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伊斯兰教史上,围绕权力交接、政权更迭所产生的哈里发学说不仅反映了伊斯兰教的教派分化与教义演变,而且与伊斯兰世界的政治继承与政权更迭具有密切关联。哈里发的继承权与代治权的来源问题是论证其领袖地位与政权合法性的关键。政治权威与宗教权威的分化、宗教理想与政治现实的较量与世袭制与选贤制的角逐这三组力量的消长是影响伊斯兰教与当代中东地区伊斯兰国家的政治继承与换代问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既是一门宗教,也是一套社会、经济和文化体系。它的伦理和道德体系反映了这门宗教及其所据以建立的社会经济基础。因此,伊斯兰国家无论从政治体制、经济结构,还是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都受到伊斯兰教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作为南亚两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方式,还是一种极具影响的精神力量,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南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的南亚次大陆闪耀着自身的独特的光华.  相似文献   

4.
中东变局是一场席卷阿拉伯世界的地区性政治与社会运动,既有共性特征,但在不同国家又有巨大的差异性;阿拉伯国家在政治、经济与社会领域存在的积弊,是中东变局的根本原因,但也受到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民主变革和民主转型无疑构成了中东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阿拉伯国家均在进行民主转型和民主改革,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伊斯兰教、军人干政和地缘政治因素构成了影响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的核心因素。从伊斯兰教与民主转型的关系来看,教俗对立将继续困扰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同时温和伊斯兰力量也将探索伊斯兰特色的民主道路,伊斯兰与民主的关系将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并不断进行调整与重塑。从军人干政与民主转型的关系看,阿拉伯国家军人干政的消解需要经历从民主启动、民主巩固到民主运转的长期的历史过程,同时有赖于宗教与世俗关系经长期磨合互动后而走向正常化。从地缘政治与民主转型的关系看,阿拉伯国家内部复杂的宗教、教派和族群矛盾,阿拉伯国家间的矛盾、意识形态竞争和地区领导权的争夺以及西方大国的军事干涉和民主输出,都加剧了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的动荡。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政党是 2 0世纪初尤其是二战后在西亚、北非等地区的伊斯兰国家出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宗教政党。伊斯兰国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促成了伊斯兰政党的产生和发展 ,它的存在又对当代许多国家尤其是伊斯兰国家的政治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的创立和发展对阿拉伯半岛的政治生态产生巨大影响,并在穆斯林的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近代,在西方国家侵略和操纵之下,伊斯兰国家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政教分离与世俗化的政治制度.在伊斯兰世界内部危机、以色列威胁和西方大国的刻意操弄等内外因素影响下,中东地区的政治伊斯兰经历多轮周期性复兴大潮,但政治伊斯兰的兴起并未缓解伊斯兰世界的种种问题,反而给中东地区的国家治理与主权国家体系带来较大冲击.迄今为止,政治伊斯兰仍是塑造中东国家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但其影响力下降或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7.
宗教因素,根据著名伊斯兰教学者金宜久的观点,包括宗教自我的形式(宗教思想、宗教情感、宗教体制等)、宗教意识形态、民族(宗教)传统文化、宗教性的社团组织和机构、国家实体(如阿富汗塔利政权)、  相似文献   

8.
泛伊斯兰主义也被称为“原型民族主义”或“大民族主义”,它是行为主体针对穆斯林群体进行宣传动员,试图通过促成“伊斯兰联合”以实现特定政治目标的主张和实践,其标志性特征是:使用伊斯兰符号、谋求政治目标和实施跨国行动。泛伊斯兰主义的行为主体可能是非穆斯林,其实践和理论主张也是多元的,纳米克·凯末尔、哲马鲁丁·阿富汗尼和部分伊斯兰主义者对为什么“联合”的见解各异。纳米克·凯末尔的着眼点是挽救奥斯曼帝国危机。阿富汗尼的核心关切是伊斯兰复兴和反对帝国主义。伊斯兰主义中的泛伊斯兰主义支系可称为“全球伊斯兰主义”,它对“伊斯兰秩序”有特殊解读,主张建立与“乌玛”空间重叠的、覆盖全球的哈里发国家,其中的激进极端主义派别还主张“全球圣战”。泛伊斯兰主义不是伊斯兰主义的标配,而只是部分伊斯兰主义者的偏好和选择。泛伊斯兰主义的力量来自伊斯兰教固有的感召力以及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和感情,但它所倡导的“伊斯兰联合”和“穆斯林团结”主要服务于特定政治目标的手段,其“政治性”和“工具性”使它有别于伊斯兰教规定的教胞互助互爱原则。  相似文献   

9.
近二三十年来,亚非特别是中东地区的一批宗教、教派主义势力纷纷在政治舞台上亮相,乃至上升为本国政坛的主要力量。伊朗伊斯兰共和党(现为伊斯兰联合党)、阿富汗塔利班、印度人民党、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等曾相继登上国家最高权力宝座。以色列全国宗教党、印度尼西亚伊斯兰教师联合会、摩洛哥正义与发展党、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党等有的曾经甚至依然是本国政坛的重要力量。尤其是近期埃及穆斯林兄弟会、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哈马斯等一些激进的宗教政治组织呈现向合法化、政党化转型势头,更多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并一度在议会选举中异军突起,2006年哈马斯还一举夺得执政权,成为当今世界政党政治演进中的一道独特风景。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存在,有着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对相关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对地区形势乃至国际关系等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宗教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人们在遭受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下的虚幻和颠倒的反映形式。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有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这些宗教在中国也颇具影响,并集聚了广泛的信徒,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中不能忽视。对信教群众开展宗教社会功能的调查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宗教的社会交往作用、精神调适作用、道德导向作用、文化交流作用、价值认同作用、社会稳定作用等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为我党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孙丽 《工会博览》2009,(6):154-156
宗教旅游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在当前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的大趋势下,我们探析宗教生态观能够唤起人们的思考,使人们从心灵深处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主要从挖掘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所蕴涵的生态观入手,并进而分析宗教生态观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这些玄妙而深邃的生态伦理思想可以为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宗教的复兴》(the Pesurgence of Religion)一书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原教旨主义基本话语进行了比较研究,寻找它们之间的“家族相似”性和重要区别,以更好地理解宗教复兴这一现代现象。原教旨主义者共同的特点有:它们都持反世俗的立场,  相似文献   

13.
以泛伊斯兰主义为主的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不仅引发了伊斯兰国家内部的民族对立、宗教对抗、武装冲突、恐怖暴力和政府危机,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恐怖活动,对地区安全、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伊斯兰极端势力在中亚、南亚、西亚和东南亚坐大后,不仅诱发了我国宗教极端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的兴起,也为美国势力的渗入创造了条件,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中间主义”是伊斯兰世界的主流思潮之一,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学术思想,正确掌握这一思想对把握中东地区局势的发展十分有帮助.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主要内容 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想和主张包括宗教、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欧洲爆发多起由伊斯兰极端分子实施的恐怖袭击事件,暴露出其内部宗教和价值观冲突日趋激烈.历史上,穆斯林曾先后三次掀起向欧洲迁徙的浪潮,一直以来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在军事、政治、宗教、社会等层面深度互动,两者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在欧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欧洲规模最大的少数族裔,穆斯林移民为当地经济建设发展和文化多元繁荣作出了贡献,但也面临与主流社会交融不畅、情感疏离、认同错位等问题.穆斯林移民与欧洲主流社会之间的隔阂乃至矛盾也对当前欧洲民意思潮、政策走向、内外关系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在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附近,一名库尔德武装人员向被"伊斯兰国"控制的祖马尔地区发射炮弹。"伊斯兰国"虽然以"国"自我标榜,但更多是一支靠意识形态或极端宗教思想集结起来的、极为分散的非传统力量。正因如此,伊斯兰国对伊拉克现政权和西方世界而言,是外部因素诱导下肌体内部发生的"癌变"。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推广的诸多话语中,伊斯兰复兴被定性为反叛和暴力性的。这一观念似乎已经成为学界的常识。但是,综合考察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发生和发展,可以发现,现代伊斯兰复兴不过是伊斯兰教自身改革和调整的一个新阶段。它之所以在20世纪下半期以来呈现激进化的倾向,不仅是客观现实变化的结果,同时更是一种话语和观念演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正"伊斯兰国"之所以频繁选择法国作为袭击对象,一是对法国进行恐袭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国际影响大,更重要的是因为法国积极打击伊斯兰宗教极端主义势力的既定外交政策。未来法国极有可能因这一政策在中东成为美俄之间的"第三种力量"。2015年11月13日晚,恐怖分子在巴黎多处发动恐怖袭击,造成至少132人死亡,约180人受伤。次日,中东宗教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正式声明对此负责。那么,法国到底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国"的兴起标志着恐怖主义浪潮与吉哈德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而这是根植于中东地区深层的宗教、政治和社会因素。同时,"伊斯兰国"自身的组织建设、经济管理和民众动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伊斯兰国"的兴起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它不仅与"基地"组织争夺全球"圣战"的主导权,而且对外输出暴力恐怖和意识形态,导致国际冲突与地区动荡,挑战传统观念和国际规范,加速了中东地缘政治关系的重塑与国际反恐力量的分化和重组。此外,"伊斯兰国"的兴起还推动着国际体系边缘群体的宗教化、集体化实践,造成了对国际秩序的冲击和挑战。为此,国际社会需要认识到"伊斯兰国"背后的恐怖主义运动与重建哈里发国家政治实践的双重属性,关注其背后的滋生土壤,以求更加妥善有效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际宗教关系的急剧变化促使国际政治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全球性民粹政治思潮的形成,无不基于各国宗教的不同信仰方式而得以建构与强化,其中,民粹宗教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在当今国际政治中最为明显。以伊斯兰教信仰为核心的阿拉伯民粹主义、儒佛信仰为主体的华夏民粹主义、基督教原教旨教派与底层白人的基督教民粹主义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民粹宗教",促成"神权民主"及其"民众神圣",导致具有新国家主义特征的"绝对国家"及忠诚于国家等特征出现,从而深刻影响到国际政治关系,乃至能够强化、左右当下国际政治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