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辽宁这块土地,是英雄辈出的土地,优秀共产党员也层出不穷。60年代,雷锋工作在辽宁这块土地上,他成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他的精神塑造、影响了一代人;70年代,张志新战斗在辽宁这块土地上,她为捍卫真理而献身的精神,促进了全党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推动了思想解放和  相似文献   

2.
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实践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极其宝贵的品质。服从真理、捍卫真理、发展真理,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懈追求真理、为捍卫真理而斗争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功能,揭示并诠释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他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要求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带头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做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晚年维护、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国家问题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包括对资本主义从否定到扬弃的新认识、无产阶级解放途径实现了向综合运用革命与和平的策略转变、社会主义社会是经常变革的社会、社会发展动力的“历史合力论”思想等。这些理论基于唯物史观视角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多学科多领域阐释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不仅直接被用于指导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具体实践,而且对于当前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文明之治等问题,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的这一论述,深刻领会与时俱进的内涵,对于我们全面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的新概括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不断发展,人的认识也不断发展;实践无止境,人的认识也无止境。马克思主义理论植根于…  相似文献   

5.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二十大报告的创新论断,有着自身严密的逻辑体系。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无可辩驳的科学真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横向空间的本土化和纵向维度的实时发展,是被实践反复检验为正确的具体化了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百年党史的核心主题,中国共产党人接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彰显对党的百年理论创新史的高度认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自信,对新征程上接续推进理论创新的高度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回答好“谁来结合”“结合什么”“怎样结合”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张志新烈士被杀害前6年,有一位女同志就因批判“文革”而被林彪、“四人帮”集团残酷杀害。她就是江苏省苏州图书馆原副馆长陆兰秀烈士。“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陆兰秀作为“走资派”靠了边、进了牛棚。在牛棚里,她就“革命”、“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等问题重新研读了  相似文献   

7.
杨耕 《前线》2013,(2):11-1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告诉我们: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也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进行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从其创立之初就关注变化中的实际,并根据实践要求创造新的理论。根据实践要求推进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实事求是的问题。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 今天我们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的喜庆时要重温这一真理。 首先我们理解马列主义关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际结合,实践高于一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原理和根本方法。 邓小平讲这句话是批判“两个凡是”谬论的,它尖锐地揭去“两个凡是”披在外面的捍卫“毛泽东思想”的伪装,吹晌了战斗号角,它既是揭批“两个凡是”谬论的重磅炸…  相似文献   

9.
<正>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师。李达一生留下了上千万字的译著,深刻影响了中国几代人。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是李达晚年为马克思主义真理继续奋斗的时期。他一如既往地将理论工作和教育工作视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老兵”的身份战斗到生命的终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者的根本任务,就是追求真理,实践真理。马克思主义同一切真理一样,是经过实践检验、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开辟了不断认识真理、发展真理的正确道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点。马克思主义就是实践的科学。实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和不断发展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必然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列宁直接批评教条主义者…  相似文献   

11.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实践──认识活动的发展史所包含的两个重要的带根本性的原则、准则。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一脉相承”的表现之一,就是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两个出发点”的思想,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和一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的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合于规律性”和“合于目的性”的特点,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原则和价值原…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继承与创新的科学成果。150年来,马克思主义是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道路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继承与创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孙惠敏  刘莉 《学习论坛》2003,(10):91-92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者从来认为自己的理论就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恩格斯指出 :“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 ,而不是必须背的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开辟人类认识真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道路。与历史上那些自诩为绝对真理的学派和思想体系不同 ,马克思主义坚决摒弃形而上学的终极理论 ,严厉批驳教条主义的迷信态度与不良学风 ,认定客观世界、社会实践都不是永恒不变的东西 ,强调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不断接近客观真理的过程。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发展的理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同时,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关于“四位一体”、“五个统筹”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整体论的新内涵:关于“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的观点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持续论的新境界:关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党史中作出的三个历史决议,鲜明践行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三个历史决议是“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的产物,是“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的产物,均发挥着“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的历史作用,彰显着铭记历史、启迪未来的战略考量,深刻践行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论。新时期,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好、贯彻好三个历史决议,更好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6.
“坚持真理,永不放弃!”,这是共产党员张志新同志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向党、向人民发出的正义的呼喊。 张志新,1930年生于天津市,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是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干事。 ”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的时候,张志新同一切善良的人们一样,怀着纯洁的动机投入运动。但是,随着运动的开展,她敏锐地洞察到了这场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面对现实,她在努力寻找答案。她开始认真地学习革命理论,细心地搜集各种材料,联系现实问题,认真思索着。她在给母亲的信中坚定地表示,在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运动中,一定“要用党性要求自己,尽到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30年改革开放征途中,广东不乏解放思想的先驱、锐意创新的闯将,任仲夷是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从为张志新烈士等一大批冤假错案平反昭雪,最早表态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因其“思想特别解放”而被邓小平同志“点将”,主政广东“敢为天下先”,再到退出领导岗位后为政治体制改革大声疾呼,任仲夷的思维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尽管有时遭到质疑和排斥,但是他凭借“排污不排外”的睿智、“扶持不压制”的开明、“明哲不保身”的担当,  相似文献   

18.
李大刊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杰出思想和革命情操是共产党人的光辉榜样。他是在黑暗中寻求真理而且用生命捍卫真理的人。在理论著作和革命实践中,他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为开辟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作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他仅仅活了38岁,他用有限的生命实现了生命的无限价值。他是在世纪之初用马克思主义照亮中国的伟大思想家。他是在血雨腥风中领导人民单命的先驱。A未达真理李大刊是中国革命的寻路人。他说:“人生的最高之理想,在求达真理。”这不仅表现在他用生命捍卫真理,也表现在他艰苦卓绝地寻觅真理…  相似文献   

19.
在“文革”动乱中,面对林彪、江青之流甚嚣尘上的奇谈怪沦,较有理论功底且善于独立思考的普通共产党员张志新,毅然挺身而出,誓死坚持真理,捍卫党与人民的利益,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优秀代表人物之一。 不久前,在第二届“中国雷锋”评选中,张志新作为牺牲的英雄,成为其中人选之一。  相似文献   

20.
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正思想。这"四个公平"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理论的新发展,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正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