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马赛  高科 《实事求是》2015,(2):28-32
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在同时具备革命胜利与先进生产力的条件下,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列宁结合俄国经验,在《论我国革命》等文献中论证了先革命、后发展生产力这样一条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性。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经典作家的思想,创造性地将革命以改革来替代,并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从而找到了一条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即中国道路。由此得出的启示是,走中国道路不可照搬照抄别国模式,要充分认识到前行中的艰巨性,并着力解决好发展生产力、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三大任务,才能最终到达中国梦的光辉彼岸。  相似文献   

2.
列宁东方理论是列宁关于东方落后国家革命和建设特殊发展规律的理论,它主要包括民族殖民地学说、"迂回"过渡理论、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建党学说。列宁东方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渊源。分析和研究列宁东方理论,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俄国民粹派无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和村社正在瓦解的事实,主张俄国走"非资本主义道路",即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在农村公社的基础上直接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列宁通过分析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事实,指出俄国村社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并论证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从而彻底批判了民粹派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列宁在否定和批判民粹派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的同时主张肯定民粹派理论纲领中的合理内容。  相似文献   

4.
列宁学说的核心是宣告社会主义在一个落后国家的正式建立,十月革命为20世纪经济社会落后的国家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意味着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型现代化的开端。列宁思想的重要特征是精明的策略性以及灵活性与原则性的有机结合,无论在革命还是在建设时期,列宁克服了"原教旨马克思主义"对俄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影响。列宁学说不是狭隘的民族的社会主义,虽然它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产物,但绝不是只适用于俄国。21世纪列宁学说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他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所蕴含的方法论及其价值上。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继东 《党建》2013,(2):28-30
曾有"英国梦""俄国梦""日本梦"的提出,但今天引起世界关注的是"中国梦""美国梦"。"中国梦"与"两个百年"目标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和目标在努力。与"美国梦"突出个人和金钱不同,"中国梦"强调个人命运和国家紧密相连。"美国梦"强调追求一强独大的单极世界。"中国梦"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美国梦"正变得虚无缥缈。"中国梦"将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开辟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东方民族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是他们考察东方社会得出的科学结论。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列宁提出的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初步运用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道路遵循了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基本原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7.
列宁在1915-1916年确实否定了以往关于社会主义将在欧洲国家几乎同时胜利、建立欧洲社会主义联邦的传统观点,主张社会主义将在欧洲某一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当时主张一国胜利是暗指俄国,到1917年才明指俄国。列宁当时主张的一国胜利主要是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政治革命”,同时开始实现社会制度变革的“社会革命”,但是并非指一国可以完成整个社会形态的变革,即并非指一国能够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苏共历史上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争论,实质是斯大林为了巩固个人在党中央的权力地位而发动的一场披着理论争论外衣的权力斗争,用以彻底击败托洛茨基反对派。  相似文献   

8.
中年马克思认为东方落后国家的命运只能是资本主义化,走上西欧资本主义道路。晚年马克思指出俄国公社有两条发展道路,一是走上西欧资本主义老路,二是在严格的条件下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走向共产主义,但恩格斯指出俄国的发展变化否定了马克思的跨越思想。总体上说,马克思认为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在世界整体联系中把握现实社会主义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9.
苏联的历史性解体归根结底是由于其内部原因造成的,据此就有人认为“俄国革命具有原罪”。俄国革命失败的原因并不在于发动革命本身这一点,而在于革命后在怎样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上犯了错误,列宁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0.
王鑫 《学习月刊》2011,(16):28-29
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是他晚年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俄国极其落后的文化状况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建设步伐,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在文化上进行一场革命,并认为"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社会主义的国家了"。为此,列宁结合当时苏俄的现实情况,在《论合作社》中明确地提出了文化革命的重要任务。一、列宁"文化革命"思想提出的时  相似文献   

11.
一 本世纪上半叶,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曾效仿俄国,以“暴力攻打冬宫”的方式夺取政权,均遭失败。二战后,这些国家的共产党人,普遍放弃暴力革命道路,试图通过和平民主道路走向社会主义,但迄今为止,没有取得任何重大成果。相反,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遵循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理论,以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将在一国、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为指针,领导广大群众夺取政权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探索却取得了成功。实践证明,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在重新审视以往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特别是在对三年国内战争时期的共产主义政策进行反思,以及对当时国际形势和世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对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13.
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多民族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成功的解决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民族问题,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列宁民族理论。通过引入统计方法以"中国知网"发表关于列宁民族理论文章为研究基础,结合国内关于列宁民族理论的著作,分析和梳理了国内学者对列宁民族理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在列宁最后的思想中,列宁分别借助于“世界历史的总进程”“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世界历史发展的总的路线”三个概念,来阐述他对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的看法,并由此揭示了十月革命之后,俄国历史发展的“总的路线”或“总的进程”的逻辑链条:通过革命实现基本制度变革→在新经济政策时期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创造与实现现代文明→在不断“走向”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最终建立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俄国农民被旧制度置于"活不成也死不了的境地";由于英国的殖民统治和掠夺,印度农民"被投入苦海".由此在俄国革命过程中,农民"是真正的革命民主派";在东方其他国家,农民已经接受了苏维埃的思想,可以在这些国家建立农民苏维埃.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农村公社应该得到全社会帮助的思想里可以获得东方新政权帮助农民的思想启示;列宁则就新政权从生活上和生产上帮助农民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6.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鉴于西方国家的革命形势日渐低落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运动日益高涨,形成和提出了“东方国家决定论”的战略思想。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论的最伟大发展。 首先,把马克思主义同十月革命后的世界革命实际相结合,用新的理论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的“西方国家决定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及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战略时,往往仅限于论及西欧、北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如他们说的:共产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17.
"东方政策"加速了中共的创建 在共产国际历史上,有一个专门帮助东方被压迫民族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各国人民进行革命的政策,简称"东方政策".它由列宁亲自制定,并在共产国际"二大"上以文件形式予以肯定.它在理论上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实践贯彻中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国国民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俞良早教授的著作<创论“东方列宁学“>,已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多视角研究列宁经典著作的学术专著.   该书通过研究列宁的一系列重要著作,断定列宁形成并提出了“东方理论“,其中包括下述内容:东方国家容易发生革命;东方的民主革命容易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东方国家虽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但可以实现社会主义;东方国家可以先于西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东方国家必须渐进地组织经济建设;东方国家的社会主义进程伟大而曲折等.   ……  相似文献   

19.
正从1922年12月至1923年2月,列宁在病重期间以顽强的毅力和超人的乐观精神,口授了5篇论文和3封信。这组重要的历史文献被人们看作是"列宁的遗嘱"。在这些文献中,列宁贡献了他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最后的智慧和思考。其中有一篇短文,题目叫《论我国革命》,文字虽然不多,却言简意赅。他对俄国孟什维克和第二国际领导人否定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论点做出了总结性  相似文献   

20.
许蓉 《理论学刊》2008,26(5):17-21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是如何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并引导他们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和思考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列宁改变了十月革命前对合作社的思想认识,创造性地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合作化思想运用于俄国农村的社会实践,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这表明列宁在晚年终于找到了东方落后国家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