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使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的新的解放和巨大发展。这一成就的取得,既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又是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始终站在时代用流的前列,热情支持、鼓励、引导人民群众的这种创造,领导我们从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中,从总结我们过去工作的失误教训中,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并反过来指导实践,邓小平理论就是这种源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又指导改革…  相似文献   

2.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的深邃思考,面对新的时代条件和新的实践,明确提出和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理论价值维度考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了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创新;从实践价值维度考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领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人类社会的新发展;从方法论价值维度考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了行动依据和方法指引。  相似文献   

3.
邓群 《传承》2006,(Z2)
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中国革命史,进一步从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加深对我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①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是一部壮丽的历史画卷,它雄辩地证明了一个…  相似文献   

4.
一、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方法论20世纪重新审视和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实践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历史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总结的必然结论。(一)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必须坚持的两个原则。首先,重新认识社会主义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必须以坚持社会主义为前提。社会主义来到世界,曾经给世界革命和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社会主义的诞生,创造了人类历史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纪元,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反对霸权主义,维持世界和平,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方面带来巨大影响。对中国社会发展来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五四运动到现…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研究》2021,(2):102-108
社会主义人民政治的内在逻辑,集中表现为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价值逻辑四大层面。从历史逻辑来看,人民政治是源于阶级政治、立足民族政治、走向人类政治的文明标识,从而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基本坐标;从实践逻辑来看,核心政治是人民政治自组织化的政治结构,从而形成了人民主体与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彰显着人民政治民主机制的生命活力;从理论逻辑来看,人民政治实践论、人民政治认识论、人民政治方法论和人民政治价值论,构成了人民政治逻辑建构的四大维度,标识着人民政治逻辑结构的"四维形态";从价值逻辑来看,人民政治表征了人民主体价值创造与价值共享的主体合一,展现了人民政治价值逻辑从阶级回归走向公共回归的价值运动,全方位构筑了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不同场合多次明确提出要不断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习近平关于中华文化复兴的相关论述必须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三个维度进行总体把握:中华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题中应有之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一致,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文化复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特征,是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中华文化复兴相关论述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7.
邓群 《传承》2006,(7):3-5
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中国革命史,进一步从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加深对我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哦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是一部壮丽的历史画卷,它雄辩地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救中国,有了人民的军队才有人民的一切。在充满血雨腥风和波澜壮阔的民主、民族解放战争中,党领导人民军队创造的历史奇迹,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相似文献   

8.
李会芳 《传承》2010,(12):14-15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实践中,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历史,而且也创造了一切的社会关系,并实现着一切社会规律。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总体性活动,是多种矛盾的集结点,而由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现实生活世界也是一个由多重矛盾关系形成的功能统一性世界,是一个全面丰富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充分认识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要善于引导和激发人民的创造力,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尊重改革和发展的创新实践。要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而要实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创造主体的素质关注人、尊重人、重视人。必须发挥人的积…  相似文献   

10.
党的九十多年的历史,从政治上讲,就是领导人民争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历史。其间取得的主要经验有三:一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党内民主以引领人民民主;三是为建设和发展人民民主创造良好的思想环境。从这些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重要的启示:第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前提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第二,必须围绕人民当家作主这个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和本质全面系统地完善制度、发展理论。第三,必须更好地通过发展党内民主来实现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人大研究》2006,(12):47-49
马森骏: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环境是地方人大的职责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马森骏撰文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主线,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为重点,以贯彻落实《监督法》为契机,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参加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环境。经济繁荣、人民富裕是和谐…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社会主义本质,是指社会主义的目的、任务。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主要有两项,一项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一项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的这两项任务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最根本的。因为只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才能为人民的生活改善并最终达到生活富裕创造物质条件,同时也才能使消灭剥削,消  相似文献   

13.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实践中,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历史,而且也创造了一切的社会关系,并实现着一切社会规律.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总体性活动,是多种矛盾的集结点,而由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现实生活世界也是一个由多重矛盾关系形成的功能统一性世界,是一个全面丰富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李志平 《前进》2004,(8):22-23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现实国情的深刻而清晰的把握,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战略思考,也是现阶段各级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重要指导思想。领导干部要创造党和人民需要的政绩,就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树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的政绩观。一、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政绩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  相似文献   

15.
徐岳  邹兰 《创造》2009,(1):41-41
2008年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的宏观调控实践生动地证明,只要我们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尽最大的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能充分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有了强大后盾。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其实践目的,就是正确判断、分析和解决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大力促进社会和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既协调稳定、又充满活力和动力的社会关系条件,为我们党长期执政奠定稳固、持久的社会基础,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体而言,就是统筹兼顾,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避免大的冲突,使全体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  相似文献   

17.
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和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愿望。需要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群众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机制,发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18.
于桂华 《理论月刊》2003,(7):113-114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是由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们党的宗旨的体现,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巨大成就的力量源泉.而今天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既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一种实践和奉献.  相似文献   

19.
统一战线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重要意义 中共十七大明确指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这一重要方针的提出,为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创造更为有利的政策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践创造和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马克思主义新辉煌的历史:实事求是,开创新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对中国共产党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征途上,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