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叫白家利,黑龙江省大庆市中油庆瑞集团的一名员工. 她叫林霞,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镇南岳村的一名灾民. 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人,却因为一个特殊的机缘将命运连接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2.
1942—1943年中原大地旱灾为虐,数千万民众沦为灾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以民为本,积极开展救灾活动,包括安顿灾民、减免公粮、赈济灾民、调拨粮食、厉行节约、发展生产和灭蝗除害,边区政府的救灾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灾民度过灾荒,积累了宝贵的救灾经验。  相似文献   

3.
大地震后,安县的不少灾民点建立了"抗震救灾临时党支部",他们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工作,维护治安秩序,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在政府与灾民中架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4.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由于汶川地震灾害破坏面广,很多乡镇大部分被夷为平地。有关部门决定先行启动一项灾民安置计划,以过渡房等方式来安置数百万目前住在安置棚内的灾民。  相似文献   

5.
家园破碎心却坚,昂起头颅勇向前。2008年6月1日,宕昌县新城子乡老树川村下坝百亩安置点上,红旗招展,机声隆隆,人头攒动。县上组织百名干部职工来到施工现场,一边帮助群众收割小麦,一边平整土地,为集中安置两河口乡两河口村、官亭镇仇家山等4个村的灾民做前期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6.
范仲淹赈灾     
正北宋皇佑年间,吴中地区发生旱灾,灾情严重,持续时间较长,大量灾民涌现,不少人举家外迁,流离失所,许多人因饥饿而死。吴中是指今天浙江省的全境、上海市及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区,当时称两浙路。为了帮助灾民渡过难关,吴中各地官员一面向朝廷请求援助,一面开仓放粮,救济灾民。但是,粮仓库存之米有限,灾情严重,灾民实在太多。昔日风景如画的吴中,一时间凄凉一片。  相似文献   

7.
第一速度救灾,深入前线指挥,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生动写照.一名网友留言:"有了这样忧民之忧、急民之急的主心骨,什么样的难关不能渡过?人民怎能不团结?中国怎能不强大?"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08,(5):47-47
2月28日到29日.省直机关农村党建扶贫工作队2007年度总结表彰暨2008年度动员培训会在贵阳举行。会议对道真自治县工作队等18个先进工作队和李峰等51名优秀队员进行了表彰。会议要求,新一期党建扶贫工作队员要深入灾区,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动员、指导灾民切实加强灾后重建和农业生产恢复。  相似文献   

9.
张国宝 《党史文苑》2013,(10):53-54
1999年初,春节期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到湖北灾区看望慰问灾民。同行的有朱镕基夫人劳安、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马凯、总理秘书李伟和当时在国家计委工作的我。除夕夜湖北省委省政府为总理安排年夜饭.总理会见了抗洪救灾烈士家属、劳动模范和灾民代表。  相似文献   

10.
卢松 《当代贵州》2011,(8):51-51
春节要到了,岗乌灾民安置点建设得怎么样?灾民搬新家了吗?他们生活怎么样?有腊肉吗?有米吃吗?有棉被盖吗?这些都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2月2日,腊月三十,我来到了灾后重建的毛草坪新村。  相似文献   

11.
《党员文摘》2008,(7):F0002-F0002
5月13日,成都军区驻蓉某部官兵在暴雨中抢运彭州市受伤灾民.  相似文献   

12.
正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口碑极佳,是为官清廉、心忧天下、不懈奋斗的典范。1024年,范仲淹任泰州通判时,修筑150余里海堤,使数千民户返回家园,百姓称之为"范公堤"。范仲淹到江淮安抚灾民,并带回灾民吃的"乌味草"传示六宫贵戚,告诫大家不要奢侈浪费。  相似文献   

13.
洱源县"3·03"地震发生后,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纷纷行动,积极投身到抢险救灾工作中。3月3日下午,三营镇党委、政府接到地震的消息后,紧急动员组织了两支共50名党员干部组成的抗震救灾应急队,赶赴受灾最严重的炼铁乡前甸村,迅速投入抢险救灾工作。在灾区一线,应急队员先后深入12个村民小组,对村情和灾民受灾、财产损失、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损毁等有关情  相似文献   

14.
张建好,广州市的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十大女杰之一.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她"好姐"."好姐"好在哪里?好就好在她大胆创新,锐意改革,敢为人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带领全村群众走上了富裕之路.从此,她的名字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15.
2009年7月2日至3日,崇义县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全县受灾人口达6.8万人,倒塌房屋4100间,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0098人,直接经济损失6.3亿元.在这次特大洪灾中,由于该县防灾减灾机制健全,应急处置措施得力,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灾情发生后,灾民安置及时妥当,重建工作有序展开,灾民情绪稳定,生活安定,灾区社会秩序井然.  相似文献   

16.
李桂杰 《党课》2008,(8):117-118
四川大地震发生后,看到连续72小时辗转于四川地震灾区的温家宝总理后,很多灾民都哭了。而通过电视看到和灾民一起流泪的总理后,很多中国人也都哭了。他在雨中拿着扩音器用已经变得沙哑的声音对被埋在倒塌建筑里的人高声喊道:“我来了,总理来了。再坚持一下。”  相似文献   

17.
《新湘评论》2020,(2):56-57
董老:此事请你予以处置,并请以结果告我,二千万斤粮一千万斤盐是否可以照拨,并及时运付?《关于救济苏北灾民的批语》(1950年3月20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我们国家去年有广大的灾荒,约有一亿二千万亩耕地和四千万人民受到轻重不同的水灾和旱灾。人民政府组织了对灾民的大规模的救济工作,在许多地方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筑工作。  相似文献   

18.
别致 《当代党员》2023,(13):53-55
<正>作为一名党员,危急时刻,她总是冲在最前面。她说:“我经验最丰富,我去最合适。”作为一名护士,她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她说“:能够帮助患者,我深感自豪。”作为一名老师,她推动“三全”理念融入学生职业生涯。她说:“要多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她就是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9.
北伐运动进至湖北时,正逢1926年水灾,免除自然灾害的后续威胁是新政权面临的紧要问题。在堤工经费筹集上,国民政府与中共领导下的农民协会之间产生分歧。国共分裂之后,中共将灾民视为重要的革命动员对象。在军事斗争的配合下,湘鄂西苏区建立起来。1931年水灾后,湘鄂西苏区采取在苏区内、外夺取物资的方式度荒。1932年初,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主张以灾民推动土地革命,但灾民更关心是否能获取物资供应。在春汛将到来之际,苏区被迫放弃斗争,集中力量推动苏区和国民政府的堤工建设。在自然灾害的剧烈冲击下,苏维埃地方政府被迫有选择地调整革命策略,与国民政府进行有限度的"合作"。引入自然环境这一要素,为革命史研究提供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20.
“不饿死一个人”是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救灾的政治理念、动员口号和力图达到的救灾效果。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宣传和贯彻“不饿死一个人”的政治理念,注重组织灾民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既提升了灾区干部群众“生产自救,就地坚持”的信心,也防止产生干部漠视民命的偏向和灾民依赖政府救济的倾向。灾区政府将生产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以“不饿死一个人”为动员口号与具体要求,形成生产自救、节约渡荒、社会互济、以工代赈和国家救济的救灾新模式。党领导生产救灾的实践,不仅保证灾民安全地渡过了灾情,而且促进农业增产和公粮征收,有效落实城市领导乡村、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