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次巨大嬗变,它是以工业化为推动,导致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全球性过程。实现现代化,重构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近代以来众多志士仁人追寻的理想。谁来承担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千秋重任?历史必然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80年的岁月中,历经四  相似文献   

2.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全球化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流行词。不论人们怎样认识和评论 ,全球化显然已成为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实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中国文化事业 ,必然离不开全球化这个大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一、正确认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球化是人类之间互动的增强和世界范围内社会关系的强化 ,它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而明显加速 ,当代主要表现为经济、科技、信息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以经济全球化为动力和基础 ,经济全球化必然要为文化全球化提供物质条件 ,文化全…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中,一个最核心的问题便是关于旧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问题,它涉及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与任务。这个问题曾长期困扰着年幼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并使我们党蒙受了严重的损失。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伴随着农  相似文献   

4.
一 回首20世纪,可以说,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一切,常常都是围绕着如何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这一根本问题展开的。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必然要碰到如何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问题。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每一次重大的斗争,几乎都与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伦理相联系。所以,从历史角度看,关于儒家伦理与现代化的关系的认识和讨论,是伴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历程而逐步展开和深化的。对于这个问题,几十年来,海内外各界人士、各路学子众说纷纭,竞相争鸣,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中国家庭内犯罪预测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大背景的变化 在21世纪,中国家庭存在与发展的社会大背景将继续发生较大的变化,其与家庭内犯罪相关的几大变化如下: 1.价值观念继续转型。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讲求个体群众价值高于个体主体价值,即个人的存在须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个人的发展须以他人的发展为优先。在这一价值观念的导向下,人们以利他主义为理念,社会倡导群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表现在家庭中,便是家庭利益至上,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家庭利益;他人利益至上,家庭其它成员的利益必然优先于个体自我利益。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是国家与政府的基本职能和政权合法性的基础。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公共服务模式经历了从“集权融合一公平至上”型模式向“解制分立一效率优先”型模式,并最终向“多元竞合一均等共享”型模式嬗变的历程。模式转型意味着其内在价值理念、制度设计以及技术选择的革新。未来中国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的方向必然是进一步重塑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职能边界,实现多元主体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良性互动与有效协同,对政府角色进行合理定位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家庭伦理关系及其道德规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1世纪转瞬就要到来。我们的世界处在一个多极化的时代,同时我们的时代往往被说成是技术飞速变化的时代,科技知识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加。就中国而言,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化社会转变的高速转型期,中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与社会生活方式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与之相应的社会价值观念也因此剧变而不断产生矛盾和冲突。家庭,作为所有社会组织中反应社会生活变化最敏感、最迅速的单元,其结构以及相应的家庭伦理关系、道德规范也必然会做出相应的反应。研究解决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社会主义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民主形式,是对代议制民主精英化现实的反思与重构,强调各主体在理性基础上的对话、讨论和协商,是一种程序民主。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村民自治、民主恳谈等民主制度与政治实践中存在着丰富的、多层次的协商民主内容。因此,将协商民主融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历程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在新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我们将20世纪的最后一期刊物奉献给读者。 20世纪是天翻地覆的世纪,孕育了中国社会的巨大演变:从封建社会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漫长、曲折的社会的发  相似文献   

10.
陈文华  石绍斌 《求实》2006,2(7):62-65
经济体制与宪法体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体制的转型必然带来宪法体制的转变,而宪法体制的转变也必然促使经济体制的嬗变。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均是经济体制转型的产物。当前中国正经历着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现行宪法也就必然要诠释着这种社会的转变,向人们展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中,一个最核心的问题便是关于旧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问题,它涉及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与任务。这个问题曾长期困扰着年幼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并使我们党蒙受了严重的损失。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伴随着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发生在中国知识界的一场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使得我们党学会了运用实事求是的科  相似文献   

12.
张晓寒 《学习月刊》2013,(16):11-13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界围绕中国经济发展道路问题.开展了持续的“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大论战.进而推动工业化思想的嬗变.留下了宝贵的经济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驾车旅游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驾车旅游(以下简称"自驾游")是伴随全球旅游发展模式衍生转变的产物,是由旅游者主导的个性化出游方式,是旅游业多角度进步的体现。"自驾游"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的美国,由最初的Sunday-Drive发展到后来的Drive-Travel。中国自驾游市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从可查阅到的  相似文献   

14.
正2008年后二十国集团(G20)取代G8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论坛,而伴随着中国在历届G20峰会上的精彩亮相,中国参与重构国际秩序的努力受到全球瞩目,2016年G20杭州峰会将使中国崛起及参与主导全球经济政策走向的趋势更加明显。2008年之前,G20只是一个松散的定位为八国集团(G8)次中心的国际经济对话论坛,主导全球经济话语权的是G8。进入21世纪,G8认识到中国在经济上的巨大进步,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一方面,20世纪初,落后的中国屡遭世界列强的侵略与瓜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党来组织、领导人民去实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她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无可替代的主角,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讲求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家庭发展和家庭养老机制运行的精神支撑,近年来村落尊老敬老观念发生了历史性嬗变,如何传承并创新传统尊老文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本文以闽清县村落调查为例,对传统福州山区村落的尊老文化和习俗做初步的整理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村落尊老文化与农村家庭养老的关联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武中哲 《求实》2001,(3):16-18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使社会成员普遍受益的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社会成员的未来贫富分化状况 ,它将分别通过社会结构性因素和个人自致性因素来重构未来贫富分化的新格局 ,分别表现为结构效应和极化效应 ,两种效应在短期内加大社会成员的贫富差距。过度的贫富差距必然导致社会成员强烈的相对剥夺感 ,从而影响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 ,为此 ,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社会运行的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的演进伴随革命胜利、国家重建和社会良性运行的核心目标进程,发挥着社会功能的认同、规范与整合作用,而伴随当代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与良性运行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现实中演绎出时代的浪花,要在包容世界、应对转型、社会重构和国民自我觉醒中展示自信、突出责任、表征文明和重塑道德。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多元文化形态的嬗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演进是19世纪末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两条重要的历史线索,两者在起始时间上相互重合,在历史进程中良性互动,在形态转换上是有机统一的。中国社会多元文化形态的嬗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深层次的文化动因;而嬗变过程中所产生的精英文化、主导文化、大众文化等文化形态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现提供了必需的时代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20.
正李月军在6月27日的《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撰文指出:近年来,中国学界开始反思西方民主理论,并试图在中国经验的基础上重构民主理论。对经历了20世纪第三波民主化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民主并没有给它们带来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反而是民主失效,或发生逆转,使政府权威与基本公共能力下降,甚至导致国家解体。近几年,这一幕又在第四波民主化国家中惨烈上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