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露丹 《世纪桥》2014,(12):49-50
微博政治互动、政治事件的网页搜索、新政策出台后的满意度网上投票等方式渐渐改变了我们政治参与的传统方式。大学生是我国人才资源的关键,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积极了解我国的政策变化并不断关注世界政治发展动向,但是偶尔也会出现大学生冲动、不理智的网络政治参与的负面问题。本文基于对公民政治参与内涵与意义的分析,梳理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公民政治参与现状,最终提出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提高大学生公民政治参与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从青年网络民族主义参与过程中的极端行为出发,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从众效应、个人成就动机效应、去个性化效应、群体非理性效应等社会心理因素,对青年网络民族主义参与过程中极端行为的影响与互动,并据此为提高青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合理化建议,确保实现青年以理性的心态参与网络民族主义,从而强化青年大学生的理性爱国行为,引导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的理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从青年网络民族主义参与过程中的极端行为出发,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从众效应、个人成就动机效应、去个性化效应、群体非理性效应等社会心理因素,对青年网络民族主义参与过程中极端行为的影响与互动,并据此为提高青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合理化建议,确保实现青年以理性的心态参与网络民族主义,从而强化青年大学生的理性爱国行为,引导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的理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微媒体政治参与是大学生通过网络手段顺利实现政治社会化的重要保障。当前,大学生微媒体政治参与在知、情、意、行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顺利进行。积极促进大学生微媒体政治参与,不但有利于维护校园网络环境的稳定与发展,更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5.
网络问政对政府决策、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社会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我国公民参与网络问政仍存在部分领导干部对网络问政认识存在误区、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自由缺乏有效规范、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相关制度环境缺失等问题。因此,强化政府引导、推进网络问政健康发展,提升领导干部对网络的认识与应对能力,培育公民有序理性参与网络问政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善治和网络政治参与,是我国政治研究和政治建设中出现时间不长的新课题、新实践,与民主政治息息相关的这两者,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网络政治参与对善治发挥着积极功能,但同时也具有负面效应;善治则对网络政治参与起着规范作用.为了发挥网络政治参与对善治的有效推动作用以最终实现善治的目标,从政府方面来说,应该本着治理的理念,和网民进行合作,对网络政治空间进行共同管理,为网络政治参与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公民方面来说,网络政治参与要做到积极、理性和负责,同时还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注重策略与艺术.  相似文献   

7.
魏来  涂一荣 《湘潮》2013,(8):34-35,61
通过对华中地区五所高校近千名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客观地审视了当前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及政治参与现状;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行为总体上积极理性,但其政治认知存在浅层理解和多重困惑,政治参与出现冷漠现象和功利色彩、爱国情感走向行动和观望双重倾向等问题;建议探索新型德育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养政治认知能力、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并加强指导和监督、开展政治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爱国主义氛围。  相似文献   

8.
政治机会结构是决定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关键变量,政治机会结构理论是透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重要视角。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机会结构的改善,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渠道和盟友,带来了更多的政治思想资源和宽松氛围,促进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政治机会结构存在的局限,又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存在广度和深度不够、具有一定盲目性和非制度化等问题。为推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健康有序发展,需要从提高网络政治参与渠道的效能,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专业化指导,增进政治思想整合和构建法治化规制体系等方面优化政治机会结构。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村妇女政治参与问题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对基层民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意识整体水平不高,实际的政治参与行为缺乏。其中传统角色期望的羁绊、妇联工作角色的错位和妇女的经济参与度不高是制约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公共事件已经成为网络之中吸引人们注意力的重要信息,网络的普及与应用给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带来巨大影响,尤其是在公共事件发生时,甚至会影响大学生的具体行为。通过数据分析本文认为,仅就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公民理性培养而言,通过物理设限限制大学生对网络的接触,进而减少网络中的公共事件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负面影响的努力,从效果上来看已经不具有意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面对公共事件时的理性程度与网络参与的频率是正相关的。所以,高等院校应当重新审视原有的网络管理的定位与具体的对策,以寻求更为有效的网络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校网络舆情是社会网络舆情的延伸,作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给高校的和谐稳定与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较大影响。必须不断创新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科学监管引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营造文明、理性的网络舆情环境,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6,(3)
当前部分大学生政治观存在政治鉴别力不强、缺少政治宽容、政治参与意识不强、政治功利主义倾向较明显和政治责任感不强等问题。网络政治参与有助于激发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其参政意识和政治责任感,也有助于推动其政治社会化。这对于大学生政治观的塑造有着积极作用。政府、高校和大学生自身等主体都要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积极创造条件,三方合力助推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多数大学生政治参与呈现出积极、理性的特点.针对其政治参与行为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本文建议要完善体制机制,鼓励大学生参政议政谋政,发挥社会实践和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培养其民主参与精神,从而提高政治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的行为多且涉及社会事务、政治、民生等方面,其网络政治参与呈现"关注"大于"参与"等特征,整体参与水平有待提高;应通过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提升其自我约束能力,规范其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来提升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5.
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经阶段,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其社会适应和政治生活。为此,笔者对广西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表明:广西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大学生普遍具有积极的政治理想和政治心态,政治参与行为日趋理性,但是部分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进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理想信念迷茫或功利化倾向,少数大学生存在对党的指导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认同不高、对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关注不够等问题,需要给予关注和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网络政治文化的理性化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政治日益勃兴的时代,建构理性的网络政治文化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基于我国的现实国情,网络政治文化理性化建构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公共性关怀,理性与自主、宽容与法治、沟通与互信四个方面,而理性网络政治文化的实现又需要借助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机制,包括社会公众的自我约束机制.政府对网络政治参与需求的分流疏导机制,政府和社会对网络政治空间的合作治理机制,以及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持续的沟通互信机制.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的行为多且涉及社会事务、政治、民生等方面,其网络政治参与呈现“关注”大于“参与”等特征,整体参与水平有待提高;应通过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提升其自我约束能力,规范其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来提升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学生已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受非理性主义的负面影响,当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也呈现出多种消极特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忧虑。对此,应加强阵地建设,确保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加强政治教育,强化大学生对主流政治文化的认同;加强实践锻炼,培养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实践能力;加强情绪疏通,构建完善的网络诉求回应机制;加强心理引导,提升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它包括网络对政治的影响和网络空间的政治活动两个方面。当代大学生利用BBS等公共论坛表达意愿、通过政府信箱参与政府对话,利用网络发起现实政治运动等等网络政治行为,对我国的政治稳定和政治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可以说是建设性与破坏性并存。而对现实,政府应积极引导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理性化,推动我国政治稳定的发展,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网络给大学生政治参与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应采取措施,防止网络给大学生政治参与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