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邱昶 《政府法制》2012,(3):14-14
时下炙手可热、抢尽眼球的美女经济,其实古已有之。“漂亮的脸蛋出大米”,在中国,至少在2500年前就已经有人身体力行了。而始作俑者,是西施。  相似文献   

2.
刑罚补偿功能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罚补偿功能疏议张瑞幸,刘骁军刑罚在剥夺和限制犯罪人权益,给犯罪人带来一定痛苦的同时,则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有益的护卫作用,刑罚对社会可能有的积极作用,即是刑罚的功能。刑罚的补偿功能属于刑罚诸多功能中的一个,它是刑罚消减已然之罪危害的功能,在刑罚...  相似文献   

3.
作为刑事诉讼的最后环节.刑罚执行承担着惩治和教育改造罪犯的任务,减刑、假释是刑罚变更执行的两种重要制度,源于教育刑的倡导,如果运用得当,会调动罪犯改造的积极性,更好地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稳定监管秩序,节约司法资源。运用不当,则容易滋生司法不公与腐败.使罪犯失去改造的动力和信心,甚至使司法失去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刑罚权的消灭是指由于某种事由使因具体犯罪而已经发生的个别的刑罚权消灭。这种使已经发生的刑罚权消灭的事由.称为刑罚权消灭事由。刑罚权的消灭.又称为制裁的消灭或者刑罚的消除,但是通常的称谓都是刑罚的消灭。  相似文献   

5.
黄伟明 《法治研究》2013,74(2):32-41
刑法体系的构建应当有逻辑本位。刑法的历史是刑罚的历史,刑法的产生基于刑罚权.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本质区别就是刑罚。所以,刑法的本位应当是刑罚。在刑法的体系构建中抛弃刑罚要素会导致刑法边界的模糊和混乱。刑法体系的构建应当以刑罚观为价值指引,以刑罚概念为逻辑起点,用刑罚来约束和解释犯罪内涵,反对有罪无刑。刑法的扩张必须基于刑罚的必要扩张。只有坚持刑罚本位,才能塑造刑法的独特品格。  相似文献   

6.
实现刑罚效益必须遵循三个原则刑罚的效益价值目标是指在刑罚运作(设制和适用)过程中,以最轻的刑罚最大限度地产生刑罚效果的整体效应。刑罚的效益价值目标的内容“最轻刑罚”和“刑罚效果的整体效应”是刑罚的效益价值目标的两个基本内容。1.最轻刑罚的含义最轻刑罚...  相似文献   

7.
刑罚无疑具有预防犯罪的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犯罪人作案前对刑罚风险的主观估计,而犯罪人自身对刑罚认知上的偏差,会影响刑罚预防价值的发挥。传统上,青少年犯罪常被认为是一种“不计后果”的犯罪,其实犯罪青少年对刑罚风险的感知、判断并不弱于其他犯罪人,刑罚对青少年犯罪仍有重要的预防作用,只不过其作用的大小因犯罪青少年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有所差异。另外,一些相关因素,也造成了刑罚对部分犯罪青少年预防作用的“缺失”。  相似文献   

8.
浪漫的答案     
近来,湖南师范大学木兰路学生公寓外,一名男子携11辆宝马,向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一名女学生求婚。这名男子单膝跪地,美女手捧鲜花,高傲地仰起漂亮的脸庞,得意地笑逐颜开。男子求婚成功后,留下一地的娴花垃圾,率车队扬长而去。  相似文献   

9.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7,22(1):105-105
王耿心在《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上著文《对我国刑罚体制变革的反恩》,分析了我国现行刑罚体制的优.劣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刑罚体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文明的漫长进程中,刑罚思想从报应主义到功利主义,发展到注重个人价值、个人利益的理性主义刑罚理论。伴随着人们对单纯刑罚缺陷的反思,“恢复性司法”理论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刑罚轻型化逐渐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而相对不起诉的被不起诉人,因其犯罪危害性和主观恶性较小.社区矫正便成为惩罚与矫正互补的优先选择模式。然而,对被相对不起诉人进行社区矫正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实践中存在较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70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  相似文献   

12.
《刑法修正案(八)》的颁行确实部分优化了我国刑罚体系的结构.但它的一些规定又使我国刑罚体系的结构出现了新的不协调。第一,“延长生刑”后刑罚体系结构的再协调问题。从整体上看,死刑罪名的减少、年满75周岁的犯罪分了不适用死刑、新增应当缓刑的对象、确认坦白从宽等都有降低刑罚的作用,但生刑的调整特殊累犯范围的扩大、数罪并罚总和刑期的增加以及盗窃、敲诈勒索等常见犯罪入罪门槛的降低或者刑量的增加又会抵消上述轻刑化取向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3.
乔洪、王益、相怀珠、文强、孙善武、陈绍基…… 这批在2010年内被治罪的前高官,和自己的妻子、儿女、兄弟姐妹或情人一道落入法网或同台受审。为了追逐金钱和美女,他们在失去了官位、党籍和公职的同时,也失去了幸福、自由甚至生命。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他们在领取刑罚的同时,还领取了“没收全部财产”的附加刑。这意味着,他们已经一无所有。  相似文献   

14.
论行刑教育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行刑中个别预防的积极方式是改造,这是改造目的确立的根据;而建立在刑事制裁和刑罚报应、预防统一基础上的行刑教育化,既具有刑的本性,以致它不应违背刑罚原义,又在某种程度超出了罚的涵义,浓抹着监狱运作中的人文色彩。行刑教育化是法律微观层面的价值取向,它本身需有成本与效益的合理比值,于是要保证相应的刑罚量就应正视行刑教育化会不会消减刑罚力度的问题。同时行刑教育化是在刑罚即成事实前提下为弥补刑罚不足施行的,它本身具有高成本、低产出的特点,因此行刑教育化是社会的必然选择,但并非万能  相似文献   

15.
监狱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依法治监的关键是依法行刑.而非依法行政。监狱的狱政管理属于刑罚执行管理.而非行政管理.两者的性质不能混淆。监狱的上级司法行政机关.既有别于国家专门的行政机关,又有别于监狱。监狱的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实行对监狱执行刑罚的司法行政管理,而监狱则是具体执行刑罚的机关。  相似文献   

16.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逐步推行,轻刑化的刑罚原则会逐步确立,为使轻刑化刑罚原则能真正被长期受刑罚报应观念的民众所接受,合理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配合至关重要,它体现了国家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是社会和谐、司法文明的象征,研究它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曾志伟 《法制与社会》2011,(18):12-14,16
缓刑是刑罚具体运用的一种制度,它既是刑罚裁量制度的基本内容,也是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缓刑执行处理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对适用缓刑的裁量及对缓刑制度的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一)出于所谓报应与严苛刑罚间存在必然联系的思维定势,我国的刑法理论通说在刑罚目的论上,对“报应”一词忌讳甚深。但是,我们的观念与实践,实质上并不排除对于报应的追求。1.我们从不否认,刑罚的发动以罪犯的一定罪过支配下的危害行为为基础,刑罚是也只是这一罪过与行为的法律后果与代价。刑罚报应,其根本意蕴就在于将犯罪者所承受的刑罚描述为罪犯自身罪过与行为的反致,也就是将刑罚的发动在因果论意义上归罪犯自己。我国刑法理论“罪刑相应”的原则,实质上就是报应观念的直观昭示。“犯多大的罪,便判多重的刑,重罪重判,…  相似文献   

19.
刑罚进化论对刑罚制度的线性发展持乐观态度 ,认为越是到现代 ,刑罚越人道和轻缓 ,这种观念影响较大 ,但是很值得质疑。作者通过对近现代刑罚改革思潮进行分析后指出 :所谓的刑罚进化论是不能成立的 ;刑罚的正当性与进化论无关 ,而只与刑事政策的运用 ,以及规范有效性的维持、规范的稳定有联系。坚持刑罚进化论命题 ,在刑事法领域会产生负面效果。一方面 ,刑罚进化论强制人们忍受残酷、多余的刑罚制度 ;另一方面 ,它也会导致阻碍刑罚改革的惰性思维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检察机关作为刑罚执行的监督机关,如何体现、实现.强化宪法赋予的检察监督权,从而确保“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的刑罚宗旨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予以落实,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刑罚执行检察监督机制,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