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到底有多少红军指战员长征途经了青海班玛地区?以往的研究者有多种说法,主要有:1.青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的《青海历史纪要》中说:"红军第二、四方面军在朱德等同志的率领下......?7月下旬,红军左翼约5000余人"进入青海境内.2.格桑本?、朱永馨?发表在《青海社会科学》1981年?第1期上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青海的情况》一文说:"红四方面军之一部"?,由骑兵数百作前导,步兵数千为后续,进鱼托沟,到达班玛县境.3.《红军长征经过青海果洛的一些情况》一文说:"九月初,中国工农红军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将近万人"长征经过了青海.4.张嘉选发表在《青海社会科学》1986年?第6期上的《红二方面军长征经过青海再探》一文认为,"红二方面军进入青海的人数大约15000人."5.《红军长征经过青海果洛地区人数之考证》一文则认定,"进入青海省境的红二方面军人数应为18000人."6.张世华、索南发表在《西北史地》1992年第1期上的《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左纵队全部经过了青海班玛地区》一文,由于增加了长征左纵队中的四方面军部分,因而进入青海的红军人数就大为增加了:"左纵队经过青海班玛地区的大体人数……二方面军三个军约15000人,四方面军三十军、四军十师、十一师,骑兵独立师,西北局党校、红军总部,总部五局约10000人.总计约25000人."  相似文献   

2.
孔子之学辐辏于"觉",此"觉"或"觉悟"由效仿在践"仁"、履"仁"方面可引以为范的先哲时贤的所作所为("效"或"效仿")而得,亦由讲习被认为寄寓了"仁"道消息的《诗》《书》《礼》《乐》《易》等古代典籍("学文")而得。对"学""效""觉""学文"四者之间关系的研琢,乃是窥知孔子之"学"之微旨的要径所在。  相似文献   

3.
盛应文 《世纪桥》2010,(13):44-45
本文试图从分析"仁"的字源着手,揭示"仁"字形成的历史衍化,以探求"仁"的真实内涵。由此让我们更系统的理解《论语》中一些似是而非的表达,更深入进入孔子思想的语境。  相似文献   

4.
宋代作为地方行政单位的军,其长官或称知军,或称军使。对此,龚延明先生在其所编著的《宋代官制辞典》中称:"军一级长吏称‘军使’或‘知军事’,如云安军使、知光化军。"并引用《宋会要辑稿·职官》:"军、监使,掌同诸州,……亦有称知军、监事者"一语。[1](P537)据此,宋代军使与知军在使用上似乎可以相互取  相似文献   

5.
正孙永勤,原热河省(今属承德)兴隆县黄花川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带领50多人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12月12日,举起"天下第一军,抗日又济贫"的大旗,宣告成立民众军。1934年2月,接受中共地下党建议,将民众军改编为抗日救国军,任军长。先后攻克兴隆、迁安、青龙、平泉、承德、遵化等地百余个敌伪据点,歼灭日伪军5000余人。1935年5月,率部与日军在遵化茅山血战时光荣殉国,时年45岁。同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称赞他是"为救国而捐躯"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6.
1936年9月,在红军、东北军、西北军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西北地区形成"三位一体"军事大联合之局面。东北救亡群体为西北大联合的最初策划者、主动联络者和积极践行者。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及共产党人的启发下,杜重远首先策划"三位一体",高崇民、孙达生、刘澜波等人为东北军、西北军的联合而奔走,栗又文等人还赴新疆进行联合盛世才、联合苏联的活动。此外,东北救亡群体还做了大量张学良和东北军将士思想转变的工作,坚定了他们进行联合抗日的决心和信心。东北救亡群体的历史作用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7.
《西铭》是张载撰写的一篇著名短论,被当时学者所推重,甚至取得了儒门经典的地位。本文以《西铭》前三句为中心,力图全面诠解《西铭》的论旨纲要、义理内涵和思路结构。《西铭》论旨是:基于宇宙根源的仁、孝伦理原则和伦理义务。这涉及宇宙间多个层次、多重维度的关系结构,既包括人与做为宇宙根源的"乾坤"大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西铭》的主要义理内涵包括:以"乾坤"大父母为表征的宇宙根源论,以"仁孝"为核心的道德价值论,以"仁人孝子"、"事天诚身"为担当的伦理义务论和伦理责任论。  相似文献   

8.
正背景介绍原载1934年6月9日《红色中华》第200期第4版。该版刊发了《军缩大会中的和平与战争》的报道和《真理报论军缩大会》的通信。报道指出:"苏联是和平的支柱","英法矛盾无法解决","小协约国态度一致","军缩大会开始撞响丧钟"。通信写道:"苏联真理报最近发表了几篇关于军缩会议的重要论文,深刻地指出了军缩大会的破产与战争的危险","李维诺夫所提出的为和平而斗争的纲领,是清楚而实际,将得到全世界劳动群众的广大的回声"。  相似文献   

9.
正研究军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工农红军共有35个军,在《中国工农红军编制体制发展概况》、《中国工农红军战斗序列》等文献中,对中国工农红军35个军的沿革有详细的论述。特别是军史专家欧阳青撰写的《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的35个军》被公认为是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其实,中国工农红军还有一个36军,它由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组建,由巴彦抗日游击队改编而来。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在东北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为抗日救国六下了不可磨灭的功  相似文献   

10.
一唱汉江江水长,梁山部(志愿军50军代号)天下把名扬。汉江五十天防御打得响,国内国外都夸奖。二唱汉江江水深,江岸阵地如山稳。大树底下扎了根,英雄阻击有决心。——这是抗美援朝时,著名诗人凌子风和著名音乐家郑律成深入志愿军50年后,为50军谱写的一首《汉江小唱》,真实再现了50军官兵血染汉江,顽强阻击联合国军的英雄事迹。  相似文献   

11.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都在用他的思想和学说教化人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而其思想首位是孝,核心是仁,"以仁统摄诸德",由孝生仁,以仁为做人的根本。《孝经》是记录孔子孝思想,孝文化的重要典籍。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  相似文献   

12.
<正>《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几乎都是讲如何做人、如何为官,以及做好人再去为官的修养方法与践行的原则、规范。而《论语》尤为强调,做人要注重学习、修养道德,修养要立志,志坚不可更改,"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要  相似文献   

13.
正空军上将刘亚洲在2015年12月30日的《参考消息》上发表文章说,军改是一场革命。军改由人来改。军改首先改人。1963年,毛泽东在凭吊罗荣桓的诗中写道:"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这首诗既是一个分野,又像一个谶语。自第一代将领凋零之后,我军一直期待出现席卷天下时那股人才潮。但问题是,在不良政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孔子的伦理思想影响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对孔子的伦理思想究竟怎么看?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笔者在这里谈一点不够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一、伦理指归——仁 孔子学说以“仁”为核心。“仁”也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宗旨、指针和目标。 孔子说:“仁者,人也。”(《礼记·中庸》)一部《论语》,“仁”字凡109现,孔子对“仁”的论述超过其他任何一个概念,足见其在孔子学说中的地位。郭沫若在《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中认为仁的“含义是克  相似文献   

15.
正1972年7月23日,曹聚仁先生在澳门逝世,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极其关注。周总理不仅委托香港《大公报》社长费彝民先生在港澳成立曹聚仁先生治丧委员会公祭,还评价他为"爱国人士",为其墓碑定稿:"爱国人士曹聚仁先生"。同时,安排其亲属赴港悼念与料理后事。曹聚仁先生的爱国精神备受国共两党政要所推崇。左翼文坛的"乌鸦"曹聚仁字挺岫,号听涛,常用陈思、阿挺、丁舟、赵天一、土老儿、沁园等笔名。1900年6月26日,他出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一南昌起义中,一部分国民革命军参加了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不少史料都刊出了他们的战斗序列,但国民党军宪兵团从来没有人提及过。经查对核实,国民党军宪兵团第一营应列入起义部队的序列。国民革命军总部南昌行营专员雷啸岭《十六军南昌政变杂记》中写道:"宪兵团顾浚(四川宜〔宣〕汉县人,1922年留学德国与朱德相识,1924年回国进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后任该校教官、队长、国民革命军宪  相似文献   

17.
孔学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仁".把"仁"界定为人之为人的类本质,奠定了儒家道德人学的基本路向.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孝悌为本,为仁由己,构成"仁"的四重内涵."仁"统摄"恭、宽、信、敏、惠"诸德及孔子的德治理想.  相似文献   

18.
正背景介绍1932年12月25日,《革命与战争》第4期画报第2版刊登漫画《国民党大烧大杀下的工农劳苦群众》,揭露国民党军用长枪大刀无情地屠杀工农群众的悲惨场景,用血的事实激励人民起来,与国民党军的"围剿"进行最后的抗争。  相似文献   

19.
正背景介绍1932年9月22日,《青年实话》第一卷第二十六期,推出一组表现苏区反击国民党第四次"围剿"的连环画。连环画共4幅,第二幅题为《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漫画表现藏在蒋介石背后的帝国主义,教唆几只国民党军的走狗,打起四次"围剿"的白旗,在帝国主义提供的飞机军舰帮助下,进攻苏区。  相似文献   

20.
马拉 《红岩春秋》2014,(10):50-52
正92岁的朱明材老人坐在位于沙坪坝重庆一中附近家里的客厅窗前,下午3点多钟的阳光照在他满头华发和墙上那幅名叫《八德图》的挂轴上,暖洋洋的。《八德图》看上去像一桌摆满菜盘子的桌面,色彩丰富,造型各异。盘里分别装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传统的"八德"大菜,旁边还加了两道配菜"仁""爱"。他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是孟子说的。我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