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性犯罪现象日趋严重,不仅损害了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也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究其原因。不仅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因素,更有客观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用亚文化等分析方法来研究青少年性犯罪问题,从而制定针对性和可行性强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性犯罪的罪前情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罪前情境的初步研究明确了情境因素如何促使青少年罪犯产生犯罪的动机,如何促使犯罪动机转化为犯罪行为。青少年性犯罪的罪前情境包括主观罪前情境、客观罪前情境和时空中的罪前情境,并各具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论黄色文化与青少年性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社会黄色文化的泛滥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引起了青少年性犯罪案的上升.从心理学和传播学角度对黄色文化传播媒体对青少年性犯罪发生影响的机理进行分析,可提出减少黄色文化对青少年性犯罪影响的对策.一是对青少年加强性知识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二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消除精神污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类犯罪是游戏性犯罪,这类犯罪是指犯罪主体无明显性长期性犯罪目的,在某种特殊场合下一时起意违法犯罪的一种犯罪形式。青少年游戏性犯罪比例的上升应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由最初的个体犯罪、结伙犯罪逐步向有组织的团伙性犯罪发展,给社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有关部门需要转变观念,善待流动人口、健全群防群治防控机制、加强异地警务合作、加强出租屋管理,以有效地防控流动人口团伙性犯罪。  相似文献   

6.
情感型、冲动型和好胜型的动机分类整体上涵盖了青少年性犯罪人群,针对类型化的青少年性犯罪动机建构预防措施具备理论与实证指导价值。应细心引导青少年走出感情迷茫,填充其思维空间,树立情感驱动型青少年性犯罪人正确的感情观念。以社会压力为前置力量、自我控制为终极推动的对合式自我控制引导青少年解除性神秘感。努力理解好胜驱动型青少年性犯罪人的文化挫折情绪,协助其生成与个人发展相契合的社会法则。  相似文献   

7.
个体反社会性犯罪是我国近年来频发的一种个体仇视、报复社会或某一社会群体的恶性犯罪,具有犯罪成员的个体性和低层次性、犯罪起因的简单性和多样性、犯罪目的的报复性、犯罪手段的极端性、犯罪侵害对象的不确定性及犯罪后果的恐怖性等特点。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是该类犯罪产生的社会根源,弱势群体为该类犯罪提供了主体条件,人格缺陷是该类犯罪产生的心理原因,社会安全防范体系中的漏洞为该类犯罪提供了有利条件。针对新时期我国个体反社会性犯罪,应建构由社会预防、治安预防和刑罚预防构成的宏观预防与由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区预防和个体预防构成的微观预防相结合的综合犯罪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8.
略谈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传仕 《工会论坛》2009,15(6):159-159,153
身体素质是衡量一个人体质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之一。全面发展身体素质,能提高神经系统调节机能,有利于人体各器官、系统得到相应发展,从而增强体质。同时通过全面发展身体素质,还可以促进运动技术水平和专项运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危机,生态道德教育及其现实意义,对青少年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等角度,论述了西部大开发首重加强西部地区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生态道德教育。并指出这关系着西部大开发的成败,关系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日本女作家山崎丰子女士曾经深沉地问道: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都没能避免道德的堕落和人格的沦丧.日本没能避免,南朝鲜没能避免,香港、台湾也没能避免,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大陆,能不能避免呢?已经过去的80年代,无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飞跃.然而,腐朽没落的社会瘟疫也乘势而入,孳生蔓延.女青少年性罪错就是毒化社会的公害之一.回顾过去,分析现状,探求对策,已经成为净化社会环境、实现精神文明的重要课题.预防胜于疗救.作为一种并发症的性罪错,并不仅仅是政法、公安部门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我们在某劳教所,采用问卷、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200多名性罪错人员中的81名女青年性犯罪者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发放问卷81份,收回81份,有效问卷81份,经统计整理,结果如下: 1、年龄状况: 14—18岁,15人,占18.5%;19—24岁,41人,占51%;25—29岁,15人,占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分析了犯罪青少年的生理结构、心理活动、行为表现及犯罪成因,指出只有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消除其成长环境的不良因素与其内心消极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土壤,根据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政府参与的预防工作机制,发展健康规范的育人环境,落实教育挽救工作等防治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绚丽多彩的网络世界就像“潘多拉的盒子”,给人类带来种种便利和享受的同时,也导致了日益增多的网络犯罪。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很大比重,因此青少年网络犯罪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制定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对青少年的成长和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呈现出高发态势,已严重威胁到社会生活秩序。造成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防控青少年网络犯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构筑从思想道德、教育到文化建设、行政监管和法律规制的多层次、多维度的立体防线。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化需求扩大以及信息量爆炸式增长的社会形势下,青少年的犯罪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青少年犯罪与吸毒犯罪、环境污染被并称为三大社会公害,成功地解决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各国的一大难题。然而,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等有比较系统的了解。本文基于青少年犯罪原因、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及预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女性性犯罪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性犯罪是女性犯罪的主要类型,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探讨女性性犯罪形成 的规律,对搞好社会治安,寻求教育改造的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分析了女性性犯罪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女性性犯罪是目前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研究性犯罪女性的心理对于我们预防、减少女性性犯罪以及矫治性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女性性犯罪是目前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研究性犯罪女性的心理对于我们预防、减少女性性犯罪以及矫治性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由于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同性性犯罪中受害者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加大对同性性犯罪的法律控制,加强对同性恋群体权利的研究和保护。  相似文献   

20.
亚文化是一种与社会主流文化相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其通过时社会整体文化环境的影响和渲染,诱使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解析青少年违法犯罪亚文化的特征和原因,构建相应的防控路径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