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这是许多家长和老师发愁的一个问题。孩子们通常不是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意义.也不缺乏来自师长的说教.可是许多孩子宁愿无所事事地闲呆着,也不愿学习。更不用说那些逃避学习,却把热情和光阴消耗在电视机、游戏机面前的“动漫族”:那些无心向学.却痴心收集演艺明星生活百科的“追星族”。有多少人曾经感叹:  相似文献   

2.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万人计划”就是要让那些拥有真才实学的“千里马”食得饱有力气,让那些因怀才不遇而打算外流的人才安心报国。  相似文献   

3.
依赖心理。这是大学生心理断乳期的最大障碍。对刚离开高中校门,又要与父母长期分离的大学生来说,学习与生活由“他管”突然变为“自管”,过渡太快,以至于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而高校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的生活能力,那些在生活中依赖行为十分严重的学生,心理上就会产生不适应感。其行为主要表现为:对自己处理日常生活和学习事务很不适应,  相似文献   

4.
近日,东营市以市人才市场为主体,推出了“人才租赁”业务,开辟了人才工作空间,创新了人才服务渠道。这是用人单位通过人才中介机构选聘急需的人才,并通过该机构为所聘人才办理发放薪酬以及代办社会保险、档案托管等人事工作的一种人才共享的用人方式。其特征是单位用人不养人,与被聘人才不存在隶属关系,变“为我所有”为“为我所用”。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单位可以在需要时方便、及时地获得所需人才,而不必储备过多的人才资源,从而降低人才资源成本,同时还能减少人事纠纷,避免处理问题的麻烦,  相似文献   

5.
愉悦地等待     
正等待,是一种选择。我们每次都很想要经由自己的努力让事情发生,可是,天,常常不遂人愿。花儿有它开放的时节,果子有它熟透的时令。不用去催促,只要遵循自然的法则,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然而,我是一个很不喜欢等待的人。不喜欢事情暧昧不明,不喜欢没有个水落石出。但是渐渐地,我学会了,等待可以是很美丽的。我可以向现状臣服,因而学习愉悦地等待。最后,"等待"已经蜕变成为"存在"——就只是待着。带着好奇、愉悦的心,静观其变。正是"行到水  相似文献   

6.
在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中,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和令人困惑的现象是,确实有一些知识分子相信所谓“法轮大法”的荒唐说教。其中不仅有学习自然科学的,也有学习社会科学的,甚至有学习医学的;不仅在国内有,在海外的留学人员中也有。“法轮功”练习者曾以此自豪地说,同其他功法相比,“法轮功”练习者中知识层次高的人所占比例最高。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科学知识贫乏的人相信“法轮功”歪理邪说、上当受骗可以理解,那么,为什么一些教授、研究员、博士也会痴迷“法轮功”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就此做一简要分析。一…  相似文献   

7.
中午吃饭时我们几个同事在一起议论骗子最新的手机短信诈骗招数。小文在一边很不解地说:“我怎么从来就没收到过这种短信呢?”大李看了小文一眼说:“骗子发短信不是发给那些有钱的人,就是发给那些经理啊,老板啊什么的。人家不发给你,说明你没有欺骗的价值嘛。”我们知道大李在忽悠小文,就在一旁添油加醋地说确实如此。我们的话让小文很是失落。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1,(20):84-85
三岁多的时候,翩翩忽然开始关心生死问题,一天在卫生间担心地问我:“妈妈,将来你老了的话,很快会死的,是吗?”我安慰她:“那还是很遥远很遥远的事呢!”某天路过一家花圈店,她大为惊艳:“这么多漂亮的花呀!”我说这是花圈,是送给去世的人的。她问:“为什么人死了要送花圈呢?”  相似文献   

9.
省委书记张春贤强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创新选人用人机制,真正使符合“三个不吃亏”要求的人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进入选任视野。望城县按照“三个不吃亏”的要求,创新任选机制,为富民强县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跻身“全省三强”、“中部十强”后,去年又挺进“全国百强”。  相似文献   

10.
省委书记张春贤强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创新选人用人机制,真正使符合“三个不吃亏”要求的人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进入选任视野。望城县按照“三个不吃亏”的要求,创新任选机制,为富民强县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跻身“全省三强”、“中部十强”后,去年又挺进“全国百强”。  相似文献   

11.
干部有了失误,犯过错误,还能不能使用、重用?从理论上说,答案是肯定的。但在实践中,有的领导同志却不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这个问题。他们选人用人的标准往往是“根红苗正,一贯正确”,以为这些人才素质最高,能力最强,老实稳当,听话可靠。而对于那些由于种种原因曾有过这样或那样失误的人,则总是心存疑忌,百般挑剔,唯恐使用了他们会给工作捅漏子,给自己添麻烦。因而,即使明知一些人有德有才,堪负重任,但为了保险起见,也不敢大胆地使用。我们应该看到,对干部求全责备将会限制我们的人才视野,进而造成人才的巨大浪费。事实上…  相似文献   

12.
国家卫生部专家委员、北京大学司法鉴定室主任孙东东,目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对那些老上访专业户,我负责任地说,不说100%,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都是偏执型精神障碍。”“偏执型精神障碍属于需要强制的一类。因为他扰乱社会秩序……”“你们可以去调查那些很偏执地上访的人。他反映的问题实际上都解决了,甚至根本就没有问题。但是他就没完没了地闹,你怎么和他解释都不成。”  相似文献   

13.
常言道:有比较才有鉴别“比”可以使人发现差距,明确奋斗的目标;“比”可以使人广开眼界,见贤思齐。人生在世,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与别人相比较,是很正常的事,比什么,怎么比却各不相同。这比中,不仅体现着每个人的世界观,也会使得每个人塑造出不同的人生道路和自我形象来。一代伟人毛泽东与古人比长了志气,得出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结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与古今中外比取其长而用于实际,科学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同志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无私奉献,甘于清贫。但也不…  相似文献   

14.
悟空西天取经,途经比丘国,曹操起一把牛耳短刀,当着众人给自己施行剖心术,并将心翻拉开来,给众人观看。令众人吃惊的是,在那些红心、谨慎心等“善心”之中,竟也夹杂着名利心、嫉妒心等“不善之心”。凭其本领,只要稍微“手脚”,略施“障眼法”之类,“不善之心”变成“善心”是易士、反掌之事。然而,悟空勇于“自剖”,把“不善之心”赤裸裸地展示在众人眼前。我以为悟空敢于这样做,其一是说明他无私无畏,光明磊落;其二是证实自己对事业,对师长的无限忠诚;其三是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的“不善之心”,有改过的勇气和决心。悟空…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的生活情趣,是一个人内在情感和心理需要的集中表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情趣,生活作风如何,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可以是小事,无需过多地评说,但对领导干部来说,就不是小事。纵观那些贪官的堕落历程,几乎无一例外是从“生活关”被打开缺口开始,最终走上不归路的。切实过好“生活关”,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相似文献   

16.
《党建与人才》2001,(3):42-42
《党建与人才》编辑部:您好!我是一名机关领导,在工作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下属“越权”的现象:不该他们决定的问题擅自决定;不该他们管的事情也要插手;不该他们执行的任务越俎代庖。对这些事情,批评重了,怕打击下属的积极性,若听之任之,又担心会有害于正常的工作秩序。请问,我该如何巧妙地纠正下属的“越权”﹖王伟[解答]王伟同志:您好!下属的“越权”有三种不同情况:一是由于对自己的职责范围不甚明了,或是纸上写的明确,实践中不易操作,因而无意地、不自觉地“越权”;二是由于对上级领导有成见,或为了显示个人才能而有意…  相似文献   

17.
古代有一则《伯乐相马》的故事非常烩炙人口,到后来,“伯乐相马”通常用来比喻考察发现人才,“伯乐”则泛指那些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需要无数纵横驰骋,引领潮流的“千里马”,更需要能识别“千里马”的“伯乐”。那么,怎样当好当代“伯乐”,与时俱进地研究“相马”之策,有意识、有目地地考察、发现人才,依然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党建与人才》编辑部:您好!近年来,有各种社会力量甚至个人办起了“大学”、“学院”,他们招收了大批的学员,并使不少学习者拿到了“文凭”。但在这些“文凭”中哪些属于学历教育,国家承认学历;哪些属于非学历教育,国家不承认学历,许多用人单位和参加或准备参加学习深造的同志并不十分清楚。我是机关从事人事工作的干部,常要接待咨询这类问题的人员,恳请贵刊对此问题进行详细解答。萧南 萧南:您好!您提出的问题,本刊编辑部专门请内蒙古党委组织部调配处的同志进行了解答,供参考:1、什么是国家承认的学历?证明学历的凭证有…  相似文献   

19.
康熙六十四岁时说:“朕之生也,并无灵异;及其长也,亦无非常。”他对臣下说:“你们总是说‘皇上由天授’,虽古圣人岂有生来即无所不能者?凡事俱由学习而成。”由于他善于学习,不孤傲自赏,所以能虚心诚意听取和采纳臣下良言。他在御门听政处理折本时,强调大学士、学士要各抒己见,鼓励群臣大胆陈奏。他说:“古有诏旨既下,大臣封驳之例。”“大学士等系国家大臣,凡事当直言,是者是,非者非,若惟逢迎将顺,何益于事?”他对有的大学士不直陈意见很不满意,严厉批评说:“国家用一人,即欲得一人之益,既任学士之职,凡事皆宜尽言…  相似文献   

20.
绝笔诗,一般指的是人临死之前所吟就的诗作。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和价值有不同,有重如泰山与轻如鸿毛之别。人们对待死的态度也不一样,或视死如归,坦然赴死;或贪生怕死,苟且偷生。那些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面对敌人屠刀写就的绝笔诗,惊天地、泣鬼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正如毛泽东所说:“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