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苏联的解体及俄罗斯大幅削减核武器,美国对核武器的数量进行了大幅削减。尽管如此,美国仍然维持着“三位一体”核战略。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战略轰炸机。目前,美国正在全球调整军事部署,探索军事转型,寻求合理化建设。在新的转型中战略轰炸机根据搭载武器的不同,可以有许多其它用途。战略轰炸及其平台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2.
军事转型(military transformation),又称军事力量转型(force transforma- lion)、国防转型(defense transformation),是当前美国国防政策的一项主要内容。稍早一些,在冷战结束之际,类似的政策和行动也曾被称作新军事变革(revolu- tion in military affairs—RMA)。对于军事转型,美国的决策者和安全政策专家最关心的是,如何通过军事转型来更加有效地应对美国的安全威胁,以及如何  相似文献   

3.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正逐渐从亚太金融中心,转型为美国的亚太安全岛链中的一环。随着小布什政府放弃同时参与两场战争思想与遭遇“9·11”恐怖主义攻击事件之后,美国的军事理论与战略思维正逐渐调整。新加坡与美国业已存在的军事合作在反恐背景下也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金融是霸权的基础。金融危机削弱了美国综合实力,使美国霸权战略不得不进行一系列调整:在经济领域,实施经济优先的战略方针,推动霸权战略的“国内化”转向,夯实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霸主基础;在国际政治领域,加速推进“转型外交”进程,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协作;在军事领域,采取相对收缩的军事战略,适时调整海外军事布局,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5.
伊拉克战争对美国国际地位及世界军事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拉克战争表明 ,美军自 2 0世纪 90年代推进的军事革命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通过军事革命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军事转型” ,美军已经将其技术优势真正转化成了能力优势和决策优势 ,使其军事能力与以往相比又有了大的跃升 ,不仅具备了打现代信息化战争的能力 ,而且确立了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军事优势。像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爆发的历次局部战争一样 ,伊拉克战争也将极大地促进美军新军事革命的进程 ,加快其军事转型的步伐 ,进一步拉大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军事能力差距 ,强化其世界军事霸主地位 ,并对世界军事格局和大国军事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美国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曾言,“对于美国来说,一个理想的敌人就是在意识形态上与美国敌对,在种族和文化上与美国相异,在军事上有足够能力对美国的安全构成实实在在的威胁”。可见,在意识形态上对美国构成威胁是成为美国“理想敌人”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之后开始缓慢地走出了“孤立”状态,在20世纪期间的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上发生的很多引人注目的大事,美国很少能够摆脱干系。本文从亨利·卢斯提出的“美国世纪”这个角度出发考察了美国借助其不断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力量实现世界领袖地位的过程,分析了“美国世纪”这一命题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产生的影响,特别强调了在“美国世纪”中文化在实现和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台海一旦爆发冲突美国可能的军事干预一直是美国防务和军事学者高度关注的课题。3月29日,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发表了题为《深入龙潭:中国反介入战略及其对美国的意义》报告。作者罗杰·克利夫、马克·伯勒斯等人在报告中宣称,“中国有可能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台海冲突中击败美国”。很显然,通过夸大解放军的威胁,五角大楼急欲为美军加强军备,增强军事介入的能力寻找借口。本刊特综述评论相关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阐述军事对抗与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有益于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创造台海永久和平的新型军事安全战略。这种新型军事安全战略的基本特征是:把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既关注如何赢得战争,也关注如何通过战争赢得和平,还关注如何防止已经建立起来的和平转化为新的战争。以此为标准检视台海各方军事安全战略可以看到:中国大陆军事安全战略实现了战略与政略的高度结合,为军事服从政治、服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台湾、美国坚持“只经不政”、“和而不解”,使其“和平愿望”难以贯彻到军事安全战略层面,是阻碍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建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刘红 《台湾研究》2005,(3):31-38
在台美关系中,军事关系处于特殊的地位,军事关系中军售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在对台问题上,政治上美国能够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急独”,在军事上更多的则表现对“台独”的纵容,一再对“台独”屡屡发出错误的信号。如果说政治上限制“急独”主要表现为“政治表态层面”的话,那么在军事上纵容“台独”则更多的表现为具体的军售和直接的行动。因此,美国限制“急独”固然对台湾当局有一定约束力,  相似文献   

11.
试论冷战后美国的干涉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克林顿政府凭借美国的实力和地位,广泛实行干涉主义。美国通过政治干涉、经济制裁和军事干预等各种途径,力图把自己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模式、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推向全世界,以实现美国的国际战略,赢得最大的国家利益。克林顿称,为了建立一个在美国治下的“和平与安全的新时代”,“美国必须抵制极端民族主义有害的诱惑”。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已于3月17日发出战争“最后通牒”。此次美国对伊军事行动使世人不得不更加关注后冷战时期美国使用军事力量推行国际政策的意愿问题。 在后冷战世界里,通过自里根总统以来的军事重建,美国军事能力的优势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但其使用这种优势军事力量的意愿则是很微妙的事情。1997年,美国当代最著名的现实主义地缘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美国中东战略出现诸多前后矛盾、反复无常的现象。以2011年美军撤出伊拉克为标志,美国中东战略进入转型期。美国中东战略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回到"离岸平衡"的"常态",诸如大规模军事干预、输出民主等以往战略行动被搁置。过去十年,美国在中东的几大利益重要性发生变化,导致其中东战略目标发生漂移。随着中东形势及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化,美国实现中东战略目标的军事威慑、结盟援助与和平谈判三大手段明显乏力失灵。然而,美国短期内不会大规模减少在中东的投入,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是对中东最有影响的外部国家。  相似文献   

14.
台湾问题是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在台利益,美国不仅长期维持与台湾的所谓“盟友”关系,并将支持和保护台湾的“民主”纳入美国对台政策的重要内容。冷战结束前后,美国敦促台湾当局启动和完成“民主转型”,“民主牌”也成为台湾当局寻求美国支持的重要手段,成为美台“断交”后双方构筑“实质关系”的价值纽带。但是,美国推动台湾实现“政治体制民主化”客观上也为台湾当局以“民主”方式抗衡外部特别是美国压力、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五眼联盟”的创始国之一和老牌欧洲大国,英国积极推动联盟转型。一方面,英国加强与美国的战略互动,积极参与美国发起的机制整合行动;另一方面,英国尝试更主动地影响转型的方向与内容,利用自身的传统优势推动相关议题发展。英国意欲借助“五眼联盟”转型将“全球英国”战略构想落地印太地区,拉拢更多有利于实现英国利益的地区合作伙伴。但如何在配合美国与实行自身战略之间统筹用好实力与资源,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稳妥处理中英关系,对于目前国内政局动荡、经济萧条的英国来说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6.
最近,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为应对全球作战提出 “10-30-30”战略新模式,即:为应付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危机,美国要在10天内完成兵力部署,30天内战胜敌人并控制局面,30天内按照新的作战要求完成在世界范围内的力量调整,并为新的战斗任务作好准备。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要求的关键在于海军。为此,2001年以来,美国在全球战略的指导下,制定了“21世纪海上力量”的海军转型计划: 海上打击:投送精确和持久的作战能力 美军认为,“在浑然一体的作战空间中,海洋将提供巨大的机动区域,由此可向全球投送直接的和决定性的力量,海洋已成为美国实现  相似文献   

17.
日本新《中期防》显露军事转型端倪一个时期以来,日本政府以应对所谓“新型威胁”和“多样化事态”为借口,以抢占未来军事先机和优势为目标,不论是自卫队建设方向还是军备发展上都不断有  相似文献   

18.
解放军太空开战?美国恶炒中国航天威胁内幕借中国话题掀起另一轮军备烧钱狂潮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明确提出利用太空进行军事活动的国家。就在今年8月,白宫发布了一个最新的国家太空发展战略方针,着重强调“使美国在太空的行动或者通过太空执行的行动不受到任何阻碍,以此保护美国在太空的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部分媒体和所谓“中国问题专家”却开始大肆炒作“中国太空军事威胁论”。  相似文献   

19.
束必铨 《国际展望》2023,(5):140-159+166
近十年来,伴随着安全政策的转向,日本逐步推动其军工产业发展模式从“政府保护型”向“市场竞争型”转变。但从参与军事采购份额、研发投入比重、军备出口竞争力和国际合作四项指标看,日本军工产业发展正面临转型困境。日本此困境受制于其潜在的结构性因素,包括本土采购与对美采购的张力、出口管制与鼓励出口的悖论、消极和平主义与积极和平主义理念的对立,以及企业主营业务与军工生产的失衡等,进而影响其军事能力的拓展。日本“安全三文件”提出“根本性强化军事能力”目标,并对今后军工产业发展的重点进行规划,主张通过强化“官民一体”的协作性制度安排形成技术优势,完善本土产业链,提升与盟友军事装备之间的通用性,进而打造日本式的军工复合体,提升日本军事强国地位。同时,日本还追求针对竞争对手的技术领先优势与力量威慑态势,试图强化军工产业来增强自卫队的持续作战能力。日本政府推进提振军工产业的行动、放宽军事装备出口限制和拓展海外军工市场等行为,都是观察日本未来军工产业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海湾战争中建立的反伊拉克军事联盟,由于一些国家不赞成美国遏制与打击伊拉克的政策而逐渐解体。这次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遇到一些国家的抵制。原来反伊拉克军事联盟的成员成为反战阵线的“斗士”。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受到质疑。另一方面,美国又在寻找新的“志愿者”。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分歧乃至对立深刻地反映了国际关系格局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