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性奠定了传统文化转型的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共性在于文化精神的相通。马克思主义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提升,充分"激活"了传统文化中仍有生命力的内容,使其通过转型而获得了新的生存形式和生命活力,同时,通过中国化重新塑造自己的结构和形式,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核心,与中国文化熔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努力增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增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必须坚持文化的群众性 ,满足人们多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文化创新 ,用创新的文化成果吸引和凝聚广大群众 ;必须保持文化的民族性 ,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是中国文化外交战略的一个重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基本动因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在冷战后与全球化相互叠加的时代,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上升;二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需要;三是中国文化自信心的提升和政府外交观念的更新。当前,尽管中国文化外交与文化"走出去"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在文化与软实力关系上存在认识误区,简单化地将文化"走出去"等同于赢得软实力;二是相比于西方,当今中国文化处于结构性弱势地位,"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本身存在多元价值冲突,因而在如何选择中国的文化价值观进行外交上存在困境。化解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应注意两点:一是争取国际话语权,努力改变中国在国际文化价值观中的结构性弱势地位;二是重构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在文化现代化、国际化与保持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当代世界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新世纪中国民族文化整合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资源。新世纪整合与发展民族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博采世界优秀文化之长的原则。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文化自觉与政府引导的关系是整合发展民族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文化建设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促进文化公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提升国际话语权以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作为历史文化大国,中国发展文化软实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任重而道远。中国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国,就必须具有一个强大且富有亲和力的文化存在,承担一个世界大国的全球文化责任,为国际社会提供具有引导力的文化形态,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吸引力、影响力和贡献力。在新时期,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如何看待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如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竞争力?为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本刊记者特约请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主任季正矩研究员及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德定博士就新时期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世界各国真正进入了一个相互依存的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多方面的优势不断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扩张、渗透,推行其文化价值和政治模式,谋求新的霸权。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如何整合各种资源,构建自己的文化软实力体系,抵制西方的入侵和渗透就变得紧迫起来。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应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大国形象四大要素。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在中国硬实力基础上构成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体系。  相似文献   

8.
伴随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美国学术界对中国软实力的关注程度不断加深。对中国软实力进行研究的既包括普通学者,也包括美国国会、思想库和调研机构等。美国学者对中国发展文化软实力的目的、手段作了全面分析,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对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行了评估,还对中国、美国等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等。总结和梳...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欧美文化之间的差异,马克思主义无神论需要根据中国神灵观进行相应的中国化。具体而言,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基本原理指导下,结合中国神灵文化的自身特色,利用中国本土的无神论资源和有神论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进行话语转换、逻辑论证和丰富创新。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     
中国战略文化的性质是分析和预测中国对外政策取向的重要依据。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江忆恩提出“中国战略文化是进攻性文化”的论断,为“中国威胁论”提供了文化上的理论依据。冯惠云的《防御性的中国战略文化》考察的核心问题依然是中国战略文化的性质,但提出了与江忆恩完全不同的判断。论文通  相似文献   

11.
站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背景下,审视中国当代文化发展,就是要科学判断文化发展的新机遇,准确分析文化发展的新挑战,正确掌握文化发展的若干重大关系.从历史和现实看,透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展望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世界性文化生态,中国当代文化发展面临六大机遇,面对四大挑战,但总体上看,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十分严峻;但机遇大于挑战,前景催人奋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必须准确判断世界文化发展大势,立足于中国文化国情,驾驭文化发展规律,正确处理文化建设与发展中的八个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马雯婕 《工会博览》2009,(12):52-52
中国文化以及文化产品更多地进入全球市场,才能既弘扬我们中国的文化,同时也会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而孔子学院既是一个传播中国语言和中华文化的最好形式之一,也是一个中国文化可以响亮世界的品牌。本文将论述如何才能让孔子学院成为中国文化教育产业最好的出口品。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国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这意味着中国工会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负有重要责任。为了更好地履行文化责任,中国工会须积极发展和培育中国工人阶级文化,推动和促进中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首先要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这些文化都适应了各自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无优劣可言。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逐渐形成,但尚需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需要着力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其一,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从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精神基础;其二,如何在市场化条件下确保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从而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其三,如何在网络化条件下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充分的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外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它贯穿了中国历史,成为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外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在指导思想上,从最初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到实行包括文化领域在内的对外开放,最后发展为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增强国际话语权。在外交理念上,经历了从依靠文化到为了文化的转型。在工作方针上,实现了从文化交流到文化自信的转变。在中外文化交流如火如荼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外交必须坚定信念,在总结历史经验,借鉴他国做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文化外交之路,形成中国特色的文化外交理论。  相似文献   

17.
传统军事法律文化是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法律文化博大精深,在长期的军事战争的实践中,中国的传统军事法律文化形成了诸多的自身特点,并且对现代军事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和研究的价值。本文将就传统军事法律文化的特点及现代价值研究等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8.
排行榜     
《工会博览》2008,(18):50-50
“符号中国系列”丛书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全套包括《中国印》《中国书法》《中国玉》《中国京剧》《中国瓷》《旗袍》《北京胡同》《太极》《中国茶》《中国玉》《中医》《笔墨纸砚》等12本书。是中国出版界第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进行的全景式扫描、梳理和记录,以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片展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韵味,忠实地记录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而更好地保护、弘扬和传承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语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从文化进路的视域看,先是从器物层面对"西学科技文化"先进性的肯定,接着是从制度层面对"西学制度文化"先进性的肯定,再到从观念层面对"西学观念文化"先进性的肯定,最后由于马克思主义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融性,而且能够破解中国传统文化自信心的失落和失序这两大难题,因而为中国语境...  相似文献   

20.
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以文化为标志的软实力作用日益凸显。传统文化是文化中最具稳定性和影响力的因素,并成为识别一个国家的重要标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延续至今并不断发展丰富起来的维系整个社会的共同理念、精神状态、思维、生存方式和价值追求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各种文化的融合和汇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社会潜文化、经典文化等方面。因此,大力弘扬和培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吐故纳新的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内涵,将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聚合力、中华文明对外的感染力和中国的综合国力,而且也有助于向世界提供具有感召力的"中国制造"的思想、价值观、话语体系,从而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