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罚款权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务院于2008年1月15日废除《企业职工奖励条例》,使企业对违纪员工采用得罚款权失去了法律的依据。本文从法律和现实的角度认为企业罚款权存在有一定的必要性,但在我国现行劳动法规对企业罚款权规定存在缺失的情况下,必须对企业罚款权进行有效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2.
罚款是行政处罚的一种,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给予经济上的处罚。对罚款可作如下理解:第—,罚款是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的其它单位的具体行政行为。凡是没有行政管理权的机关和法律没有授权的其它单位都不得行使罚款权。第二,罚款权必须由法律明文规定的有权行使罚款权的机关和单位行使,而且,法律还明文规定罚款由那一级行政机关适用。有行政管理权但无罚款权的机关也不能适用罚款,我国在治安、海关、资源开发、科学技术、金融、交通运输、邮电、卫生、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工商管理、统计、计量、税务等方面颁布了为数不少的行政法规。有的法规中具体规定了行使罚款权的机关,还规定了由那一级机关行使罚款权。比如《森林法实施细则》第24条规定:“对违反森林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单位决定。”第三,法律、法规有明文规定罚款数额的,应当在法定数额范围内确定,超过法定数额的是违法罚款。  相似文献   

3.
企业罚款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雅云 《中外法学》1999,(3):121-123
<正> 在我国,企业对自己的员工有没有罚款权(或称经济处罚权)?这是许多劳动者和企业管理者经常思考但又不甚明了的一个法律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企业罚款权的概念、特征和表现形式 一般说来,针对公民实施的罚款,是指国有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因公民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而对该公民依法实施的经济处罚。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无法律授予的职权和明确的法律依据,不得对公民实施罚款。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我们乡里有个治安队,经常下乡对违法人员进行治安罚款。去年10月的一天,村民杭某和谭某因稻田放水一事而发生争执,由口角发展至厮打,后两人来到乡治安队评理。乡治安队分别找两人谈话后,每人罚款100元。杭和谭不服,责问治安队负责人有什么权罚款?那位负责人把桌子一拍说:“我们是受派出所委托管理治安的,你们打架,违反了《治安管理条例》,我们当然有权处罚。”请问,他们有没有权罚款?读者:章武  相似文献   

5.
《法庭内外》2007,(9):59-5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8条的规定,重婚,是指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或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行为,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者与之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行为。重婚包括法律上的重婚和事实上的重婚两种情况。法律上的重婚指前婚尚未解除又与他人登记结婚的,事实上的重婚指前婚尚未解除又与他人形成事实婚姻的。  相似文献   

6.
行政罚款,是法定的国家主管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法规行为所规定的,对义务当事人的一种经济处罚,是行政处罚中应用最广的一种.认真研究行政罚款问题,对加强我国的行政法制是有益的.一、行政罚款的机关行政罚款的机关,是行使行政罚款权的机关或有权进行行政罚款的机关.行政罚款机关的特点:1.行政罚款的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而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检察机关或审判机关.  相似文献   

7.
刘连泰 《法学研究》2022,44(1):38-51
择一重罚规则的适用面临执法管辖权与高额罚款权归属主体不一的难题。综合执法制度可以部分解决该问题,在综合执法之外,则需分情况适用不同的解决方案。在识别“罚款数额高的规定”时,应根据法定罚的上限而非决定罚来比较罚款的轻重。根据法定罚款额高的法律作出的决定罚,其数额不能低于法定罚款额低的法律所规定的罚款下限。行政机关错误适用择一重罚规则作出罚款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作出变更判决,但变更判决要受禁止不利变更规则的约束。在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并责令重作的情形中,行政机关加重对当事人的罚款,通常应证明其加重罚款没有恶意,因裁量逾越被判决责令重作的除外。  相似文献   

8.
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疑难问题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波 《中国检察官》2010,(12):17-20
田某某于2003年至2006年间,以个人投资生意、入股他人公司等名义,以借款的方式,或以投资获利后进行分红.或以2分至4分等不同利率回报为承诺,向20余人(户)吸收存款4300余万元。上述20余人(户)多人与其有亲属或朋友关系。田某某获取款项后基本转以高利借与他人.从中赚取利息差。至案发时尚有859万余元资金未能归还。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人大、21个地级市人大及法律界专家日前在一起讨论时提出:不能让地方立法成了部门谋私的工具! 提出这个命题基于眼下一些基本的事实:有的部门力图通过立法这一权威手段为本部门划定垄断性的“势力范围”,通过立法为本部门利益争取更多的“合法”依据,尤其是在涉及收费权、罚款权、许可权、审批权等方面,往往出现部门之间争论不休的情况。比如一些地方《高速公路管理条例》的制定过程中,出现交通部门与公安部门争交通事故管辖权的情况;某市以政府名义发文,规定全市的结婚对象婚前检查集中到一家医院,既不方便群众,收费也不合理,经查,才发现这家医院的负责人是某市领导的亲属……  相似文献   

10.
《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虽然被废除,但用人单位经济处罚权仍有其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目前我国企业滥用罚款权的现象比较严重,宜从立法和劳动监察层面进行规制,引导劳动关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孟令志 《律师世界》2001,(2):14-14,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草案》第 46条规定;因一方重婚或即使不以夫妻名义但形成婚外同居关系,实施家庭暴力或以其他行为虐待家庭成员或遗弃家庭成员而导致离婚的,无过失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该条规定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不以夫妻名义的婚外同居关系,并将此区别于重婚行为。本文拟对该提法的不妥之处加以阐释。   一、不以夫妻名义的婚外同居关系之提法,过于模糊   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结婚的行为,即一个人在同一段时间内存在两个婚姻关系。其中,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构成法律上的重婚;虽未经结婚登记,…  相似文献   

12.
1.国务院修改4条例加大知识产权违法处罚力度国务院公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4个条例的修改决定。此次修改罚款数额调整了两个标准:一是提高针对违法经营额的罚款倍数,将相关条例中依经营额确定的罚款的倍数统一调整为1倍以上5倍以下;二是提供了入门罚款的最高  相似文献   

13.
从近年来企业出现的大量违法违纪问题看,企业的腐败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权钱交易。即行为人利用经营活动中的买进、卖出机会,凭借手中职权侵吞公共利益的谋私行为。常见的有:提高预算工程造价,高价购进材料、设备,从中吃回扣捞好处,或者低价卖出本企业产品,让利于对方,个人从中分享实惠,或以其它名义捞好处费;将企业的设备、公款借给亲友做无本生意,自己坐收渔利;利用计划外用工权大肆收取包工头的贿赂等。二是权权交易。即行为双方相互利用,各获其利。如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人事管理权的下放,一方面给企业注入…  相似文献   

14.
来信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农村基层治保干部。社员马××等四人经常赌博,有一次当场被我们抓获后,没收了全部赌款,并对马等四人分别给予了十元以内的罚款处理,罚款已如数上缴地方财管所。此事我们曾请示基层党组织,他们说,由治保会处理。请问,基层治安保卫委员会行使罚款权,是不是违法? 湖北省公安县张大春复信张大春同志: 治安保卫委员会是群众性的治安保卫组织。它是在基层政府和公安保卫机关指导下进行工作的,本身不是一级政权组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罚款的必要性 对于不够刑事处罚的轻度违法行为处以罚款,这是我国法规、特别是经济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法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任何法规都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行为的模式,一部分是相应的法律后果。前者是关于法律主体的权  相似文献   

16.
主要案情 何某和樊某分别系某公安局治安支队民警和刑侦支队民警。2000年3月,两人违反规定先后出资入股位于某市的绿盛娱乐总汇。嗣后,在股东会上,何某、樊某得知负责经营绿盛娱乐总汇的个体业主杨某有在经营过程中以“早退罚款”名义向外出卖淫女收取所谓“出台费”的事实。2000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知识产权是民事权利体系中的一类。在民法中,不论主张是以权利为本位,或以义务为本位,或权利义务并重,都十分重视知识产权权利体系的研究。在知识产权审判中判断是否侵权、侵犯什么权、侵权有何责任,其焦点都是知识产权的权利识别。故对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8.
法律中关于罚款数额的确定有定额罚款、倍比罚款、定额罚款与倍比罚款相结合三种方式。本文分析了设计不合理的行政处罚的罚款数额:有违法所得的行为比没有的罚款要轻、用违法所得做倍比罚款标准难以认定数额、罚款跨度太大、罚款标准太低、个别罚款额度偏高、罚款只有上限没有下限、定额罚款与社会危害程度不相当等问题。提出了如何使定额罚款与倍比罚款有顺衔接、用货值金额取代违法所得作为基准计算罚款数额、罚款幅度控制在十倍之内、根据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行为人的承受能力设定处罚标准、只有罚款数额较小时才可不设下限、如何使罚款数额与违法行为轻重相适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隐名股东之资格认定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出资人为了规避法律或出于其他原因,借用他人名义设立公司或以他人名义出资,一般被称为隐名股东。与之相对应,记载于工商登记资料上的股东则为显名股东。显名股东与隐名股东因股东资格等发生争议纠纷的情况并不罕见。但我国法律缺乏明确的规制,如何解决隐名股东相关问题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20.
行政罚款,是我国设定的七种行政处罚种类之一,在保障行政管理顺利进行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现在某些地区、某些执法部门。在罚款权的使用上很不严肃,集中表现为一个“乱”字,甚至严重阻碍和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成为各级领导高度关注、企业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解决乱罚款问题。是保证小康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