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鄂豫皖苏区,张国焘先是制造舆论,再是肆意抓人,最后是泡制所谓的肃反经验,不仅完成了对整个鄂豫皖苏区的改造工作,而且以典范之姿影响其它苏区的改造肃反工作,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30年代初,肃反风暴横扫整个红色苏区,致使许多共产党人、红军战士被冤杀。当时主持鄂豫皖苏区工作的张国焘,为了建立起个人统治,实现唯我独尊的野心,打击、压制党内不同意见,进而借肃反之名,剪除异己,残酷杀害革命同志,被害人数之多,犹为惨烈,令人痛心不已。  相似文献   

3.
许顺富 《党史天地》2009,(12):35-39
1928至1935年.由于“左”倾路线在中国共产党内占据了主导地位,一场大规模的“肃反”运动在苏区各地疯狂展开,中央苏区的肃“AB团”运动、闽西苏区的肃“社会民主党”运动、鄂豫皖根据地、湘鄂西苏区、赣东北苏区、陕北根据地的“肃反”运动都曾使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惨遭杀害。湘鄂西苏区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苏区之一,夏曦在这一苏区的肃反活动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自1932年起,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之内,就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肃反活动,使3万多人的红3军迅速下降到3000余人,弄得整个部队人心惶惶。  相似文献   

4.
牺牲了宝贵生命为后人所怀念“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中,有不少人抱定革命信念,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乃至以生命为代价。沈泽民曾是鄂豫皖区“肃反”的灵魂人物,假若没有他这个副书记的有力支持,张国焘可能根本无法控制苏区的党和红军。但他在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苏区后,留在了大别山坚持战斗。当时的鄂豫皖苏区的斗争是异常危险  相似文献   

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苏区肃反的对象因地而异。中央苏区以反“AB团”为主,鄂豫皖苏区主要肃“第三党”、“改组派”,湘鄂西苏区的肃反则以反国民党“改组派”为主要内容。1932年春至1934年夏,湘鄂西苏区开展了四次大规模的反“改组派”斗争。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这种长达两年多的肃反斗争,给湘鄂西根据地和红军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本文对这一历史事件作初步评述,以求教于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6.
祝辉 《党史文汇》2002,(3):43-44
白雀园肃反,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军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在这场由张国焘一手制造的政治灾难中,许多鄂豫皖苏区的早期领导人、红军创建者以及排以上干部被逮捕、杀害,极大地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在这场劫难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的妻子、鄂豫皖苏区著名的妇女干部程训宣也未能幸免。一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说:“我和程训宣同志是1929年底结婚的。她是黄安人,家住檀树岗程伍德村,妇女工作干部。我老在前方打仗,她在后方工作,我们难得有见面团聚的机会。1932年反四次‘围剿’时我在七里坪一带打仗,战局很紧张,…  相似文献   

7.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是中共培养造就治党、治国、治军杰出人才的重要基地。"本文借助历史资料和学界研究成果,对鄂豫皖苏区卫生组织建设、防疫工作及其启示等进行分析探讨,期望对鄂豫皖苏区医疗卫生防疫研究有所裨益。一、苏区医疗卫生组织建设鄂豫皖红军诞生以及1930年中共鄂豫皖边特委、红一军、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的相继成立.  相似文献   

8.
1932年春至1934年夏,湘鄂西苏区开展了四次以反“改组派”为主要内容的肃反斗争。在这长达两年多的内部肃反中。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包括段德昌在内的大批红军和地方干部以“改组派”等罪名被错杀。出现了扩大化的严重错误。为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一湘鄂西苏区肃反扩大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的“左”倾错误指导是湘鄂西苏区肃反扩大化的重要原因。湘鄂西苏区的肃反是在共产国际及中共中央的指导下开展起来的。共产国际及中央对湘鄂西中央分局的错误指示直接影响着湘鄂西苏区的肃反工作。表现在: 第一.不能实事求是地估计苏区的阶级斗争形势与党内状况,盲目要求并错误指导湘鄂西苏  相似文献   

9.
1931年9月上旬,张国焘决定撤销曾中生的红四军政委职务,派陈昌浩以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军委会的代表,到前线接替红四军政委一职。曾中生的军权被剥夺了后,张国焘又抓到红十二师师长许继慎“通敌”的“证据”,揪出了一大批的“改组派”、“AB团”、“第三党”,“肃反”的工作很有“成效”。看到鄂豫皖苏区这种局面,张围焘心中不禁窃喜。  相似文献   

10.
经历了几千年封建制度禁锢统治的鄂豫皖边区,文化教育事业十分落后。为推动鄂豫皖苏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地各级政府均设有直接负责文化教育工作的机构。鄂豫皖苏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经验和优良传统,极为丰富和宝贵,是红色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正>鄂豫皖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创建的根据地之一,是重要的建党基地,在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鄂豫皖苏区红色遗址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诞生地之一。”  相似文献   

12.
蔡威是鄂豫皖苏区和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讯及技术侦察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他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在闽东从事革命活动,一九三一年参加党中央特科无线电培训班,同年十月赴鄂豫皖苏区筹建无线电台,历任鄂豫皖军事委员会参谋部参谋、红四方面军第二电台台长、红军总司令部二局局长。蔡威在工作中侦察敌台、破译敌军密码,为红四方面军  相似文献   

1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普遍发生了肃反扩大化的错误。许多学者在撰文论述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时,都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作为“专门同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反革命活动和其他重大刑事犯罪等作斗争的机关”——政治保卫局在肃反中的作用。因为政治保卫局有着优越的政治地位和独特的组织体制,在肃反中起了其他部门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所以,政治保卫局作为专门肃反的机关,它的存在也是肃反产生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结合对鄂豫皖苏区政治保卫局的成立,组织结构和它同党委、苏维埃政府以及其他司法机关的关系的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分析、探讨,以便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错误之处,敬请同行专家批评。  相似文献   

14.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北苏区曾发生过肃反扩大化的惨痛事件。从一九三二年到一九三七年间,一大批无辜的革命干部和群众被以“改组派”、“AB团”的罪名抓捕,被杀者约二千余人,其中崇安苏区的有六百余人。肃反扩大化给苏区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一九三五年间,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就沉痛地指出:“我现在肯定地说,赣东北和闽北的肃反工作,是有错误的,无形中使革命受到不少损失!应该用布尔什  相似文献   

15.
正红四方面军于1931年在鄂豫皖苏区组建,部队英勇善战,曾连续粉碎蒋介石的3次"围剿"。张国焘到鄂豫皖苏区后,积极执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使苏区受到很大的损失。1932年6月,蒋介石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张国焘又实行逃跑主义,仓促率领红四方面军主力4个师共1万多人离开鄂豫皖苏区(徐海东率二十五军坚持斗争),于12月到达四川北  相似文献   

16.
湘赣省苏区的肃反,是指1931年8月中共湘赣临时省委成立至1934年7月红六军团西征这一期间湘赣革命根据地范围内的肃反情况。本文想就党史、现代史教学研究中的“禁区”——湘赣省苏区肃反的历史背景、起因及其过程,以及它对当时革命所带来的危害和历史教训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在鄂豫皖苏区的新集认识蔡威同志的。他是从上海党中央调到苏区来,是中央军委鄂豫皖分会的参谋,地位是很高的。我经常看见他从军分会的大门进进出出。从上海党中央派来的还有宋侃夫、王子纲、徐以新等人。他们主要的任务是筹备建立电台。在这个工作未开展以前,  相似文献   

18.
正1931年12月18日,周恩来以"伍豪"的名义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发出了一封信,短短600余字,却对中央苏区纠正肃反扩大化的严重错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后不久,苏区中央局做出《关于苏区肃反工作决议案》,采取一系列措施,中央苏区的肃反扩大化基本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9.
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无论是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还是中共鄂豫皖省委,都对此进行批判总结。共产国际经历了从激烈批判到肯定意义的认知转变,中共中央既有批评也有肯定;而中共鄂豫皖省委最受困扰,经历了"逃跑的右倾机会主义"的定性评价到肯定其开辟新苏区的贡献的认知转变。中共鄂豫皖省委最终摆脱"逃跑主义"的阴影,走向领导红二十五军离开鄂豫皖苏区、寻找新苏区的道路,与其对红四方面军撤离苏区的认知改变存在密切的内在关系。红四方面军的撤离,一开始成为鄂豫皖省委领导苏区革命的严重教训,但后来又转变为鄂豫皖省委实现战略转移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0.
金寨是全国有名的三大将军县之一,鄂豫皖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的第二大苏区,以往的党史对此地苏区的历史叙述不够全面、充分,较多地讲它"左"的错误,因此辩证地看待这段历史,全面分析和评价金寨、鄂豫皖在党史上的地位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