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新时期下开展群众工作的新机制、新路径,必须深入践行“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宗旨,坚持人民检察为人民,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2.
人大及其常委会肩负着保障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崇高职责,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这就要求必须把改善民生、维护民利作为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民思想贯穿于依法履职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按检察机关加强同人大代表联络,接受人大代表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代表法明确规定,人大代表有权对有关机关和单位的工作进行视察,可以向被视察单位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代表的权利,支持代表执行代表职务。代表联络工作做得如何,是对我们宪法观念、大局观念和接受监督观念的检验。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加强人大代表联络,有利于促进检察机关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检察工作始终不脱离人民群众,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呼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了拓宽与人大代表联络渠道,让人大代表更多地了解检察工作,接受人大代表监督.按照省院党组的要求,从本期起增设“人大监督专栏”。欢迎人大代表来稿来函,对我省检察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为改进和加强检察工作提供强大动力。也欢迎全省各级检察机关和广大检察干警来稿,介绍检察机关尊重代表权利、接受监督,努力维护宪法和法制权威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人大人大,人民的事最大”,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新时期人大工作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河北省文安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涉法涉检信访矛盾凸显的形势下.认真梳理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开展诉讼监督的基本工作规律,研究进一步推进控申诉讼监督工作的方法策略,既是我们履行法定职责、践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工作主题的基本要求,也是化解人民群众涉法涉检信访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发挥市人大常委会的法律监督作用,切实加强个案监督工作,促进执法责任制工作的深入开展,妥善处理和解决人民群众的申诉、控告案件,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经沙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成立了人大常委会法律咨询委员会。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执法,重点和难点是执法。公正执法是检察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是衡量检察工作最重要的标准。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和干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清正廉洁和公正执法。只要做到清正兼洁和公正执法,才能有效地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保护国家及人民的利益。公正执法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关系到国家法律的贯彻实施,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检察机关是的法律监督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权力,是国家法律的执行者和捍卫者,能否通过履监督职责,维护国家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代表国家行使权力,是国家法律的执行者和捍卫者,能否通过履行监督职责,维护国家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公正性,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法治形象和依法治国的进程。我就检察机关公正执法这一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8.
《天津检察》2007,(2):1-1
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坚持把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责作为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途径,促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依法履行批捕、起诉职责,坚决打击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治安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刑事犯罪,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履行查办职务犯罪职责,坚决查办大案要案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积极参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相似文献   

9.
《天津检察》2009,(2):1-1
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神圣职责。加强基层检察院建设,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宪法法律尊严出发,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把法律监督工作真正落实到基层,着力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善监督的问题,全面提升基层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执法理念找准工作定位,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新理念。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民生司法。引导检察干警自觉摆正与群众的关系,明确"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增强"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意识,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把维护人民权益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运用法律监督职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做好法律监督工作,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提高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最核心的是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掌握群众工作方法、技巧,增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组织群众、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入开展依法行政是最根本、最关键的工作。落实依法行政,就必须建章立制,加强监督。在整个行政监督系统中,群众监督是最根本的保证。对干部的清正廉洁,奉公守法或是堕落腐化,贪赃枉法感受最深、看得最清的是群众,最敢同腐败现象做斗争的往往也是群众,虽然群众监督不具有专门监督机关的那种权威、高效、强制的性质。但都是其他形式监督的基础和强大推动力,直接体现着我国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性质。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其权力来源于人民授权。但既然权力掌握在个人手中,由掌权…  相似文献   

13.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而法治是良好发展环境的保障。在当前形势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更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的迫切需要。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充分发挥反渎职侵权职能,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学习贯彻河北省委优化两个环境的指示精神,我们应从自身存在的问题改起,从广大人民群众最企盼的公正执法做起,树立执法办案更规范,人民群众更满意,发展环境更良好的工作目标。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维护经济发展良好秩序,提升护航经济发展水平,为此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4.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机的“四位一体”。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为了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国家主人的根本经济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为了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国家主人的根本政治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为了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国家主人的根本文化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国家主人的根本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15.
人大信访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联系人民群众、及时掌握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渠道,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人民群众向人大反映问题,既是对人大的信任,也是人大常委会义不容辞的责任。群众信访中反映的问题多数发生在基层,为此,藁城市人大常委会调整工作思路,将信访工作“重心下移”,  相似文献   

16.
食以安为本     
陈新民 《江淮法治》2012,(13):28-29
食品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黄山市人大常委会今年4月通过听取和审议食品安全专项工作报告。监督和支持政府不断筑牢食品安全的法律屏障,提高全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开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南京市法律援助工作紧紧围绕关爱民生、服务和谐的要求,坚持以满足人民的需要,实现人民的愿望,维护人民的利益高度为出发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这一政府职能,以“应援尽援、应援优援”为工作目标,努力实现好、维护好、保障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法治南京的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乡镇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代表着最基层广大人民群众,能充分反映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乡镇人大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渠道和力量。因此,抓好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建设,做好乡镇人大工作,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参与国家管理和监督,推动本行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为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基层检察机关,重视民生就要讧足法律监督职能,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服务民生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胡金保 《政府法制》2013,(36):57-57
今年以来,山西省盂县公安局牛村派出所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民服务无小事”的工作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做到工作跟着民生走、心思围着百姓转,着力满足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实现了警民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