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赴越 《先锋队》2010,(10):42-42
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腐败行为,深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最大限度地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行为,对于维护党的领导,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山西煤销集团晋中榆次有限公司对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2.
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本文从历史体制、法制等方面对权力逆向运行的根源进行探析,这对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腐败问题是学界和政界一直以来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腐败的预防与治理,从政治学、社会学、党建等学科视角研究的多,从心理学视角研究的较少。从心理学视角研究腐败行为及成因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和视角优势,从心理学视角下预防腐败、解决腐败问题的发生,需要持续开展思想教育;从心理层面遏制腐败因子,需要及时对领导干部进行预防与惩治结合的心理干预,完善预防腐败的心理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本文从历史体制、法制等方面对权力逆向的根源进行探析,这对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职务犯罪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进行的犯罪,其本质是权力的异化和失控,是腐败的极端形式。遏制权力腐败,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问题。对职务犯罪的特点、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找和认识职务犯罪的客观规律,目的在于积极探索治理腐败现象和职务犯罪的治本之策,努力从源头上遏制和防范腐败和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6.
冯江红 《党课》2009,(8):74-76
某市检察院的检察盲们对该院职务犯罪信息库收集的全国各地的典型案例进行归纳分析,得到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点”“卡”“节”“情”“谢”巳成为当前最容易发生职务犯罪的五大关口,为我们预防和遏制腐败发生,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动向     
《廉政瞭望》2011,(23):10-10
腐败高发催生职务犯罪预防局 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厅长宋寒松日前指出,当前我国仍处于腐败多发易发期,但各地职务犯罪预防部门设置参差不齐,阻碍了其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在最高检已明确要求各地检察机关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构建设.在一些地方推广建立职务犯罪预防局的做法和经验。截至今年10月,全国有11个省的247个检察院正式设立职务犯罪预防局,还有74个检察院正在拟设筹备申办中。  相似文献   

8.
张丽君 《共产党人》2009,(18):49-49
坚决反对和防止职务犯罪,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防止职务犯罪,这就是要求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实际,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从源头预防腐败和防止职务犯罪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腐败问题的特点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败问题一直是党的事业的最大危害,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有力地惩治腐败,有效地遏制腐败的前提是对当前腐败的特征有准确的把握.关键是根据其特征和成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以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理论修养,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形势以及中国共产党成长阶段的地位变化,深刻认识到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并从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两个层面提出了具有创见性的预防腐败思想。他主张从加强马列主义修养、坚定无产阶级立场,党员加强自我审视和自我批评,强化公仆意识、提倡艰苦朴素、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来预防腐败;从司法独立、党政分开、分配制度、民主监督等方面提出了预防腐败的制度建设思想。这对当今我国的预防腐败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腐败心理是支配腐败行为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其主要表现形式为贪婪心理、从众心理、失衡心理、侥幸心理、移情心理和双面心理。要有效地预防和消除腐败心理,必须高度重视官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廉政心理教育力度,提高官员的心理素质,为官员恪尽职守、拒腐防变构筑牢固思想防线。  相似文献   

12.
国外惩治和预防腐败有教育化、透明化、社会化、全面化等四项原则,反腐败主体多元性和专门机构相结合、预防腐败和惩治腐败相结合、体制内反腐败和外界监督相结合、公众参与反腐与精英表率作用相结合。国外惩治和预防腐败给我们的启示是,整合我国反腐监督机构,建立位高权重、有序高效的监督机构体系;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标本兼治,注重预防,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对腐败行为予以严重处罚;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反腐败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部署,并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严肃查处了一大批腐败案件,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多数腐败源于公职人员的职权滥用,职务犯罪已成为腐败最典型、最集中的表现。有效预防职务犯罪是遏制腐败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务实举措。提高认识,警钟长鸣职务犯罪是极端的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4.
腐败是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腐败现象蔓延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制度缺陷是一切腐败的根源,要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就要运用制度的力量降低腐败收益、提高腐败成本,严控用人腐败歪风,并建立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5.
腐败是一颗社会毒瘤。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铲除腐败工作。近年来,我党在加强和建设惩防腐败体系上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较大的效果,已经在文化道德上、法律上、行政上、制度上建立了多渠道的惩防腐败体系。但是,从心理源头防治腐败,则是当前我国廉政文化体系和惩防腐败体系建设中的一个薄弱方面。  相似文献   

16.
王自随 《党的建设》2011,(10):40-40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重申:“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笔者认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效遏制腐败,最根本的是科学判断反腐败斗争形势,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切实抓好教育、惩处、监督、制度建设等环节,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相似文献   

17.
廉政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中利益机制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措施。在当前的反腐倡廉工作中,如果仅仅重视事中监督与事后追惩机制,而忽视进行事先引导与预防机制的建立,廉政建设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要制定基于合理利益考量基础上的正向激励措施,从根源上遏制腐败孳生蔓延的趋势,使社会朝健康的廉政方向转型。  相似文献   

18.
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要途径。西吉县纪委在全县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中,从实际出发,注重六个结合。  相似文献   

19.
作为腐败的极端形式的职务犯罪,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一颗毒瘤,它极大地损害着社会正义,破坏着经济发展,腐蚀着政治清明.职务犯罪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因为这种特殊主体的犯罪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我们更应当采取有效的战略和对策来控制和预防职务犯罪,以维护国家法制的尊严,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保持国家工作人员队伍纯洁性.  相似文献   

20.
涉性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的职务犯罪与主流性文化排斥的婚姻外性行为。从职务犯罪与性的关系上看,涉性职务犯罪可分为原因型涉性职务犯罪和行为型涉性职务犯罪两种。原因型涉性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传统封建性文化遗留的不良影响、新型性文化潮流的引导、自然生理属性的需求和腐败文化的推波助澜。减少原因型涉性职务犯罪必须从减少引发其发生的源头入手,切断性诱惑,控制权力滥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