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既是联系城市和农村的桥梁和纽带,又是城市人口的发源地。因此,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实现我国农村走向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举措。 一、加快我国小城镇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 1.小城镇建设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据有关研究表明,按照现代化小城镇发展的设计要求,仅基础  相似文献   

2.
城乡关系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于实现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也有重大意义。为了科学有序推动城乡关系健康持续的一体化发展,需要完整准确地把握城乡关系一体化的基本内涵与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城乡关系一体化发展的原则规范、控制目标和目标模型进行总体构划与顶层设计。现代城市和农村都是由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构成的整体系统,城乡关系一体化发展的系统结构就是促进和实现城乡之间的人口关系均衡化、经济关系协调化、政治关系平等化、文化关系共荣化、社会关系和谐化以及生态关系互补化,而对其进行顶层设计的关键是明确统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原则规范、界定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控制目标、建立指导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预期目标模型。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是一种相互依赖关系。就河南省情况看更是如此。河南省是一个农业人口居多,经济相对不发达的人口大省,只有大力发展小城镇才能实现农业工业化、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城市化。小城镇的发展,需要以乡镇企业为支柱,乡镇企业的进步,需要以小城镇为依  相似文献   

4.
城乡关系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于实现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也有重大意义.为了科学有序推动城乡关系健康持续的一体化发展,需要完整准确地把握城乡关系一体化的基本内涵与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城乡关系一体化发展的原则规范、控制目标和目标模型进行总体构划与顶层设计.现代城市和农村都是由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构成的整体系统,城乡关系一体化发展的系统结构就是促进和实现城乡之间的人口关系均衡化、经济关系协调化、政治关系平等化、文化关系共荣化、社会关系和谐化以及生态关系互补化,而对其进行顶层设计的关键是明确统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原则规范、界定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控制目标、建立指导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预期目标模型.  相似文献   

5.
发展小城镇,是实现我国农村城市化、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展小城镇,对于改变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提高我国人口整体素质,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小城镇建设是县域经济突破的载体,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小城镇、建设小城镇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思想认识、科学规化、资金投入、深化改革、组织领导五到位是发展小城镇、建设小城镇的必要条件。  一是思想认识要到位。必…  相似文献   

6.
《企业党建》2012,(8):43-43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日前在苏州市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暨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会上说,实现城乡利益和谐,不是简单的城市向乡村利益让渡,而是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谭平 《理论导报》2016,(1):62-64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不是以城市为中心,单纯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把农民变市民,也不是以乡村为中心,单一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农村变城市,而是要坚持城乡并重,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推进,促进城乡在发展理念、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在城市能品味到乡村的生活品质,在乡村能享受到城市的现代文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既要"求同"、突出一体化,也要"存异"、避免等同化。  相似文献   

8.
农村公共财政作为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民生、扩大农村内需,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有重要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它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而改变社会历史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9.
城乡融合是新时代的课题之一,需要城市和乡村二者同时发力才会实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改善城乡关系进程中特别重视农村的改革与发展,缩小与城市的差距,继承以往国内外城乡发展经验形成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发展的思想,主要包括解放并提高农村生产力;城市和工业帮扶乡村和农业,实现二者有效互动;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重视科技对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等内容。城乡二元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新时代实现现代化的制约项。邓小平重农思想推动了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增长,借鉴邓小平重农思想,总结出仍然适合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思想,这对新时代城乡融合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是城市文明辐射农村的枢纽,是构筑新型城乡关系的现实载体,因而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处于枢纽地位,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小城镇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交通优先发展和依托自身特色发展等原则性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形成的,破解"三农"难题必须从促进城市产业向乡村延伸、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等五个方面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是农民和城镇居民的聚居地,是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和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加快小城镇建设与管理不仅是改善农民和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加快农民奔小康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步骤,同时还是建设经济强区、创建文明新区的客观要求.如何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我们认为当前主要应抓好如下三项措施: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全区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九五”期间,全区小城镇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辽阔的草原上,在无垠的沙漠里,在浩瀚的林海中,涌现出如赤峰市建昌营镇、呼盟莫尔道嘎镇、兴安盟音德尔镇等一批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新型小城镇,把内蒙古大地装扮的更加绚丽多姿。   小城镇是城市之本,乡村之首,是连接城乡的纽带,城乡经济交流的桥梁,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和商业贸易中心。同时,又是政治、文化、科技、信息、服务中心,是建设农牧区市场经济和发展乡镇企业的主要载体,是…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职业道德培养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总体素质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我国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多的特殊国情。要加快城镇化进程,较大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比重,就必须让农民向城镇转移,加快实现农村人口城镇化,而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成为城市人口的排头兵。农民工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工能否融入城镇,走进企业,实现农村人口的有序转移,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陈杨 《理论建设》2017,(5):86-90
现代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在人口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中,如何阻止农村衰落,实现城乡共赢共生,是中外现代化的一大难题。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城乡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还有4-5亿人在农村,农村决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在现代化进程中加强乡村治理,创新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对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6.
城乡一体化的提出,旨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城乡之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隔离.创建城乡之间政治、经济、社会运行的融合机制。实现城乡人口、资金、技术、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达到城乡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上的协调发展。阿拉善盟国土面积大、人口少、城镇化率高,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三年多来,阿拉善盟以城乡一体化总体思路统揽全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盟情实际,逐步实行覆盖城乡的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户籍管理制度,城乡经济社会逐渐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阿拉善盟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探索对全区乃至全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的突破口,是整体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结合点。从近期看,小城镇建设可以拉动内需,启动市场,营造良好的个私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带动乡镇企业发展,从而搅热区域经济;从长看,小城镇通过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调整产业结构,将以一种新型生产力的方式,成为实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主要助推器。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6,(8)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乡村建设进入到新阶段的必然选择。乡村社区在提供良好生活条件和优质社会服务等方面承担了重要职能,但也存在环境污染、关系弱化等问题。改进乡村社区治理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文明程度,促进失地居民再就业,在政府的引导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国英 《新视野》2013,(1):22-27
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本质上是以农业为主的居民区与其他以工商业为主的居民区之间完成居民权利的平等化重构.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高度城镇化既是农民增收、农村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稳定、政治民主的必要基础.在高度城镇化基础上实现城乡一体化,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大有可能,但也面临着新富裕阶层移民倾向加大、城市化质量堪忧、劳资关系不均衡等问题的制约.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政策调整重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力发展私营经济,优化产权结构;强化分权管理,完善国土规划;体现“以人为本”的人口布局施政理念;实行“单一准则”人口登记政策;大幅度增加直辖市,把省级行政区增加至50个左右;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城镇社区是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具有不同程度的城市性质,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并有相当多数居民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但人口规模和经济功能尚达不到设市标准的社区。权力结构是城镇社区的重要内容,从历史的长河中分析社区权力结构的变迁,有利于明确社区建设的发展方向,促进小城镇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一、我国城镇社区权力结构的历史状况1.单向性。表现为一是归并农业生产资料,实现对村民控制;垄断工业生产资料,实现对居民的控制。二是改造商业资本,实现对社会资源流通的控制;借助计划调节,实现对社区发展的控制。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