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朱贵玉 《求贤》2006,(2):46-46
施罗德当了好几年的德国总理。可当总理期间国家分配给他的好房子不敢住,也住不起,一家人跟着他这个全德国最有实权的大官挤在一个小公寓里。  相似文献   

2.
2006年春节前夕,省级一类贫困乡盘县四格乡坡上村村民杨昌显一家高高兴兴地搬进48平米的新房。他激动地对乡亲说:“还是党的扶贫政策好啊,靠自己一辈子也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啊!”先前,杨昌显一家5口住在不足12平米的破烂砖房里,冬冷夏湿,  相似文献   

3.
正"周幺婶"梁上泉曾在自家宅门上手书"玉泉居"匾书一方。他说:"‘玉泉’是从我和老伴的名字里各取一字,意思是梁上泉和蒲心玉住的地方,算是当时我们金婚50年的纪念吧!重庆方言剧《街坊邻居》里面那个周幺婶,就是我老伴演的,现在大家都喊她周幺婶,比我名气大得多!""玉泉"新婚之夜第一次住的地方,是达县(今四川省达州市)专区文工团一间道具室。  相似文献   

4.
随着马年新春的钟声响起,红桥区西于庄棚户区的9000余户居民家家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的欢乐气氛。李忠义大爷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就说:“总理来我家了,答应让我们尽快住上新房,和苑安置房也动工了,马年里我们终于要圆住新房的梦了!”  相似文献   

5.
安县界牌镇金凤村的陈清明终于"翻梢"了!苦了大半辈子的他住上了新房,搞起了水稻制种,还在镇农贸市场上有了摊位,隔三差五去卖新鲜蔬菜,兜里的活钱一天天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元旦前,记者走进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有的在庭院里聊天,有的在康复室里锻炼,有的在娱乐室看电视,有的在房间里看报纸,悠然自得。来自汇川区高坪镇的77岁老人李登贵无儿无女,因脑梗导致半身瘫痪,属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在养老服务中心住了一年半的他,已经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我在这住得很好,衣食住行都  相似文献   

7.
地下八日     
矿井塌方的第8天,人们终于找到了那个挖煤工,他是7名被困者中惟一生还的人,而他当时的处境又是最艰难的——他一个人被堵在一条废坑道里。他被蒙着眼睛抬出来时,第一句话就是:“真亮啊!真热啊!”他虚弱地与别人握手,说:“这世界还在。”其实他并不知道自己在矿井里呆了多少天。他后来回忆说,当时发现塌  相似文献   

8.
孰小孰大     
正1942年麦熟的时候,大树村住下了一个高个子、约莫四十来岁的干部,经常到村民熊老爹的菜园里帮忙干农活。一天,那个干部又来到菜园,突然提出要买菜。见熊老爹正在摘黄瓜、刨小葱忙得团团转,干部二话没说,挽起袖子帮他干了起来。待把菜弄好了,干部从口袋里摸出一卷钱递给熊老爹,说是菜钱。熊老爹一看动了气,两手一推,说:"这点小菜值钱吗?你这就见外啦!你三天两头地帮俺干活儿,别说你来拿,俺送也得送给你呀!"干部见熊老爹不高兴了,就坐  相似文献   

9.
陈利财  唐荣沛 《湘潮》2005,(3):29-35
1937年10月,正在红军教导师学员第四连当通讯员的我被挑选到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同志身边担任勤务员。1938 年冬开始担任他的警卫员,直到1940 年1 月。在左副参谋长身边的几年里,他那出色的才能和崇高的风范,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艰苦朴素的“战士” 年仅30多岁的左副参谋长已是八路军前敌总指挥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但他平时在生活上十分艰苦朴素,仍然保持着普通战士的本色。部队行军宿营,他都和战士一样徒步行军,住的地方也非常简单朴素,都是一般群众住的砖房子。当我第一次来到他的住房兼办公室时,只见在一间长方形的房子里,紧…  相似文献   

10.
砌新砖.刷㈠端,修新房,在蓬溪县金龙乡,不少村民住一家新房里忙活,汗水打湿了衣裳也依然乐呵呵的:“跟着这些钉文化的大学生村官干就是好,去年赚了不少钱,我们家也修新房子了!”  相似文献   

11.
梁兴坐在夜色里,抱着头。“要不要重操旧业?”一个念头,在他脑海翻滚。 刑满释放,他走出监狱,“我要好好过日子”。可一人社会,他觉得自己成了多余的人——无亲可投、无处可住、无业可就。  相似文献   

12.
借钱.只有借钱的时候.你才知道朋友是多么的少!沈展平在脑海里疾速勾勒了一张社会关系及主要亲属一览表.姓名象筛子里的水一样漏光了.父母?山乡里.贫困的农户.为了供养他们唯一的儿子读书.把骨髓里的精华都蒸馏出来了.儿子读完了经济系的研究生,留在了京城的一个部.父亲的骨髓真的出了毛病.不造血了.只有隔月输一次血.才能在短时间内将他油饰一新.三年来,沈展平抑制住想见他们的渴望.把节省下来的钱都寄了回去.你爱他们吗?你就别见他们.给他们钱.让他们活下去.  相似文献   

13.
司马牛 《党史文汇》2007,(10):54-55
灯下翻阅《一九六五年后的彭德怀》一书,不经意间读到彭老总在攀枝花三线建设工地访问农家时的一则故事:面对小山村一家农户三个女人只有一条裤子下不了炕的窘境,而公社干部全家在镇里住得好、穿得好的鲜明对比,彭老总再也压不住心中的火,严斥这个公社干部说:“公社里还有这样穷苦的老百姓,你这个当官的倒先富起来了,过上好日子了。这在国民党里做官可以,但在共产党里做官就不行!  相似文献   

14.
讽刺幽默     
世说新语棚户区里住着生活最困难的人群,这里的居民,没有一位副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连直系亲属都没有!如果我们这些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也住棚户区,会有什么想法、什么期盼?  相似文献   

15.
肖飞索 《前线》2009,(7):63-63
小李夫妇俩自结婚后一直努力打拼,省吃俭用,几年下来,在银行存了一笔钱。这笔钱他一直不敢动。想想看病、养老、孩子上学都要花钱,不存点哪行啊!近来他改变了想法,取出大部分存款,交了首付,买了套房子,从此不再租房住。小李夫妇俩觉得,现在政府很关注民生,医保、社保这些事都惦记着,不断出台利好政策,减轻了负担,能省下一些钱,少了后顾之忧,干吗还让那么多钱在银行里待着?小李夫妇俩原来一直想买套房,但想归想,不敢来真格的。这回终于出手了。  相似文献   

16.
秋阳     
正这秋阳。——他仿佛叫你想起什么。一个老友的笑容或是你故乡的山水。你看他多镇静,多自在,多可亲可爱,在半枯的草地上躺着,在斑驳的树枝上挂着,在水面上浮着。你一直想伸手去把他掏些在掌心里,朵着嘴去亲他一口。要是你是一颗露珠,低低地蹲在草瓣上,他就从东边的树荫里窜过来,一口噙住了你,叫你一肚子透  相似文献   

17.
段子     
《廉政瞭望》2015,(10):79-79
和领导等众人喝酒,举起酒杯大声道:“让我们同归于尽吧!”当时脑子太热了…… 刚刚在街上遇到我以前的仇人了,他还是那么穷,只往我碗里丢了一块钱!  相似文献   

18.
《湘潮》1990,(8)
1961年。北京西郊挂甲屯吴家花园。彭德怀元帅的谪居地。一天,一个中年军人匆匆走来,径直闯进彭德怀的住室,他是彭德怀的侄儿彭启超,刚由福建来京。彭德怀见侄儿来看他,十分高兴,赶紧起身亲切招呼。可是,彭启超却满脸怒气。他用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拔出手枪,“啪”地往桌上一放,气冲冲地说:“伯伯,还记得我们的君子协定吗?”彭德怀一怔,但很快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十多年前,在延安的一孔窑洞里。彭德怀望着在革命队伍里成长起来的侄儿,深情地说:“你父亲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你我都要继承烈士的遗志,为了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今后,如果有一天你不干革命,当了逃兵,我会毫不客气地拿枪打死你,绝不会顾念伯侄之情!如果我不革命了,你也同样可以  相似文献   

19.
“住不下到我那边房子去住,那里能架铺”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 第二天清早,毛泽东看到了正在禾场上忙着干农活的农民李文贵。李文贵做梦也没有想到毛泽东会这么早突然出现在自己家门口,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急急忙忙从家里拖出几条板凳,让毛泽东等人在禾场上坐下了。毛泽东坐在地坪里的长凳上,笑容满面地和他拉起了家常。  相似文献   

20.
不开窍     
年底,财政局长把秘书精心写的全县财政报告揣进包里,去向县长作汇报。县长在办公室里正想什么事,一看到局长就客气地招呼他快坐下。局长有些受宠若惊,想想还是站在那里大声念了起来。刚开始,县长眯缝着眼睛笑,有时还情不自禁地点点头,可是当局长读到“即使在遭受了旱涝灾害的情况下,本县的财政收入比往年还略有提高”时,他立刻眉头直皱,满脸不快地喊起来:“停!停!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