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区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位优势的选择是中国发展境外投资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区位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投资要素诱发理论等对跨国企业区位选择具有导向作用。目前,影响跨国企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直接目标;东道国的投资环境;是否有利于发挥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否有利于中国企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对中国境外投资的影响;科技创新环境和科技人员的可得性等。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区位选择重点在于:巩固和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积极开展对发达国家的跨国投资;加快投资于东欧地区和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等。  相似文献   

2.
跨国并购是目前世界投资的主流,它与新设投资相比更加适应投资者的发展需要。虽然跨国并购直接投资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在我国已经确立,但跨国并购在我国仍存在严重的法律障碍。因此必须完善投资准入立法、证券法和反垄断法,使跨国并购能在真正意义上成为我国的直接投资形式,以增加我国吸引外资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跨国并购是目前世界直接投资的主流,它与新设投资相比更加适应投资者的发展需要.我国跨国并购存在严重的法律障碍,因此必须完善投资准入立法、证券法和反垄断法,将跨国并购引入我国的直接投资形式中,以增加我国吸引外资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发展我国对外投资,应选择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开发型产业为基础,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扩展的对外投资产业策略,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对外投资主体策略,以及以巩固和扩大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为基本取向,加快发展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为主导方向的对外投资区位策略,并从多角度多层面阐述了上述选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理论与实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直接投资领域新现象、新问题的不断出现,促使该领域主流理论不断完善与发展,同时也催生了许多前沿观点。近年来我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步伐逐渐加大的发展实践,正是与这些理论学说的应用与修正紧密结合在一起。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虽然发展迅速,但在所有权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组织管理优势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只有找到自身发展的综合相对优势,适应性地整合生产要素,才能使国内有效资本转变为国际性或全球性的有效资本,实现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跨国低碳投资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随着世界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其潜力将不可限量,我国低碳投资也方兴未艾。本文在总结和介绍目前国际碳交易市场机制下低碳投资的趋势与投资模式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低碳投资现金流模型与投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7.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相比较而言,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在发展本国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有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对我国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需完善境外投资法规,规范管理体制;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体系建设;优化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布局;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导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对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对外投资规模的逐渐增大 ,会有越来越多的我国企业采取并购投资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我国对外并购投资的模式主要有七种。对于大多数国内企业来说 ,跨国并购仍然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制约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投资的因素很多 ,亟待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投资环境的日益完善,强有力的经济发展态势和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吸引了许多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来我国进行大规模投资。21世纪初期,外资经济在中国经济中已经占据重要的地位。外资经济不仅推动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改变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多种因素实现的,既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的影响。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一、产业关联效应的因素。外商直接投资一方面促进了投资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带动东道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来",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中赢得了一席之地。党的十六大上提出"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走出去"战略和鼓励海外直接投资的政策确立后,政府对于"走出去"几乎没有任何鼓励措施,特别是在税收方面。在缺乏政府保护和扶持的条件下,我国海外直接投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我们应在借鉴海外直接投资税收优惠鼓励政策国际经验的前提下,对现行落后的国内政策进行修改和完善,全面构建适应我国实际情况且符合国际惯例的完善的海外直接投资税收优惠鼓励制度。  相似文献   

11.
从1948年<哈瓦纳宪章>到WTO的TRIMS,国际投资法制经历了从多边投资条约的失败到双边与区域性投资协定繁盛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但是国际投资法制多边化进程从来也没有停止过.晚近国际投资法制一致性发展的需要、投资者与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努力推进,使得国际投资多边法制建设产生了可能性也具有可行性.未来多边投资条约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际投资总头寸及对外净资产增加与我国经济规模、人均收入、贸易开放度、经济冲击以及资本控制程度呈显著相关性,彰显了大国的国际投资地位,但这种国际投资地位的获得与我国经济失衡、宏观经济稳定性受到冲击以及对外资产负债的结构性风险互为因果。为此必须完善国际投资政策,改善国际投资结构,防范货币错配风险与资本流动风险。  相似文献   

13.
顾小存 《理论前沿》2005,(12):18-19
加入WTO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展,对外开放继续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为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调整外资政策,推进我国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使我国得到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论文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铺垫,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吸引外资政策与环境保护、平衡发展以及发挥比较优势三个方面的关系、存在的问题等,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措施,具有国际投资与气候变化间法律交集的性质。国际投资协定在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方面没有为这一交集预留空间,国际投资仲裁实践又具有天然的私人利益保护倾向,因而国际层面的国际投资法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存在着严重问题。国际投资协定必须承载经济之外的伦理和价值目标,并将实现该目标的主要指导原则——"共同而有区别"的气候责任原则——具体贯穿于投资保护的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中,通过争端解决程序实现这一原则,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相似文献   

15.
国际投资中的国家责任问题主要涉及国际投资的法律保护问题 ,如对外国投资和投资者的待遇标准、国有化或征收及其补偿问题。另外 ,还涉及特许权协议、拒绝司法、外交保护等问题。就外资待遇而言 ,发展中国家应根据其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双边投资保护条约中慎重承诺。笔者通过对国有化问题的分析 ,认为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所承担的国家责任不是传统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 ,而是一种“合法行为引起的国家责任”。关于特许协议 ,笔者认为它是国内契约。此外 ,在国际投资中 ,还涉及因污染转嫁而产生的国家责任。  相似文献   

16.
将环境保护纳入国际投资协定将成为大势所趋,其必要性体现在:国际投资自由化和环保意识全球化互为背景,彼此不可能割裂;投资与环境互有影响,发挥积极影响抑制消极影响成为当务之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要求投资与环境一体考虑,绿色投资成为时世所需;解决与环境有关的投资争端更需要明确的国际规则依据。为此,中国应加强有关规则的研究,在某些实质性问题上坚持自己的立场,提出符合国家利益的主张。  相似文献   

17.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体的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立即致力于推动国际投资自由化,在其成员间发动了MAI(多边投资协定)的谈判.但由于种种原因在1995年至1998年间谈判所产生的最后文本未通过审议的境况下,OECD于1999年宣布中止谈判无限期推迟签署.MAI因其向非OECD国家开放,本有希望成为第一个专门针对国际投资的多边协定,但其夭折是否即说明其所主张的"高水平的投资自由化与投资保护的种种措施"就是反潮流而动呢?经过对OECD2002.2.19所公布的MAI最后文本与相关说明文件的联合文件以及1998年至2002年间OECD所公布的相关法律指令与文件的考察,本文得出一中心论点:MAI的确代表了今后国际投资法律规范的发展趋势.在文末笔者进一步概括出这一趋势的五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东道国为实现外资效益最大化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中,履行要求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传统观点认为履行要求的实施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表现,然而随着国际投资自由化的深入,近年来反对履行要求的主张占了上风,禁止履行要求成为当今国际投资法的普遍趋势.但是,基于履行要求的有效性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履行要求的禁止要逐步、渐进地进行.  相似文献   

19.
双边投资条约已代替模糊的国际习惯法形式而成为当今国际投资法的最主要的法律形式,从中国视角对国际投资法由形式至内容的这场变革作出确切评估是非常必要的。双边投资条约是两大阵营在国际投资体制陷入僵局之后,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约而同所选择的打破僵局的灵活方式,这一新的法律形式对国际投资保护法及国际投资自由化法律的发展各有不同。双边投资条约至今仍是以特别法形式存在的双边条约,从中并未产生确定的国际习惯法。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际投资仲裁体系由于过度干预国家主权,因而面临着正当性危机。欧洲人权法院判例中采用的裁量余地原则能够较好地平衡国家主权与人权保护之冲突。目前国际投资仲裁庭对国家规制行为的审查标准不一,进一步影响到投资仲裁体系的正当性问题,因此,可以引入欧洲人权法院判例中的裁量余地作为对国家规制行为的审查标准,同时辅之于比例分析,以解决投资仲裁面临的正当性危机,这将会减少对国家主权的干扰,因而在政治上更加能够容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