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主流司法文化相对应,存在一种司法亚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事实有其固有的特性和本身的功能,深刻影响着司法机关及司法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我国司法亚文化的生成基础既有司法行政化、错案追究等体制因素,又有面子与人情、实质正义等文化因素,还有职业压力、角色冲突等职业因素。  相似文献   

2.
袁曙光 《求索》2012,(9):117-118,29
"和谐司法"是指在法治社会框架下,遵循公平、效率和人权的价值导向,以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均衡统一为目标指向的司法权运行状态。强调人本理念,公平、公正与效率有机统一的理念以及着眼化解现实矛盾的司法实践理念是当代和谐司法的重要特质。然而,当下尚存在诸多影响和谐司法的现实困境。为此,坚守"不告不理"及"司法为民"的基本司法原则,建立合理的司法权力配置机制及外部沟通机制,推进司法职业化进程、建立科学的司法职业伦理将成为我国和谐司法的重要进路。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司法鉴定和司法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涉及计算机问题由法庭认可的人员作出的专业判断的活动。计算机司法检验是指在案件调查过程中专业人员对涉及计算机的证据进行收集、提取、保存、归档等活动。  相似文献   

4.
亚文化是指与主导文化既相从属又相背离、为社会上特定群体所认同的一套独特价值观、行为方式以及风格时尚等符号系统,即该群体人们所共同经历的一种集体认同形式.亚文化环境是指不同亚文化之间、亚文化与主导文化之间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它能促成不同亚文化群体对经历着的共同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影响并规定着相关群体的社会心态.社会心态一般是指对人、事物以及观念等带有一定态度取向的群体性社会心理状态.青年社会心态则是青年群体中反映出来的带有一定态度指向的心理状态.青年社会心态受青年亚文化范型特征所规定,同时又受制、从属于社会  相似文献   

5.
马可 《公安教育》2014,(10):29-31
<正>警察的职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了维护警察这一职业的司法权威和职业尊严,依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要求,而形成的警察依法履行工作职责所必须的物质和精神保障的一系列运行机制与制度体系。在人权保障逐渐被重视的今天,作为国家司法执行者的警察的权益却往往被忽视,警察作为公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享受到法治社会所带来的公平与正义。一、当前我国警察职业保障制度的现状警察职业保障制度,大体可  相似文献   

6.
王艺园 《中国人大》2010,(15):55-55
为加强对司法、公安工作的监督,预防和减少执法不严与司法不公现象,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日前,江西省修水县人大常委会出台了《修水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约见司法、公安工作人员谈话制度》。该制度共九条,分别就约见谈话的目的、内容、参加人员、程序等作了相应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行政机关办理司法建议暂行规定》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二○一一年九月三十日重庆市行政机关办理司法建议暂行规定第一条为规范司法建议办理工作,强化行政机关接受司法监督的意识,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市行政机关办理司法建议,适用本规定。第三条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对全市行政区域内行政机关办理司法建议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协调。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行政机关办理司法建议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协调。第四条行政机关办理司法建议应当坚持严格依法、准确及时、注重实效的原则。第五条行政机关收到司法建议后,应当统一登记,明确分管领导、承办机构和承办人员,并将司法建议复印件报送同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备案。第六条行政机关认为司法建议合法可行的,应当予以采纳,及时办理,并书面告知司法机关办理情  相似文献   

8.
司法能动主义的历史演进与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求索》2010,(11):158-160
司法能动主义产生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它是伴随司法审查制度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的一种司法哲学。司法能动主义是指一种允许法院在不遵循先例的情况下,通过司法审查的方式发现立法的违宪行为,以司法判决的方式来保障权利、实现社会正义的一种司法理论。从产生之日起,司法能动主义就饱受争议,即便如此,在这种司法哲学观指导下,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司法权的运用,保障了社会公民之权利,维护了市民社会之正义,促进了政治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然而,对司法能动主义的运用,必须自觉保持司法克制,防止司法能动主义滥用所造成的社会后果,这样才能实现司法能动主义保障社会正义之职能。  相似文献   

9.
司法过程公众参与是指在司法民主化改革取向制度背景下,在互联网政治技术结构基础之上,社会公众(其组成结构不只是与案件相关的利害人,而是与案件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普通公众、新闻媒体和职业法律人)对具有"结构性诉讼(structural litigationg)"特点案件的判意表达过程.中共十六大以来,司法意识形态变迁以及一系列司法民主化政法策略的制定,为司法过程公众参与提供了制度结构基础.互联网政治(Internet Politics)的出现为司法过程公众参与构建了技术结构基础.司法过程公众有序参与、表达、沟通、学习、妥协的制度化建构,是司法民主化改革取向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0.
法官制度改革是当前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改革的进程离不开现代司法理念的指引.现代司法理念的根本含义是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其对法官制度的要求就是法官精英化和法官独立,因此,应当从法官的选任和职业保障两个方面来改革我国的法官制度.  相似文献   

11.
司法公开是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推行司法改革的重点内容。司法公开是宪法性原则,其通过规范司法权的正当行使,促进司法公正实现,推动社会纠纷的有效解决。在实践中,制度资源不足、公开范围有限、欠缺程序性规定、权利保护和救济缺失等问题,制约着司法公开价值的充分实现。制度化、内容全覆盖、形式多样化、区别性公开、公众积极参与等改进举措,将有助于构建和完善司法公开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王琼 《辽宁人大》2008,(9):12-12
行使司法监督权是人大内司委的一项重要职能。随着扩大民主,实行司法公开,人民群众对司法监督的期望值很高,要求人大加大司法监督的愿望很强烈。人大内司委的司法监督,要严格按照《监督法》的精神和有关规定,从过去“个案监督”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改变与《监督法》精神不符的一些做法。按照《监督法》精神和有关规定开展司法监督。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角审察,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社会分裂和冲突解决,是司法变迁的根本动因,也是司法体制改革的根本遵循。在此根本逻辑的支配下,司法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可以归结为专门化的职能、主体的独立性和不断拓展的正义结构。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推进必须围绕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展开,从专门职业系统、多元主体结构和社会功能拓展三个维度实现既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了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标准 ,但存在一定缺陷 ,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 :确立灵活的司法审查标准 ;确立正当程序的司法审查标准 ;确立司法审查的合理性审查标准  相似文献   

15.
恢复性司法是指与特定犯罪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共同参与犯罪处理的司法模式 ,具有恢复性、个人参与性、社会性、前瞻性和灵活性等特征。恢复性司法模式与传统报应性司法模式有很多不同特点 ,它把犯罪人的悔恨、忏悔和被害人的宽恕作为重要因素。恢复性司法的运作模式有社区恢复委员会、量刑小组、赔偿、社区服务、被害后果陈述、被害人犯罪人调解 ,家庭小组会议等七种类型。恢复性司法活动在司法实践中取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司法伦理是社会对司法工作者在法律适用过程中行为具有应然意义的规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保障。法律适用的现状呼唤着司法伦理,坚持法律信仰,唯法律是从是司法伦理建设之途径。  相似文献   

17.
江溯 《公安学刊》2007,53(3):31-34
传统刑事司法体系是由国家确立的犯罪处理系统,它在机构、人员和知识等各个方面均具有专业主义的特征。在恢复性司法对传统刑事司法的批判背后,实际上潜藏着反专业化或者去专业化的要求。但是,恢复性司法的去专业化主张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恢复性司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世界许多其他国家的恢复性司法实践相似,我国现有的恢复性司法项目大多是在传统刑事司法体系的倡导下建立起来的。今后,我国刑事司法专业人士的任务是如何更好地发挥在恢复性司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按照刑法规定、通过境外民事诉讼、根据刑事司法协助条约或国际条约、运用刑事政策督促腐败分子或其亲属主动退赃,是我国反腐败境外追赃的主要方式。做好该项工作有利于产生威慑作用,督促腐败分子投案自首,也有利于更好地对腐败分子定罪量刑,实现刑法预防犯罪的目的,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经济秩序的和谐稳定,但目前在法律规定、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专业人才建设、情报信息交流等方面依然面临挑战。有必要健全国内法律法规,为境外追赃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深化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建立合理的资产分享机制;重视专业人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境外追赃执法队伍;加强"互联网+"时代的情报信息交流,提高境外追赃实效。  相似文献   

19.
司法评议程序设置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评议程序是保证司法评议取得实效的保证,建立、完善评议程序是评议工作走向规范化的内在要求。1、建立司法评议提议程序。目前各地确定评议对象没有固定的形式,有的在年初计划里列明,有的在主任会议上界定等等,不够规范。《地方组织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罢免、质询等监督制度里均没有提议程序,而当前的司法评议因法律没有具体规定,自然未有提议程序。笔者认为,应设立类似罢免、质询的提议程序,明确司法评议监督由谁提出和怎样提出的问题,使评议程序定型化,以加强评议的规范化和操作性。该程序规定人大代表、常委会或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主任会议等有权向人代会或常委会提出对司法机  相似文献   

20.
“司法”这一范畴的使用频率很高。姑且把它归成三类,即狭义的、中义的和广义的司法。中义的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审理案件的专门活动”。这里所说的“司法机关”,不仅包括法院,也包括检察机关。司法体制改革、司法制度改革是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而且司法制度改革应该包含司法体制。回顾中外司法改革的历史,对当前中国的司法改革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大背景下,司法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当前的司法改革正面临着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