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府机构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政府机构改革从属于政治体制改革,此外,政党领导体制改革、宏观政治制度变革、与体制变革相对应的政治文化的变革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已进行过多次,而政治体制改革的系...  相似文献   

2.
中央决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将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门组织研究人员做了较长时间的深入研究,并提出系列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谈到政治体制改革时,专门强调了机构改革问题,他指出: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直接阻碍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精辟地概括了我国党政机构特别是行政机构的弊端。我国原有的行政机构是适应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建立的,它的最大弊端就是缺乏分工。首先是党政不分。党的工作系统普遍设置了与政府部门对口的机构,并凌驾于政府相关部门之上。其次是同级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责不清。由于政府直接管产品、管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很难明确区分开来,职能交叉、机构重叠的现象非…  相似文献   

4.
薛凯  孙爱东 《当代贵州》2004,(20):16-17
"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8年前,邓小平同志如是说。18年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庄严承诺:"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解决的就是党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机制问题,这已经触及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韩健鹏 《奋斗》2013,(12):10-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是“~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仅从这个总目标和时间表就可以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在这次整体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决定》对政治体制改革所做的安排和部署既展现了新的思路。同时也提出了诸多重大举措,有很多新亮点、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第一,围绕重塑文化市场主体,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突破。全市45个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全部实行转企。在此基础上,积极整合文化资源,先后成立了书  相似文献   

7.
经济体制改革是我们跨世纪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不仅要继续把它推向前进,而且当前要着重研究如何有“新的突破”。应当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作为改革的第一推动力,启动了中国的改革,广大农民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突破...  相似文献   

8.
按照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紧迫。今年,我们要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这三大改革事关全局,中央都已经分别提出了三年要达到的目标,必须如期完成。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方针...  相似文献   

9.
杨宗德 《实践》2002,(7):12-14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谈到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时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江泽民同志强调,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体制含义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制度.深入学习和贯彻江泽民同志“5·31“讲话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对于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突破,推进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行政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是现实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开展行政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就是要有步骤地从整体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实现政府机构精简高效、勤政廉政。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08,(10):8-9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正处于由试点向面上全面推开的关键时期,进入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阶段。要实现敌苹的新突破,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不断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坚定性。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努力以思想的新解放推动改革的新突破,在开拓创新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路。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影响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在一些关键环节上实现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就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这是党中央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所提出的新课题和新要求.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到本世纪末要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基本标志是双重体制并存的过渡状况基本结束,国有企业、国有银行、社会保障、要素市场以及农村经济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旧体制长期积累的历史遗留问题初步得以解决.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到201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必须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抓住建立新体制框架的关键环节,在改革的主要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刘健 《求实》1997,(10)
试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突破●刘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逐步消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的羁绊,要形成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  相似文献   

14.
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遇到的挑战,从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对经济建设的要求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要有新突破。根据目前改革的进程和十六大对改革的要求,我们必须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所有制结构改革、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市场体系改革、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实现新突破。鉴于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改革的任务艰巨又复杂,因此,必须全面地、辩证地处理好改革过程中的若干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29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指出,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关系的论断,为科学的发展观奠定了基础;正确处理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关系,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古与今、中与外的一系列教训和挑战昭示我们,改革不能"重用不重体"、"变器不变道";真正的稳定和发展,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继十四届三中全会之后再次明确提出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这既是对近年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经验总结的结果,同时也表明我国采取迂回办法改革国有企业的路子已经走到尽头,必须下最大决心尽最大努力打好国有企业改革这场攻坚战。  相似文献   

18.
1999年7月23日,全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标志着在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全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正式拉开序幕。朱镕基总理在会上强调指出:“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关于机构改革的精神,同国务院机构改革相衔接,保证政令畅通,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从战略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省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但从总体上看,我省仍然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省份,与发达地区在发展上、体制上都有不少差距。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我省体制改革的突破点必须放在符合省情的基础上,必须围绕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经济强省的跨越,围绕结构调整战略来配套推进,为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提供体制保证。一、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在提高国有经济整体素质、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上取得突破目前国有经济战线过长,分布面广,规模小而分散,结构很不合理。全省清产核资结果表明,34…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总结了13年的基本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为标志,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当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这些体制性障碍的存在,不仅极大地遏制了各类经济主体,特别是“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直接阻碍甚至扭曲市场经济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