治研究模式。这种模式体现在全球层面上是海陆联合的地缘政治结构,在区域层次上则是区域内与区域间的合作与联合。虽然国际政治现实中还存在着许多争斗的现象,但是合作的趋势应该是未来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区域和地理是地缘政治和区域经济研究的基本框架.地缘边界效应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是一种动力机制,地缘政治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的对外经济联系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同样,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有助于推动多边外交,改善国家问的关系,改变世界地缘经济格局和资源空间分配格局.必须建立合作型的安全新模式,以积极的多边主义外交参与区域安全合作,积极发展地缘相邻国家问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探索不同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崔秋灏 《理论导刊》2008,(4):120-122
中国需要东盟,东盟也需要中国.中国与东盟各自非常重视发展相互间的友好关系,这既是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区安全使然,也是国家根本利益之所在.只有不断加强了解和沟通,发展友好合作,求同存异,减少麻烦,才能构建新型睦邻关系,实现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6.
苏丹是非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被一分为二,不仅是苏丹地缘政治的悲剧,同时也是世界地缘政治版图日趋碎片化趋势的最新写照。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2,(32)
国际战略是国家战略和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主权国家在对外关系领域内较长时期和全局性的谋略,也即主权国家在国际斗争中运用国家实力谋求国家利益的筹划与指导。从其分支和表现形态来说,主要有国家安全战略、外交战略、政治战略、对外经济战略、国防和军事战略、意识形态战略等等。从空间范围划分,有全球战略、地区战略(地缘  相似文献   

8.
苏丹是非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被一分为二,不仅是苏丹地缘政治的悲剧,同时也是世界地缘政治版图日趋碎片化趋势的最新写照。对于苏丹分裂,不少观  相似文献   

9.
尹朝晖 《理论导刊》2007,15(6):90-93
无论是从地缘安全、地缘经济以及能源安全来说,中亚都对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冷战后,中亚政治格局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世界各大国及地区势力纷纷向中亚渗透、争夺,展开激烈的地缘博弈。中国的地缘安全环境日益复杂,必须采取相应的地缘战略为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0.
张丽华  姜鹏 《理论探讨》2012,(5):141-144
地缘环境变迁对于国家粮食安全观念转变有着重大影响,并进而决定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调整与粮食安全政策的基本走向。地缘环境的复杂现状和大陆型地缘类属身份客观上影响了我国战略选择路径,决定了我国仍需坚守高自给率的粮食战略选择路径。但随着东北亚地缘环境的变迁,中国也需要在具体策略及战术层面上相应调整粮食安全的评估机制,构建东北亚地区粮食安全的合作机制,以实现国家发展在政治安全和经济效用之间最佳的平衡,从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