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乾隆十七年,皇太后60寿诞的万寿恩科,殿试结束后,主考官照例将前10名考生的试卷上呈皇帝,等待钦点状元。评卷大臣们一致推秦大士为一甲一名,但最终结果还得由皇帝亲自定夺。秦大士是南京士子,自幼聪明好学,10岁便能写诗作文,25岁考中举,才华横溢。  相似文献   

2.
张鸣 《廉政瞭望》2013,(11):54-54
乾隆皇帝是个牛人,活了将近90岁,在位60年,退为太上皇之后,依然把持朝政,实际等于做了63年的皇帝。  相似文献   

3.
姜钦峰 《党课》2011,(12):81-82
明朝万历皇帝九岁登基。孩子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这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前途命运的大事。因此,皇太后经过慎重考虑,把教育小皇帝的重任托付给了张居正。  相似文献   

4.
李兴濂 《党课》2010,(18):78-79
日前在央视热播的40集古装电视连续剧《天地民心》,讲述的是清代山西寿阳籍的著笔文人祁隽藻从十几岁到七十几岁的传奇人生故事。主人公祁隽藻是清代著名文人,经历四朝皇帝,为三位皇帝做过老师。清嘉庆年间,17岁的祁隽藻在经历了突如其来的家难之后,开始思考如何为人这一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5.
姜少勇 《廉政瞭望》2009,(11):62-62
1627年,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17岁受遗命继承皇位。接这个烂摊子的时候,整个大明王朝如同行驶在汪洋中的一条船,通体千疮百孔,形将倾覆。  相似文献   

6.
溥仪于1906年农历正月14日出生在北京醇王府,1908年农历11月9日登基为清朝第十代皇帝(宣统)。1931年26岁的溥仪被日本弄去当“满洲国”皇帝。1945年日本投降时溥仪逃亡,后被苏联军队逮捕;1950年被遣返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1959年底被特赦,以公民身份参加国家建设。此时溥仪已是53岁,孤身一人。他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重新成家立业,安度晚年,充分享受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与欢乐。“你要成立一个家嘛!”毛泽东在日理万机中关心晚年溥仪婚事溥仪原来有个…  相似文献   

7.
<正>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一生坎坷,他三岁登基,在位三年后退位,按袁世凯对清室的《优待条例》,溥仪退位后皇帝的尊号不变,并仍住紫禁城。1917年7月1日,张勋复辟,又推出溥仪做皇帝,这次仅11天就宣布退位了。  相似文献   

8.
张鸣 《廉政瞭望》2014,(3):54-54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堪称一个老字,一口气活到86岁。要不是侯景把他活活饿死,熬过90岁应不成问题,在皇帝群里,可以当老大的。所以,北边的人,尊敬点的叫他老翁,不客气的,就叫他老儿。由于活得长,梁朝基本都是他当政,他死后,虽然还有几个皇帝,但都是一闪即逝。用他的话来说,天下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又何恨焉?自己给自己挣了家业,自己再把它败掉。  相似文献   

9.
孟昶是后蜀的第二个皇帝,也是末代皇帝。他的父亲孟知祥是后蜀的开国皇帝,但称帝半年,就因病死去。于是,十六岁的孟昶在父亲旧臣的拥戴下继承帝位。他登基之后,以李仁罕、张业、赵庭隐、李肇为首的将领自恃有功,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他们违犯朝纲,夺人良田,掘人坟墓,不仅危及孟昶的帝位,而且激化了阶级矛盾,影响了社会稳定。孟昶采取了坚决果断的措施,首先将骄横跋扈的李仁罕处死,接着又杀掉了以酷法滥刑聚敛财物的张业,又陆续罢免了一批贪婪不法的官僚,将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孟昶亲政后,还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快乐大叔 《党课》2012,(11):98-100
在明朝的16个皇帝里,崇祯皇帝一直被认为是一位“好皇帝”,被称为有明一朝“最勤勉”的皇帝。当然,比起他那些或整天花天酒地,或几十年不上朝的先皇们来说,崇祯的勤奋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治理国家,勤勉仅仅是一个方面,更不用说这勤勉里还夹杂了不少表演的成分。  相似文献   

11.
对崇祯皇帝自缢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体君 《唯实》2000,(6):69-70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帝,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城,崇祯绝望地自缢于万岁山(今景山)下一棵树上,明王朝宣布灭亡。崇祯的自缢留给史学家们无限的思索,人们以此为鉴悟出了发展着事物的规律,懂得了许多的道理。 一、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一个过程, 矛盾的运动促使事物走向灭亡 朱元璋推翻元朝,1368年创建明王朝,至1644年明王朝的灭亡,历经227年的统治,其间有16位皇帝,他们各自自称“万岁”,美好的祝愿也只能是个祝愿。16位皇帝各自有自己不同的治国之道,有圣明的、也有昏庸无道的…  相似文献   

12.
卢荻秋 《党课》2012,(2):102-103
清道光皇帝65岁那年(公元1846年)开始考虑接班人问题。老皇上儿子不少,龙生九子,但前三个夭亡了,后三个是小屁孩,中间三个中,老五奕淙又丑又俗,过继给亡弟接续香火去了,所以只剩下老四奕泞与老六奕诉还算拿得出手。这小哥俩年龄只差一岁,老四有点儿傻糊涂,老六则聪慧过人、能力超凡。  相似文献   

13.
954年后周太祖郭威病死,柴荣以皇子身份即皇帝位。世称周世宗。当时,摆在这位新皇帝面前的正是倥偬多事之秋:社会经过了五代十国的长期纷扰割据,经济残破,亟待恢复与发展;封建皇权动荡不定亟待稳定与加强;分裂割据的混乱状态必须迅速改变;契丹侵扰杀掠的威胁必须解除。柴荣上台,年方三十四岁,他是五代十国第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他年少志高,打算做三十年皇帝,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休息百姓,十年致太平。尽管他在位不过五年多时间,但却大刀阔斧,进行了多方面的除旧布新。首先是刷新政治,下诏求贤求谏。凡是“怀才抱器,出  相似文献   

14.
快乐大叔 《党课》2009,(9):95-97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里面的“老大”,有句形容一个人有权有势的老话,叫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一人之下”的“一人”最初指的就是皇帝。皇帝是真正的万人之上,所谓的“九五之尊”。皇帝说一不二,皇帝还是“金口玉言”,说出来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即便错了,也就错了,难道有人还要跟皇帝较真吗?不过,皇帝也有没辙的时候,咱先不说历史上那些被“垂帘听政”或者被“架空”了的“名义上的”皇帝,即便是牢固掌握权力的皇帝,也有他把握不了的东西,也有被“潜规则”的时候,不信,咱就来看看。  相似文献   

15.
快乐大叔 《党课》2008,(9):102-104
咱们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正儿八经的皇帝前后出了好几百个,这些年咱们的荧屏上面和皇帝有关的宫廷戏也着实拍了不少。清朝的皇帝快拍完了,明朝的皇帝也紧随其后。不过,快乐大叔喜好历史,相关的书籍也看了不少,觉得在明清两朝的皇帝中,最“有意思”、最具“娱乐精神”、最具“叛逆”思想的皇帝恐怕非明朝的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莫属了,只是不知为啥却一直没有影视界人士拿他来“戏说”一番。  相似文献   

16.
李世民有两段自我评价很有名。一段出自贞观九年(635),他说:“自古以来,能够在乱世成就帝业的.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中年男人.只有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三十三岁起事。本人十八岁就起兵,二十岁就已经平定天下.二十九岁就当上皇帝了。从武功方面来说.我已经胜过古人。年轻的时候我带兵打仗.没有时间读书。登基以后可以说我是手不释卷.了解了教化的根本.政治的基础。行之数年,天下大治,移风易俗,子孝臣忠.所以说在文治的方面我也超过了古人。从周朝秦朝.周边民族时有入侵。如今周边民族都已经臣服.就是说从怀柔远人的方面看.我又超越古人了。  相似文献   

17.
乾隆皇帝是个牛人,活了将近90岁,在位60年,退为太上皇之后,依然把持朝政,实际等于做了63年的皇帝。乾隆很自负,觉得自己不仅文章做的好,而且深明义理,儒学的道理,就是比士大夫们明白。康熙谈诗说文,有所遗漏,左右的文学侍从还可以提个醒,但到了乾隆这里,皇帝已经不能有错了。  相似文献   

18.
永芳 《党课》2014,(12):115-117
刘禅,生于公元207年,卒于公元271年,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李煜,生于公元937年,卒于公元978年,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之所以把刘禅和李煜这两个相隔几百年的皇帝放到一起,是因为这两个皇帝都有着亡国的经历,但由于两个人的性格大不相同,其命运也大不相同。他们一个以傻闻名,被人称为阿斗;一个以才华著称,曾留下许多被世人传颂的词文。  相似文献   

19.
郭子仪怒斥说情者□高潮唐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汾阳王郭子仪已72岁高龄。他一生戎马关山,廉洁奉公,执法如山,尚实干轻虚名,皇帝多次加封他尚书令、太尉官衔都坚辞不受。当西域以吐蕃为首的少数民族反叛无常,侵扰河西乃至京师,郭子仪奉命驻防奉天州一带。...  相似文献   

20.
快乐大叔 《党课》2011,(13):95-97
乾隆,是继康熙之后第二位令国人称道、羡慕的清朝皇帝,这家伙居然一鼓作气地在皇帝的宝座上整整坐了60年,眼看他再坐下去皇太子就要发疯了,他老人家才终于仁慈为怀,偏开屁股让他的儿子嘉庆闻了闻龙椅的味道,但即使如此,长达四年的太上皇“影子”,仍然是让嘉庆受尽了煎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