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述记忆画像的操作是指口述记忆画像技术人员(简称技术员)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将目击对象形象特征进行组合或绘画,制成目击对象的摹拟人像的过程.其基础是目击者的描述和技术员对形象的认识与理解,而操作只是将它们用图像表现出来的方式.目前口述记忆画像一般采用计算机人像组合和手工绘画这两种方式.计算机人像组合的方法是把人像资料进行分类,一般分成:脸型、发型、耳、眼、眉、鼻、嘴、胡须和饰物等几大类,每类再由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资档图片组成资档库,画像时,在各类资档中挑选出所需图片,用计算机加以组合,从而得到所需的摹拟人像.计算机人像组合技术也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了逐渐的更新.最初,它只是一种等比例的组合,而且资档图片一般采用线描的形式,所合成的人像缺乏直观性,显得很呆板,尽管如此,它还是在早期的侦查破案中创造出很多成绩.现在,我们使用的计算机人像组合系统已经变得耳目一新了.首先,先进的内存扩大了资档容量,提高了检索速度,简便了操作方法;其次,光影式的表现形式使人像体积感和可视性增强,方便了辨认和理解;再者,新设制的修改程序可以任意调整五官的大小,长宽,深浅等,增加了技术员对画像的操纵能力.  相似文献   

2.
口述记忆画像就是根据目击者的描述绘制出目击对象相貌特征的活动.口述记忆画像的陈述过程是目击者将记忆中的人像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的过程.严格意义上讲,它还包括技术员与目击者之间的交流、启发和绘画过程,所以,陈述过程不同于感知、记忆过程的地方是,它是由目击者与技术员共同完成的.也就是说,单纯有目击者的良好描述或有技术员较高的操作技巧都不能完成该过程.作为口述记忆画像的一个阶段,陈述过程建立在感知、记忆以及综合分析、绘制等活动基础之上,成为口述记忆画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影响画像质量的几个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刑事技术》2004,(1):47-48
目击人口述记忆画像在侦查破案中的运用 ,这些年来在全国侦查实际工作中越来越普及。但是画像的质量参差不齐 ,实际效果好坏相差很大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操作人员本身的素质存在着很大的距离 ,口述记忆画像不是简单的拼凑 ,而是集心理学 ,人体结构学 ,光学以及美术造形和个人经验的综合 ,本文就影响画像质量的几个关键因素作如下讨论 :1 记忆是画像成功的关键按照心理学的说法 ,当一个人对某个人引起注意就形成了记忆。当目击人所经历的一件事情能引起他当时强烈的情绪波动 ,刺激了他的情绪 ,特别是威胁到安全时 ,这时大脑能够非常清楚和牢…  相似文献   

4.
人像组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目击人的口述把犯罪嫌疑人的相貌刻画出来。笔者认为,摹拟画像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画像员要找准人像组合的“切入点”。把握“切入点”的第一步就是公安部刑侦专家张欣同志所讲的:一是熟悉现场情况;二是判断目击者的记忆能力;三是掌握目击者的心理状态;四是画像与对象接近相似程度的预测。此外,还要对犯罪嫌疑人的脸型、胖瘦、年龄有一个大概的判断。1发现“切入点”1.1“一针见血”的外貌特征实际工作中能遇到的高素质的目击者是不多的,他们往往说出一些民间通俗的外貌特征描写词汇,笔者把它们列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浅析摹拟画像在侦破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丽 《刑事技术》2003,(4):44-46
摹拟画像是根据受害人或目击证人的回忆,口头描述罪犯或嫌疑人面貌特征,通过操作人员整理后用手工绘画的方法再现其像貌。史料记载:我国西周时期,奴隶制专政的国家机关已采用摹拟画像这一方法缉拿罪犯,时称“画容图形”。现在摹拟画像在刑事侦察工作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刑事技术的发展和要求运用的更加广泛、更为科学,作者联系自身的工作实际,略谈对摹拟画像的粗浅认识。1摹拟画像在案件侦破中的成功运用1998年12月9日晚,某镇一名女学生在回家途中被歹徒劫持强奸,由于该镇人口众多、人员流动量大,单纯的摸排工作收效甚微。一星…  相似文献   

6.
目击者诸因素对模拟画像相似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勇 《刑事技术》2008,(4):45-46
模拟画像技术是在案件侦破过程中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利用绘画或人像组合仪对犯罪嫌疑人的颜面各部特征进行再现,并加以局部的调整和修改,从而形成完整的、与目击者描述形貌特征相似的案犯的画像,以供识别一种专门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模拟画像是一门科学性和实用性兼备的刑事技术,根据目击人所描述的犯罪嫌疑人特证,勾划出可视的形象画面,其对缩小排查范围、确定犯罪嫌疑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模拟画像从古至今都是破案的一个途径,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也更加突显。制作一幅高质量的画像,必须掌握画像的刻画要素。  相似文献   

8.
在强奸案件中,根据受害者的客观描述,准确刻画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征,是缩小侦查范围,快速侦破案件的关键。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体会,认为准确刻画犯罪嫌疑人的形象,要做好以下三点。1了解案情、勘察现场、熟悉案件的各种因素,掌握案犯的有关情况了解案情、勘察现场、熟悉案件的各种因素是做好模拟画像的基础。了解案情有助于画像技术员准备画像的前期工作。如初步估计案犯的形象,有针对性地准备人像照片,提高画像的效率;勘察现场有利于了解现场的方位、空间、光线,判断受害者描述的客观性;熟悉案件的各种因素可以掌握案犯选择的侵害对象、作…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工具,由于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而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在刑侦领域同样如此.这里,我们将介绍公安部和清华大学共同研制的《计算机人像组合系统》在刑侦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人像组合技术来源于传统的模拟画像,即当事人或目击者描述案犯的容貌,专业画师根据当事人或日击者的口述绘制出案犯的面部图像.或者根据不同的容貌特点,分别画出各种特征的五官图像,然后根据目击者的描述进行拼图,最终形成模拟画像.  相似文献   

10.
付旭东 《刑事技术》2003,(Z1):58-58
通常我们所说的摹拟画像是根据目击者的口述将目击对象绘制成摹拟像的技术,也称口述记忆画像。事实上,摹拟画像还包含一些特殊的摹拟方式如根据儿童时期人像资料,污损、模糊、变形的人像资料等绘制摹拟人像。在此,笔者就实际应用较多的用模糊(变形)图像摹拟人像的操作作一些探讨。1模糊图像的形成电子监控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技术防范和内部监控手段,已经愈来愈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在如交通、金融、商贸、服务等行为中,以其高效隐蔽等特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使用现状看,该技术尚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以至容易产生部分盲点,拿摄像…  相似文献   

11.
刑事记忆画像浅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刑事记忆画像的定义:刑事记忆画像是根据目击者在案件的发生过程中或者发生前后所看到的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点的真实回忆所描绘的结果,利用素描或者计算机人像组合的方法,将目击者的语言信息转换成图像信息,成为可视的形象,使群众能够直观辨认。刑事记忆画像的功能:目前,国内的刑事记忆画像技术主要是为案件的侦查提供方向。侦查员利用画像在走访、调查过程中“按图索骥”,以像找人。刑事记忆画像的要求:抓住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点,并将其典型化、特征化。只有抓住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点进行刻画,才能突出其个性。笔者根据多年的工…  相似文献   

12.
张欣 《刑事技术》1998,(4):29-29
陈述记忆画像是通过目击证人对案犯面貌形象的回忆刻划,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这项技术的运用上有很多成功的经验。笔者在办案过程中体会到陈述记忆画像的制作虽有难度,但关键在制作画像过程中体会目击证人的心理。 1 目击证人的记忆是画像的首要条件 记忆是视觉、感觉、知觉、想象、思维等因素的综合,目击证人的记忆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意识的记忆,另一种是无意识的记忆,在进行画像工作时必须要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分析目击证人记忆的由来及形成过程的可靠性,科学地反映出罪犯的真实面貌特征。  相似文献   

13.
浅谈模拟画像的绘画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辉 《刑事技术》2005,(5):44-46
模拟画像是指根据目击者或当事人描述的形象特征,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自己的理解与经验,采用绘画的方法,再现出模拟对象类似的具体形象的一种技术手段。这项技术古已有之,可以说比现代运用的更加广泛,因为当时还没产生照相技术,不可能有照片,再现案犯形象、通缉案犯,只能通过画像手段。只不过,当时的绘画还没有发展到与结构学、解剖学和体积学等学科相关,画像人员只是运用中国画的线描的形式来完成画像,他们只能做到对对象表面上的轮廓线进行描绘,而不能做到对对象的结构与体积的表现。外轮廓线固然重要,而结构与体积的表现,特别是脸部的结构与…  相似文献   

14.
刘辰 《刑事技术》1998,(5):24-25
摹拟画像是绘画在刑事侦察中特殊应用形式,它不是有模特作为写生对象,而是依据他人语言的描述摹拟出来的人像,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脸谱追忆还原工作,期间有一个印象——综合——形象的演变过程,从而实现由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15.
张伟 《刑事技术》2003,(Z1):54-55
模拟画像在我国古代办案中已广为采用,是用于捉拿、通缉罪犯的一种手段,因为行之有效而延续到今天。随着照相技术的出现,警察部门能够获取罪犯的照片并建立相关资料。由此发展成为,让刑事案件目击者翻阅已有照片资料,查看有无犯罪嫌疑人或找出相近者再加以修改,随后又出现了拼接合成、胶片重叠合成等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计算机在公安工作中的普及应用,使用计算机来恢复目击者见到的犯罪嫌疑人相貌,已成为世界各国刑警部门竞相采用的一种高技术手段。1计算机人像组合系统的优势计算机人像组合实现了从目击者的记忆到可见的人面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正人体表征,即人体外部可见的一系列形态特征,包括容貌、身高、发色、肤色等。对犯罪嫌疑人外部可见表型特征(表征)的精准鉴识,可为侦查破案、缉查罪犯提供依据和线索,在公安机关侦破案件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在目前的案件侦破中,可通过获取被侵害人或目击者对犯罪嫌疑人形态特征的回忆,直接形成描述文字,或利用模拟画像技术生成模拟画像加以辅助,以配合后续的调查工作。其中,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摹拟画像已由过去手工画像发展到电脑人像组合阶段。计算机摹拟画像的核心问题就是制作者与目击者之间有效的合作。这是决定摹拟画像是否成功的关键。目击者在摹拟画像中的作用有现场目击者是进行摹拟画像的前提条件。摹拟画像的第一手资料就是目击者的记忆。目击:目击者所处的环境、条件及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目击者的观察效果。如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目击对象的相貌就会有所差异。正面观察和有一定角度观察到的脸型就会有差别,后者观察到的脸型比前者观察到的脸型要瘦一些或长一  相似文献   

18.
蔡璐  张欣 《刑事技术》2013,(3):43-45
口述记忆画像是根据目击者的视觉印象,运用绘画技术综合绘制出案件相关人员肖像的技术。这一技术为刑侦破案提供快捷、直观的犯罪嫌疑人形象,给案件侦破工作提供便利,但想灵活运用这门技术要求技术员既要有高超的绘画技能,又要有丰富的办案  相似文献   

19.
《GA计算机人像组合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应用涉及的学科较多,如刑事侦察学、计算机技术、美术、心理学、人体解剖学等,且各方面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在进行计算机人像组合时,整个组像步骤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组像的效率和精度。全面细致地了解案情,能使我们做到准确地发问、恰当地启发、合理地取舍,它包括发案时间、地点、人数、经过、性质、手段、环境、天气、光线等各个方面。询问与启发被害人(目击者)准确客观地描述犯罪分子相貌特征,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如果是多位目击者,可集中一次组像,也可分别组合几张人像相互弥补,增加其可辨性。首先了解被害人(目击者)当时与罪犯接触或相视的经过,时间长短、角度、距离、方位、能见度及心理状态等。再则启发、引导被害人(目击者)进入当时的"角色",回忆罪犯的相貌特征,按照整体面部形象、脸型轮廓、发型、眼睛、眉毛、鼻子、嘴巴的顺序,依次将大概形状描述出来。  相似文献   

20.
犯罪行为人存在的客观性以及人与人面貌的差异性、个体和种族面貌特征的相对稳定性,是利用模拟画像技术刻画犯罪嫌疑人的基础,这使得通过收集和利用犯罪现场信息以及目击者关于作案人或犯罪嫌疑人形象、行为的描述而侦破案件具有可能性。因此,如果在调查工作中发现了关于作案人或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信息,并完整准确地以图像方式加以反映、记录,该案就已经具备了破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