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黎鹏昊 《天津人大》2006,(12):42-42
案例:吴某与陈某均系某乡农民。2005年5月,他们按当地风俗自行成“婚”,但并没有到民政局登记。两人同居生活后,因性格不合,2006年5月,陈某向法院起诉要求分割与吴某同居生活后共同创造的财产。该案判决后,吴某认为陈某就应当按照当地风俗返还其在结婚时给付的彩礼5800元。7月4日,吴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陈某返还彩礼。就在案件审理期间,陈母声称绝不返还彩礼。吴某及其所在村的村民听到消息后,极为不满,认为不返还彩礼的行为有违当地的风俗。7月28日下午6时许,吴某伙同几位村民,强行将陈某从其娘家劫持回村,逼其返还彩礼。法院干警接到报案后,在公安干警及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配合下,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成功将陈某解救出来。事后及时组织吴某和陈某及各自家属一起到法庭进行调解。最终促成吴与陈就返还彩礼费的问题达成调解协议,陈某愿意返还彩礼3500元给吴。婚姻法第三条明确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那么,送出去的彩礼还能不能要回来?  相似文献   

2.
2006年1月11日,湖南省临澧县明某与湖北省阳新县女子夏某在该婚姻登记处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第二天,正当明某忙于准备举行结婚仪式时,发现夏某带着明某所给的5万元彩礼金失踪了,并关闭了通讯工具。这时,明某意识到可能受骗了,忙乘车赶往湖北省夏某的常住户口所在地欲讨回礼金,可在当地一打听并无此人。  相似文献   

3.
《中国保安》2014,(16):152-152
编辑老师:余某经他人介绍,由父母包办,与同村的女子曹某订立了婚约,余某花费了3万元的订婚彩礼。半年后,余某向曹某提出选日子结婚,曹某的父母却突然提出要余某在县城买一套住房,否则不允许女儿与余某结婚。余某家中并不富裕,感到无能为力,于是提出与曹某解除婚约。经过乡村干部的调解,双方达成了协议,解除婚约,曹某返还了彩礼2.7万元。由于余家仍有3千元未付,余某感到吃了亏,决心报复,集合了亲友共9人,以向曹家拿回彩礼为由,闯入曾家闹事。余某当众大骂曹某母女,并将粪便泼在曹家的屋内。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李某和刘某于2008年10月9日在李某老家举行了结婚仪式,此后双方开始以夫妻名义同居,但始终未办理结婚登记。在双方举行结婚仪式前,李某按照当地风俗习惯,先后给刘某见面礼、彩礼等合计人民币33340元。  相似文献   

5.
已签订《特许经营授权合同》并缴纳权益金及履约保证金15万元的戚女士,在双方均尚未履约之际要求与授权方上海某餐饮公司解除合同、返还权益金12万元遭拒,戚女士于是向杨浦区法院提起诉讼。日前,杨浦区法院作出判决,确定双方合同解除,上海某餐饮公司应当返还戚女士权益金12万元。  相似文献   

6.
《中国保安》2012,(4):63-63
编辑老师: 你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保安员,老家是甘肃农村的。2011年过年回家时,老家托人给我说了一门亲事,跟女方见面之后,我当时觉得女孩不错.就答应了下来。过完春节回到北京之后,我们一直电话联系。10月份,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我父亲给女方家送去了2万元的彩礼,准备让我们年底登记结婚。但后来的几个月,因为婚后工作地点的原因,我们发生了几次争吵。随着争吵次数的增加,我们最终决定分手。当我向女方要求退还2万元的彩礼时,女方完全不予理会。请问,我能要回彩礼钱吗?  相似文献   

7.
《民主与法制》2007,(7S):66-66
编辑同志: 几年前,我公司成立了筹建处后,与某物业公司协商合作开办网球场,筹建处出资100万元,分三期拨付,建成后双方共同经营。双方签订合同后,筹建处向物业公司拨款60万元。后筹建处感到资金紧张,欲解除合同,并返还已拨付的60万元。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登封市农民杜海一直为儿子杜小栓未婚发愁,2008年冬,杜海的大哥杜见提出给杜小栓介绍个对象,女方叫孟云(化名)。两人见面后,都很满意,当即定婚,杜见就以女方家长的名义,向杜海索要彩礼3万元。  相似文献   

9.
嫁资返还制度是古罗马法中有关婚姻关系消灭时,夫妻财产如何分配的制度。通过具体的制度构建,实现对弱势一方的周到保护,充分彰显罗马法公平正义的理念。与嫁资性质、存在基础相似的彩礼,其返还机制在我国目前尚无完备制度。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妥善解决彩礼返还纠纷,充分发挥彩礼的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功能,我国法律应借鉴罗马"嫁资返还制度",以公平正义为原则,引入优先权为彩礼返还的保证机制,完善我国"彩礼返还制度"。  相似文献   

10.
新农 《人民政坛》2011,(10):35-35
【案情】村民林某与陈某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不久出了车祸,虽经抢救保住性命,但却丧失了性功能。林某对陈某隐瞒了这一事实。新婚之夜,林某借故不与陈某同房,但婚后第三天,陈某还是得知了这一情况。陈某不久向法院提出离婚诉求。林某答应离婚,但认为当初自己曾按照习俗给予陈某结婚礼金33000元和不少首饰,陈某应予返还。法院审理判决两人离婚,陈某应当将33000元及首饰等彩礼返还给林某。  相似文献   

11.
《民主与法制》2008,(7):67-67
常某向朋友汪某借取价值82000元的存单,持该存单到招行给常某办理了62000元质押贷款。在尚未还清借款本息的情况下,常某利用在招行工作的亲属取回了汪某的质押存单。当日,常某又用赵某的身份证及这张存单到来农村信用合作社申请贷款72000元。常某于当日归还招行借款本息。后汪某多次找常某要求返还存单,常某下落不明。汪某遂到招行询其存单,才得知其存单在信用社,遂到法院起诉要求信用社返还存单并赔偿损失。请问,汪某的诉讼请求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 陕西 郑伟  相似文献   

12.
【咨询】我出差途中在汽车上与邻座的李某相识,下车时我不慎将装有6100元钱的小皮包遗忘在车上,售票员误认为是李某的皮包而将其交给了李某,李某未予否认收下了皮包。回家后李某认为钱是他人的,便将6100元以自己的名义捐给了灾区。我回家发现钱包丢失后,向售票员打听得知皮包被李某拿走,便向李某索要,李某以钱已捐给灾区,自己并来得到钱为由不予返还,请问这种情况下捐赠款应由  相似文献   

13.
我能否要回3000元彩礼?编辑同志:1995年春节前,别人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我送给女方3000元彩礼,过春节她来我家拜年,又给了她300元。我在外地打工,春节后我想把她带走,因她母亲不在家,而没有走成。我就又自己找了对象,结了婚。请问:那3000元...  相似文献   

14.
方林 《公民导刊》2010,(7):40-41
六旬老汉郑同金在妻子病逝3年后,与一名27岁的年轻女子结婚,女儿敏敏却认为这名女子另有所图,极力反对。在反对无效的情况下,她向父亲索要母亲遗产,父亲则认为,他给前妻治病已花去了大部分积蓄,仅存的10万元是他的养老钱,他不肯"分"给女儿。父女俩为此争得不可开交,你起诉我,我起诉你。  相似文献   

15.
<正>一、基本案情谭某因工作繁忙常委托朋友黄某为其存款,谭某将刚获得的业务款6万元现金及信用卡交给黄某,委托黄某将6万元现金存入信用卡内,同时将信用卡密码告知了黄某。过了几天,黄某依约去银行代为存款时,顺便查询发现该卡内尚有人民币11万元,顿生歹意,不仅没有将6万元现金存入信用卡里,反而在ATM机上将卡内余额11万元取走。事后将该卡返还给谭某,并没有把取走存款的事情告诉谭某。数日后,谭某持卡到银行取款发现卡内无钱,即要求黄某返还人民币17万元,黄某拒不返还,导致案发。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丰台区的史某与邢某本是一对恋人。2006年3月双方约定以女方邢某的名义购买一套房产。史某支付了首付款,同时以邢某的名义向银行贷款用以支付剩余购房款项。后双方关系破裂,史某起诉至法院,要求邢某返还出售房屋的部分所得收益以及自己支付的部分预付款。在法院主持下,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由邢某给付史某23万元。  相似文献   

17.
案情:2001年6月,白某向王某借款8万元,当时未约定还款期限,王某向白某多次索要未还后,王某于2002年10月起诉到富川县人民法院要求白某归还借款。但因王某疏忽大意,找不到借条的原件,只找到一张借条的复印件。审理期间,仅凭借条的复印件而没有其他证据相互印证不  相似文献   

18.
邓春林离开黑道快一年了,如今他回到家乡———广西某边境城市做边贸生意。回想起当初做保镖的日子,他至今仍觉得像是一场梦。日前,他唏嘘不已地向笔者叙述了自己给黑道老板当保镖的事……经商受骗,我给黑道老板当保镖我是土生土长的边城人,1997年冬,24岁的我从某部队拳击队退伍回乡,那时,中越边境的民间贸易很红火,我也做起了边贸生意。或许是生意过于顺利,我有些忘乎所以。1999年,一个与我在生意场上称兄道弟的越南人说要一批价值15万元的货物,叫我尽快给他发货。我凑了10万元又借了5万元进货后,在对方没有给订金的情况下,把货物全部发了…  相似文献   

19.
《协商论坛》2014,(8):61-61
近日,深圳市原大鹏新区葵涌街道党工委委员、综合执法队队长张庆云涉嫌受贿案开庭。引起舆论好奇的是,张归案后主动退赃90万元,但最终被指控收受贿赂人民币19万元、港币30万元多退的赃款被返还给张本人,目前已返还30万元。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博爱县阳庙镇有一对男女民兵,男的叫程金会,女的张巧枝,经人介绍他俩建立了恋爱关系。经过3个寒暑的你来我往.彼此情投意合,爱得真切,甚至连建立小家庭后发家致富的规划都订得安安实实。谁知当他们向女方父母提出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时,遭到了“二老”的刁难。“二老”为何刁难了,因嫌程家“一贫如洗”。巧技表明嫁到程家甘愿“受苦”;父母又以迎风俗.赶时尚为借口,向男家索要天文数字般的彩礼。巧被姑娘眼看着美好姻缘将成泡影,两次偷服农药以示抗争。程金会惊悉心上人两次服毒,便东挪西借凑了5000元送给女方父母。谁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